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

海藻
(《本经》)

【异名】蒋(《尔雅》),落首(《本经》),海萝(《尔雅》郭璞注),藫(《别录》),乌菜(《罗源县志》),海带花(《中药材手册》)。

【来源】为马尾藻科植物羊栖菜或海蒿子的全草。

【植物形态】①羊栖菜(《漳浦县志》),又名:玉海草、灯笼藻、胡须泡、药茶、鹿尾菜。
多年生褐藻,肉质,黄色,高7~40厘米。固着器纤维状似根;主轴圆柱形,直立,直径2~4毫米,从周围长出分枝和叶状突起;分枝很短;叶状突起棍棒状,长3.5~7厘米,先端盾形,有时膨大,中空成气泡,全缘。气囊和生殖托均腋生;气囊纺锤形,长5~10毫米;生殖托圆柱形或椭圆形,长5~15毫米,成丛腋生。
生于低潮浅海水激荡处的岩石上。分布辽宁、山东、福建、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

②海蒿子
多年生褐藻,暗褐色,高30~100厘米。固着器扁平盘状或短圆锥形,直径可达2厘米;主轴圆柱形,幼时短,但逐年增长,两侧有呈钝角或直角的羽状分枝及腋生小枝,幼时其上均有许多短小的刺状突起;叶状突起的形状,大小差异很大、披针形、倒披针形、倒卵形和线形均有,长者可达25厘米,短者只2厘米,宽者可达2.5厘米,有不明显的中脉状突起,并有明显的毛窠斑点,狭者只1毫米,无中脉状突起,也无斑点,全缘或有锯齿。在线形叶状突起的腋部,长出多数具有丝状突起的小枝,生殖托或生殖枝即从丝状突起的腋间生出。气囊生于最终分枝上,有柄,成熟时球形或近于球形,顶端圆或有细尖状凸起,表面有稀疏的毛窠斑点。生殖托单生或总状排列于生殖小枝上,圆柱形,长3~15毫米或更长,直径约1毫米。
生于低潮线下海水激荡处的岩石上。分布辽宁、山东等沿海地区。

【采集】夏、秋季由海中捞取或割取,去净杂质,用淡水洗净,晒干。

【药材】①小叶海藻:为羊栖菜的干燥全草,呈卷曲的团状物。黑棕色,表面有白色盐霜,质脆易碎。浸软后肉质、粘滑、柔韧。主轴圆柱状,上有短枝,叶状突起呈棍棒状,略扁,有时先端膨大,中空成气泡,或成盾状。腋间有纺锤形的气囊,长5~10毫米,丛生。气腥,味咸。
主产福建、浙江、广东等地。

②大叶海藻:为海蒿子的干燥全草,呈卷曲的团状物,与羊栖菜相似,浸软后,粘滑、柔韧,叶状突起略呈革质。主轴圆柱状,表面有多数短小的刺状突起。分枝多。叶状突起呈披针形、倒披针形、倒卵形及线形,表面有黑棕色略突起的斑点。最终分枝上有气囊.球形或椭圆形,较上种为小,有柄,有时顶端具尖突起。气腥,味咸。
主产山东、辽宁等地。

此外,少数地区尚用三角藻海黍子、鼠尾藻等的全草作海藻入药。

【化学成分】羊栖菜含藻胶酸20.8%,粗蛋白7.95%,甘露醇10.25%,灰分37.19%,钾12.82%,碘0.03%。

海蒿子含藻胶酸19.0%,粗蛋白9.69%,甘露醇9.07%,灰分30.65%,钾5.99%,碘0.017%。又含马尾藻多糖,其组成中含D-半乳糖、D-甘露糖、D-木糖、L-岩藻糖、D-葡萄糖醛酸和多肽。

【药理作用】①对甲状腺的作用
参见"昆布"条。

②对血液的作用
早年报道,海藻提取物有抗血液凝固作用,与肝素、水蛭素相似。后经证明,藻胶酸及其硫酸酯并无甚抗凝作用;但经处理后,即在其降解物(由原来的分子量为145000的物质降解成分子量为10000~50000)中再引进一OSO3H,使成为含硫达9.2~12.3%时,其抗凝作用约为肝素的1/2。藻胶酸本身却可防止血凝障碍。藻胶酸钙作成外科敷料,有止血作用。

