蝮蛇

蝮蛇
(《别录》)

【异名】虺(《诗经》),反鼻(《经典释文》),土虺蛇(《普济方》),反鼻蛇(《纲目》),碧飞(《湖州府志》),方胜板、土锦、灰地匾(《纲目拾遗》),草上飞(薛德焴《系统动物学》),七寸子、土公蛇、狗屙蝮、烂肚蝮(《生物学通报》3:4,1958),土球子(《东北动物药》),地扁蛇(《中国药学大辞典》)。

【来源】为蝮蛇科动物蝮蛇除去内脏的全体。

【动物形态】蝮蛇
全长54~80厘米。头部呈三角形;吻端圆,吻鳞宽稍大于高。鼻间鳞较宽,其后缘向外侧方斜出。前额鳞大,长宽略相等;额鳞之长和两颅顶鳞间的缝合线的长度相等:颅顶鳞之长与额鳞加前额鳞1/2的和相等。眼上鳞长于额鳞,小于颅顶鳞。鼻孔位于2鼻鳞间,前鼻鳞比后鼻鳞大一倍。眼前鳞2片,眼后鳞2~3片,眼下鳞1片,前端与第3上唇鳞相接。上唇鳞7片,第3片入眼;下唇鳞10片,前4片与前额鳞相接。前颏鳞大,左右并立;后颏鳞小,左右分开,中间隔1对小鳞;后颏鳞和第1腹鳞间有5对左右的小鳞片。体鳞起棱,通常23~21~17行。腹鳞138~168片;肛鳞单一;尾下鳞28~56对。背面为暗褐色,体侧各具黑褐色圆斑1行,约30个左右。两侧斑纹在背中央往往相连接。头顶灰褐色,从眼后到口角有一黑褐色阔条纹;上、下唇和头部腹面均淡黄色。腹面灰白色,散有黑色斑点,有时全呈灰黑色。尾短,焦黄色。
栖息于平原或较低的山区,常盘成圆盘状或扭曲成波状。捕食鼠、蛙、蜥蜴、小鸟、昆虫等。有剧毒。我国北部和中部均有分布。

本动物的皮(蝮蛇皮)、骨(蝮蛇骨)、胆(蝮蛇胆)、脂肪(蝮蛇脂)、蜕皮(蝮蛇蜕皮)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春、夏间捕捉。捕得后,剖腹除去内脏,烘干。

【化学成分】从蝮蛇蛇毒中已分离提纯以下成分:出血因子HR-Ⅰ及HR-Ⅱ,蛋白酶b,一种缓激肽释放酶及两种缓激肽破坏酶和强化因子E。HR-Ⅰ可能是它的主要毒索,含12%中性糖,等电点4.70,是一种酸性的糖蛋白,分子量约为85000。HR-Ⅰ已高度纯化;但与蛋白酶b分不开,也是糖蛋白,分子量95000。蛋白酶b是一种肽键内断酶,含2克原子Ca/mol;去Ca后,分子构型变化,丧失蛋白酶活性;反应不可逆。强比因子E是11肽,其一级结构已经化学合成证明。

【药理作用】粗制蛇毒成分复杂,作用亦很复杂。一般认为,蝮蛇毒是以血循毒为主的血循、神经混合毒。被咬伤的病人除局部出观肿胀、疼痛外;由于神经毒,常发生畏寒、目糊、眼睑下垂、颈项牵引感,当然更重要的是引起呼吸困难如双吸气、屏气、点头状或鱼口样呼吸等。呼吸麻痹是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动物试验也证明蝮蛇毒具有明显的神经毒的作用。另一方面,蝮蛇毒具有显著的血循毒,单纯的人工呼吸并不能延长动物的生存时间。临床病人也常出现面色苍白、多汗、心率加速、四肢厥冷、血压下降等严重中毒性休克症状。虽然有人认为江苏蝮蛇毒主要也是神经毒(据他们观察呼吸麻痹是主要症状及致死原因),但一般仍认为血循毒是主要的。它能大量释放血管活性物质如组织胺、5-羟色胶及缓动素等,破坏红细胞,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使血浆及体液大量丧失,血容量不足。更加严重的是对心脏的直接损害,被咬伤的病人心电图有窦性心律不整、异位节律、P波变尖。R波低电压、传导阻滞、S-T段下降、T波扁平或倒置等变化,联系到实验动物中毒死亡后的尸解情况-心肌出血、心肌纤维浊肿断裂,可以认为蝮蛇毒对心脏的毒性是循环衰竭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休克、溶血及对各脏器的直接损害(如肾等),可发生酸中毒、急性肾功能衰璃等。严重咬伤病人常出现酱油色尿以及尿中蛋白、管型、隐血均呈阳性等。防治感染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竹叶青、龟花蛇毒亦为以血循毒为主的混合毒。一般局部症状较重,而全身症状较轻,如能及时正确抢救,死亡率较低。

