附子泻心汤组成,症状表现,立方意义

泻心汤证。而复恶寒汗出者,加附子。——《伤寒论》

【组成】大黄4克,黄连、黄芩、附子各2克。上药各别锉细,渍大黄、黄连、黄芩三味,于沸汤600毫升内,须更绞去渣,别以水600毫升煮附子,取20克,合而服之。

【症状表现】原文: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补充:有四肢麻冷,但欲寐,心下满,或猝然昏倒,脉沉细而带微数之状。

【立方意义】痞由热结,此证之痞,亦不外是,当然为泻心汤证也。但三黄苦赛,对于恶寒出汗阳虚之证,非其所宜。兹既欲除去热结之痞,而文须补其阳虚,无已,加辛热补阳之附子一味,犹恐热胜于寒而夺三黄之力,或寒胜于热,而夺附子之力,无已,则以三黄渍沸水中片时,取其微寒之气味,另煎附子汁,和入服之,使各行其所事,而不相妨,各展其所能而共成平调之功。高学山云,系用一箭射双雕之法,于此可见前人立方之精,与调剂之妙用矣。

【治疗范围】以泻心证而有恶寒汗出肢冷为主。

【诸家经验谈】《类聚方广义》:老人调食,瞀闷昏倒不省人事,心下满,四肢厥冷,面无血色,额上出冷汗,脉伏如绝,其状类中风者。称为食郁,食厥,宜附子泻心汤。

方舆輗:泻心汤证,有但欲寐者,甚者,食时,与服药,亦睡。又手尖微冷等证,亦宜此方。

【凭证使用】急慢性胃炎,出血性病而兼心机衰弱等症。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780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补气方九

    水发鱼翅1000克,熟火腿50克,香菜、豌豆苗各25克,料酒、精盐、味精、白糖、白胡椒粉、葱、姜、熟猪油、鸡汤各适量。先将热火腿切成3厘米长的细丝,豌豆苗掐根留尖洗净,葱切段,姜切…

  • 金铃子散方歌,功效与作用

    金铃子散 出自《太平圣惠方》,录自《袖珍方》 【组成】 金铃子 玄胡各一两(各30g) 【用法】 为细末,每服三钱,酒调下(现代用法:为末,每服6~9g,酒或开水送下。亦可作汤剂,…

  • 丹毒的中医治疗方法,治疗偏方大全

    导读 :本文介绍丹毒的中医辨证分型,中医治疗丹毒方法和偏方大全,丹毒的诊断等知识。 本文目录 1   中医治疗丹毒偏方大全2 丹毒的诊断3   丹毒的中医辨证分型  中医治疗丹毒偏…

  • 治小儿蛲虫偏方4

    大蒜数瓣,楂物油少许。将大蒜捣烂,加入植物油,每晚睡前涂肛门周围,连用5天。本方对小儿蛲虫病有效。

  • 治疗失眠的偏方6

    梨3枚,砂糖25克。将梨洗净,去皮,切片,加水煎煮20分钟,以砂糖调味,分2次服用,饮汤食梨。原方用于“风热攻心,烦闷恍惚,神思不安”之症。风热攻心,则心神不宁,烦闷恍惚,夜不成寐…

  • 小儿厌食的偏方

    大黄干草散药物:大黄、甘草按4:1量,蜂蜜适量。用法:先将大黄、甘草研末。每次0.5克调以蜂蜜服,每天3次,连服2天。来源:浙江中医杂志1987

  • 失笑散加味治疗血瘀胃络,胃脘刺痛

    血瘀胃络不畅行,胃脘刺痛不敢触。食后痛甚舌紫黯,吐血便黑脉沉涩。化瘀和胃止痛疼,加味失笑治最灵。香附蒲黄五灵脂,乌药甘草归赤芍。血虚加胶枸杞子,气虚炙芪味白术。血流不止乌贼骨,白芨…

  •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医案及加减运用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其药物组成及参考用量是:桂枝、芍药、生姜各9克,甘草6克,大枣5枚,牡蛎、龙骨各30克。煎服方法:以水2 000毫升,煮取1 200…

  • 神经衰弱各种治疗偏方

    神经衰弱神经衰弱多因患者长期受有精神创伤或突然受到某种精神刺激而造成的一种神经官能性疾病,主要症状为失眠、心悸、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头昏痛、易烦躁、食欲不振等。常用的临床有效…

  •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胆道蛔虫合并胰腺炎

    韩某某,女,22岁,四川名山县城南乡农民。1972年12月25日初诊。病人爱人代诉:12月23日晚上,她心窝部偏右侧突然剧烈疼痛,如钻如顶,满床打滚,啼哭嚎叫,继则整个上腹部剧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