③降血脂作用
国外曾报道多种海藻(品种不明)能降低大鼠(高脂饮食)血清中胆甾醇水平或脏器中胆甾醇含量,并认为其中所含之甾醇,特别是β-谷甾醇作用最强。藻胶酸钠虽有些降低血胆甾醇作用,但不显著,而且能抑制大鼠的生长。藻胶酸的硫酸化物有抗脂血症的作用,效力与肝素(即血脂澄清因子)相同;一般而言,分子量降低,其抗血脂效力也随之降低,但如将藻胶酸硫酸酯进一步磺化,则又可使作用消失。将此种藻胶酸硫酸酯给家兔(饲胆甾醇)注射5~10毫克/公斤,不仅可降低脂血症,且可显著降低血清胆甾醇水平及减轻动脉粥样硬化,血液凝固性并无显著改变;此时兔体重增长速度受抑制,其大网膜及腹膜后脂肪较少,而脾脏增大,且有脂质积累,故其作用除有肝素样作用外,还可能与网状内皮系统吞食脂粒之能力增强有关。

④血液扩容剂
藻胶酸钠(分子量为20000~26000)可制作血浆代用品,Alginon即0.4%的藻胶酸钠、5%葡萄糖及0.9%盐水的混合物;据报道,其扩容效力与右旋糖酐相似,对肝、脾、肾、骨髓无伤害,一般无过敏,能增进造血功能。经消毒后,产品可保存数年。

⑤对病原体的作用
曾报道海藻、昆布流浸膏对血吸虫的作用(见"昆布"条);海藻水浸剂对某些真菌的抑制作用;含海藻的复方(见"昆布"条)-化癌丹对小鼠腹水癌的作用。藻胶酸钠并无抑菌作用,此种多糖类常能降低抗菌素的活性。也曾有报告品种不同的海藻的水、醇提取物在体外有抑菌作用者。

⑥降压作用
海藻在较大剂量(0.76克/公斤)时对麻醉犬、兔有较明显持久的降低血压作用,水剂较酊剂为强。藻胶酸钠较大剂量也能使动物血压短暂下降,中等量则使血压短暂上升,对离体兔心有短暂的兴奋作用,对平滑肌则无影响。

⑦其他作用
藻胶酸之用途颇广,其钠盐可作为维生素丙水溶液的稳定剂(浓度为0.03%);在酸性食物中如用藻胶酸钠32毫克%及0.05N枸橼酸,作稳定剂的效果更好。对口服碱土金属放射性同位素Ra226、Ba140、Sr90均有保护作用,能促进其自机体排出;人口服藻胶酸钠1.5克,可使Sr85的吸收降低一半;即使服用8克,也不影响钙的吸收。藻胶酸与等分子的苯丙胺制成的合剂可作为食欲抑制剂,能减轻肥胖而不引起失眠。与三硅酸镁、氢氧化铝等制成抗酸剂,可减轻沙石感或收敛性。亦可用于消除药剂的不良气味。此外.藻胶酸钠在作为外科敷料、制药工业、食品保存、纺织工业、造纸工业、照相等方面也有广泛的用途。

【毒性】海藻供食用。在对家兔灌胃时,与甘草并无明显的毒性相加作用,即并未发现中药中所谓"相反"的情况。藻胶酸钠对小鼠有毒性(腹腔注射0.5~1克/公斤,48小时后死亡率为30%及82%),对大鼠则无;故用藻胶酸钠作混悬剂以测定药物毒性时,不应使用小鼠。对猫静脉或腹腔注射藻胶酸钠能引起心内血栓或伤害脑、肾、肝等器官。藻胶酸对小鼠无致癌作用。

【炮制】拣去杂质,用水略漂,稍晾,切段,晒干。

【性味】苦咸,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别录》:"味咸,无毒。"

③《药性论》:"咸,有小毒。"

【归经】入肺、脾、肾经。

①《本草新编》:"入脾。"

②《本草求真》:"入肾。"

③《本草再新》:"入肺、胃二经。"

