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豘鱼

海豘鱼
(《本草拾遗》)

【异名】海狶(《临海异物志》)。

【来源】为海豚科动物海豚的肉或皮下脂肪。

【动物形态】海豚(《纲目》)
体长2~2.4米,肥满呈圆锥形。头部较小,吻长而突出,如喙状,嘴与额交界处有V字形沟线相隔。上下颌各有齿94~100枚,齿末端尖锐,稍向后曲。耳孔极小。鼻孔1个,生于头顶部,边缘有瓣状膜,能自动开合。眼小,有黑圈。背部中央有脊鳍,前肢鳍状,形尖而狭;无后吱。尾部末端左右平展成2尾叶,成半月形鳍状。头部和躯体背面及两侧呈苍黑色,腹部白色。
群栖于海中,性很活泼。我国东海、南海一带均有。

【化学成分】肉占全身重量的38%,它含水分73%,蛋白质23.5%,脂肪1.5%,灰分1.8%。肉中的肌红蛋白的N端氨基酸为甘氨酸。按含铁率计算分子量为185560。

脂肪因身体部位不同,所得油脂的性质及组成也不相同。油脂的特点在于含异戊酸,它和其它脂肪酸组成混合甘油酯,而三异戊酸甘油酯则不存在。其总脂肪酸组成如下:饱和脂酸-异戊酸:皮下脂肪3.2,头部脂肪13.9;月桂酸:皮下脂肪1.0,头部脂肪2.4;肉豆蔻酸:皮下脂肪7.2,头部脂肪12.5;棕榈酸:皮下脂肪8.6,头部脂肪11.6;硬脂酸:皮下脂肪0.8,头部脂肪0.4。不饱和脂酸-十四碳烯酸:皮下脂肪4.7,头部脂肪2.7;十六碳烯酸:皮下脂肪25.9,头部脂肪25.4;C18酸群:皮下脂肪24.1,头部脂肪15.8;C20酸群:皮下脂肪18.6,头部脂肪12.7;C22酸群:皮下脂肪5.9,头部脂肪2.6。

皮下脂肪,含高级醇2~3%,与脂肪酸化合成酯。

无论老幼海豚,其皮下脂肪中的维生素A含率都足与鳕鱼肝油相匹敌。

【性味】《本草拾遗》:"味咸,无毒。"

【功用主治】《本草拾遗》:"肉,主瘴疟,作脯食之,皮中脂,摩恶疮、疥癣、痔瘘。"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7912.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木芙蓉

    木芙蓉   【释名】 地芙蓉、木莲、华木、桦木、拒霜。   【气味】 (叶并花)微辛、平、无毒。   【主治】   1、赤眼肿痛。用木芙蓉叶研为末,水调匀贴太阳穴中“清凉膏”。  …

  • 铁树_铁树的副作用_铁树的功效与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苏铁、象尾菜、孔雀抱蛋、暹罗苏铁、凤尾蕉、节节萝卜 性味:苦;酸;性平 功能主治:化湿理气;清热解毒。主慢性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高血压;难产;痈疮;肿毒 生长采收…

  • 鹤虱风

    鹤虱风(《分类草药性》) 【异名】野萝卜(《分类草药性》),山萝卜(《中国药植志》)。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野胡萝卜的全草。 【植物形态】野胡萝卜(《救荒本草》)二年生草本,高20…

  • 蚕茧

    蚕茧(《纲目》) 【异名】蚕衣(《说文》),茧黄(《圣惠方》),蚕茧壳(《药材资料汇编》)。 【来源】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的茧壳。动物形态详"原蚕蛾"条。 【药材】呈长椭圆形,或中部…

  • 柴胡-狭叶柴胡

    【中文名】:柴胡-狭叶柴胡【类别】:根类【英文名】:RedThorowaxRoot【别名】:香柴胡、南柴胡、小柴胡、红柴胡。【来源】:为伞形科植物狭叶柴胡Bupleurumscor…

  • 盐麸树白皮

    盐麸树白皮(《开宝本草》) 【来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已去掉栓皮的树皮。植物形态详"盐麸子"条。 【功用主治】治血痢,肿毒,疮疥。 ①《开宝本草》:"主破血、止血,血痢,杀蛔虫,并…

  • 地牯牛

    地牯牛(《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异名】砂挼子、倒行狗子、睡虫(《本草拾遗》),沙谷牛(《生草药性备要》),沙牛(《本草求原》),蚁狮(《动物学大辞典》),砂牛虫(《陆川本草》),…

  • 女菀

    女菀(《本经》) 【异名】白菀、织女菀(《吴普本草》),女宛(《本草经集注》)。女肠(《广雅》),羊须草(《雷公炮炙论》),茆(《别录》)。 【来源】为菊科植物女菀的全草或根。 【…

  • 雁肪

    雁肪(《本经》) 【异名】鹜肪(《本经》),雁膏(盂洗)。 【来源】为鸭科动物白额雁等的脂肪。动物形态详"雁肉"条。 【性味】甘,平。 ①《本经》:"味甘,平。" ②《吴普本草》:…

  • 泡桐

    桐   【释名】 白桐、黄桐、泡桐、椅桐、荣桐。   【气味】 苦、寒、无毒。   【主治】   1、手足浮肿。用桐叶煮汁浸泡,同时饮汁少许。汁中加小豆更好。   2、痈疽发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