【功用主治】软坚,消痰,利水,泄热。治瘰疬,瘿瘤,积聚,水肿,脚气,睾丸肿痛。

①《本经》:"主瘿瘤气,颈下核,破散结气,痈肿癥瘕坚气,腹中上下鸣,下十二水肿。"

②《别录》:"疗皮间积聚,暴癀,留气,热结,利小便。"

③《药性论》:"治气痰结满,疗疝气下坠,疼痛核肿,去腹中雷鸣,幽幽作声。"

④孟诜:"主起男子阴气,常食之,消男子癀疾。"

⑤《海药本草》:"主宿食不消,五鬲痰壅,水气浮肿,脚气,奔豚气。"

⑥《本草蒙筌》:"治项间瘰疬,消颈下瘿囊,利水道,通癃闭成淋,泻水气,除胀满作肿。"

⑦《现代实用中药》:"治慢性气管炎等症。"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浸酒或入丸、散。

【宜忌】脾胃虚寒蕴湿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反甘草。"

②《本草经疏》:"脾家有湿者勿服。"

③《本草汇言》:"口脾虚胃弱,血气两亏者勿用之。"

【选方】①治颔下瘰疬如梅李:海藻一斤,酒二升。渍数日,稍稍饮之。(《肘后方》)

②治颈下卒结囊,渐大欲成瘿:㈠海藻一斤(去咸),清酒二升。上二味,以绢袋盛海藻酒渍,春夏二日。一服二合,稍稍含咽之,日三。酒尽更以酒二升溃,饮之如前。渣暴干,末服方寸匕,日三。尽更作,三剂佳(《肘后方》)㈡昆布、海藻等分。末之,蜜丸,如杏核大。含,稍稍咽汁,日四、五。(《肘后方》)

③治蛇盘瘰疬,头项交接者:海藻菜(以荞面炒过)、白僵蚕(炒)等分。为末,以白梅泡汤,和丸,梧子大。每服六十丸,米饮下,必泄出毒气。(《世医得效方》)

④治石瘿、气瘿、劳瘿、土瘿、忧瘿:海藻(洗)、龙胆、海蛤、通草、昆布(洗)、矾石(枯)、松萝各三分,麦曲四分,半夏。上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忌鲫鱼、猪肉、五辛、生菜诸杂毒物。(《三因方》破结散)

【名家论述】①张元素:"海藻,治瘿瘤马刀诸疮坚而不溃者。《内经》云,咸能软坚。营气不从,外为浮肿,随各引经之药治之,无肿不消,亦泄水气。"

②《纲目》:"海藻,咸能润下,寒能泄热引水,故能消瘿瘤、结核、阴溃之坚聚,而除浮肿、脚气、留饮、痰气之湿热,使邪气自小便出也。""按东垣李氏,治瘰疬马刀散肿溃坚汤,海藻、甘草两用之,盖以坚积之病,非平和之药所能取捷,必令反夺,以成其功也。"

③《本草崇原》:"海藻,其味苦咸,其性寒洁,故主治经脉外内之坚结。瘿瘤结气,颈下硬核痛痈肿,乃经脉不和而病结于外也。癥瘕坚气,腹中上下雷鸣,乃经脉不和而病结于内也。海藻……主通经脉,故治十二经水肿,人身十二经脉流通,则水肿自愈矣。"

④《本草新编》:"海藻,专能消坚硬之病,盖咸能软坚也,然而单用此一味,正未能取效,随所生之病,加入引经之品,则无坚不散矣。予游燕赵,遇中表之子,谈及伊母生瘿,求于余,余用海藻五钱,茯苓五钱,半夏一钱,白术五钱,甘草一钱,陈皮五分,白芥子二钱,桔梗一钱,水煎服,四剂而瘿减半,再服四剂而瘿尽消,海藻治瘿之验如此,其他攻坚,不因此而可信乎。"

⑤《本草便读》:"海藻,咸寒润下之品,软坚行水,是其本功,故一切瘰疬瘿瘤顽痰胶结之证,皆可用之。然咸走血,多食咸则血脉凝涩,生气日削,致成废疾不起者多矣。"

⑥张寿颐:"海藻,咸苦而寒,故能软坚散结。瘿瘤结核,皆肝胆火炎、灼痰凝络所致,寒能清热,固其专长,而阴寒凝聚之结核,非其治矣。痈肿癥瘕,多由血热淤滞而生;腹鸣水肿,更多湿热停顿之侯,凡此诸症之属于阳实有余者,固可治之,而正气不及,清阳不运诸症,不可概施。《别录》特提结热二字,最当注意,非谓阳虚血瘀之癥瘕痈肿,及寒水泛溢等病,皆可以此统同论治也。十二水肿,盖以十二经而言,诸经积水,固皆有湿热不利之一侯,此类寒滑泄水之药,固可用之。又甄权谓治心下满,疝气下坠疼痛,卵肿;李珣《海药本草》以治奔豚气,脚气,水气浮肿,皆当以热壅有余一面而言,正与肾水泛滥之奔豚,及寒水凌心、寒疝结痛诸症,两得其反,此皆读古人书者,不可不辨之门径,非谓凡此诸病,不问虚实寒热,皆以此物一例通用也。"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793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倒挂牛

    倒挂牛(《陕西中草药》) 【异名】大牛昴、朝天子、牛王刺。 【来源】为豆科植物多毛叶云实的根及茎皮。 【植物形态】多毛叶云实落叶攀援灌木,有钩刺。幼枝密被褐色短柔毛,老枝红褐色。2…

  • 蜀漆

    蜀漆(《本经》) 【异名】鸡屎草、鸭屎草(《日华子本草》)。 【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黄常山的嫩枝叶。植物形态详"常山"条。 【采集】夏季采收,晒干。 【药材】干燥嫩枝,圆柱形,细弱…

  • 黑及草_黑及草的功效与作用_黑及草的药用价值与应用

    基础信息 别名:黑耳草、阿小根、龙胆、青鱼胆、肝炎药、黑节苦草、鸡脚莲、花锚、甲地然果、四棱草、小儿肿消、花脸锚 性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疏肝利胆;疏风止痛。主急、慢性…

  • 小过江龙_小过江龙是中药吗_小过江龙的成分分析

    基础信息 别名:小过山龙、卷柏 性味:苦;微辛;温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舒筋活络。主肝炎;腹泻;风湿性关节炎;烫伤;外伤出血;筋骨疼痛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卷柏科植物蔓生卷…

  • 刺梨_刺梨的副作用_刺梨过量饮用有什么影响

    基础信息 别名:莰梨、文光果、团糖二、油刺果 性味:甘;酸涩 功能主治:健胃;消食;止泻。主食积饱胀;肠炎腹泻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缫丝花和单瓣缫丝花的果实。 原…

  • 茯苓皮

    茯苓皮(《纲目》) 【异名】苓皮(《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菌核的外皮。植物形态详"茯苓"条。 【药材】茯苓皮多为长条状,大小不一,外面黑褐色或棕褐色,有疣状突…

  • 草原老鹳草

    草原老鹳草(《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异名】红根草(甘肃省卫生防疫站《红根草治疗急性菌痢的疗效观察》)。 【来源】为牻牛儿苗科植物草原老鹳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草原老鹳草多年生草…

  • 假酸浆子

    假酸浆子(《贵州草药》) 【来源】为茄科植物假酸浆的种子或果实。植物形态详"假酸浆"条。 【采集】秋季采收。 【化学成分】种子含油18.6%,其中饱和住房酸11.1%、亚油酸20.…

  • 响铃草_响铃草的功效与作用_响铃草是中药吗

    基础信息 别名:马响铃、响铃豆、假花生 性味:苦微酸;平寒 功能主治:滋肾养肝,止咳平喘,利湿解毒。主耳鸣,耳聋,头目眩晕,遗精,月经过多,白带,久咳痰血,哮喘,肾炎,小便不利,扁…

  • 冬葵根

    冬葵根(《本草经集注》) 【异名】葵根(《本草经集注》),土黄耆(《滇南本草》)。 【来源】为锦葵科植物冬葵的根,详"冬葵子"条。 【性味】甘辛,寒。 ①《别录》:"味甘,寒,无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