【炮制】蝮蛇霜:取蝮蛇煅烧存性,研成粉末。

【性味】甘,温,有毒。

①《本草拾遗》:"有小毒。"

②《纲目》:"甘,温,有毒。"

③《本经逢原》:"大热,有毒。"

【功用主治】祛风,攻毒。治麻风,癞疾,皮肤顽痹,瘰疬,痔疾。

①《别录》:"酿作酒疗癞疾,诸瘘,心腹痛,下结气。"

②《药性论》:"治五痔,肠风泻血。"

③《纲目拾遗》:"治风痹。"

【用法与用量】内服:酒浸或烧存性研末。外用:浸油、酒渍或烧存性研末调敷。

【选方】①治大风及诸恶风,恶疮瘰疬,皮肤顽痹,半身枯死,皮肤手足脏腑间重疾并主之:蝮蛇一枚。活着器中,以醇酒一斗投之,埋于马溺处,周年以后开取,酒味犹存,蛇已消化。不过服一升已来,当觉举身习习,服讫,服他药不复得力。亦有小毒,不可顿服。(《本草拾遗》)

②治白癞:大蝮蛇一枚。切勿令伤,以酒渍之,大者一斗,小者五升,以糠火温,令下,寻取蛇一寸许,以腊月猪膏和,敷疮。(《肘后方》)

③治破伤风牙关紧急,口噤不开,口面歪斜,肢体弛缓:土虺蛇一条(去头、尾、肠、皮、骨,醋炙),地龙五条(醋炙),天南星一枚(重三分者,炮)。上为末,醋煮面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三至五丸,生姜酒下,稀葱粥投,汗出瘥。(《普济方》天南星丸)

④治一般肿毒,创伤溃烂久远等症:蝮蛇,去其首尾,剖腹除肠,锉,浸油中,五十日后,微蒸取用,外涂。(《外科调宝记》蝮蛇油)

⑤泊瘰疬搭背:蝮蛇一条,香油一斤。先将香油旗入瓷罐内,而后把蝮蛇放入浸泡,封口,埋地下,百日后取出,晒半干,捣成膏状物,敷患处。(《吉林中草药》)

⑥治胃痉挛:蝮蛇,酒浸一年以上,每食前饮一杯,一日三次,连续二十日有效。(《动植物民间药》)

⑦治遗溺:蝮蛇一钱,鸡舌香二分。上二味细末,临卧白汤送下。七岁至十五岁,每服五分;十五岁以上每服一钱。(《新本草纲目》)

【临床应用】治疗麻风及麻风反应
试用蝮蛇酒治疗各型麻风均有一定效果,尤以合并砜类药治疗者疗效更佳。据47例治疗6个月的观察,用药后一般情况如精神、体重及食欲都有改善,皮肤反应消退或有进步,知觉恢复或好转,溃疡缩小,性功能改进;在病理改变上炎症细胞浸润减少,细菌检查消失或减少。另有10例晚期瘤型麻风患者单用蝮蛇酒治疗,结果显效3例,有效5例,无效2例。有效病例在用药后1~2周开始皮肤结节斑纹软化吸收消退,恢复知觉,细胞浸润及检菌亦见减少。蝮蛇洒的制备无统一规格,曾试用下列制法:㈠取大的(约6~7年)活蝮蛇一尾,放入60°高梁烧酒1000毫升中醉死,并加入人参5钱,密盖后置于阴冷处,浸泡3个月后取酒内服,每日1~2次,每次5~10毫升。㈡用玻璃皿引取活蝮蛇之毒液,加入60°高梁酒100毫升中,1月后取酒服用,每日1~2次,每次2~3毫升。㈢取鲜活蝮蛇一尾,人参5钱,泡于12°黄酒2000毫升中,3个月后取洒服用,每日入睡前服1次,每次5毫升,发汗就寝。㈣取活蝮蛇一尾,杀死后置于干燥箱中,干燥12小时后研粉,浸泡于60°高梁烧酒500毫升中,1~3个月后取酒服,每日2次,每次5~10毫升;或取粉末5克,用黄酒300毫升1次送下。此外,临床曾以蝮蛇粉5~10克,于入睡前用黄酒适量送服(服药期间补充液体解毒),连服3~4日,治疗麻风结节性反应15例,结果反应症状消失者12例,进步2例,无效1例。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8107.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麦饭石_麦饭石是岩石吗_麦饭石有延年益寿的功效吗

    基础信息 别名:长寿石、健康石、炼山石、马牙砂、豆渣石 性味:甘;温;无毒 功能主治:解毒散结;去腐生肌;除寒祛湿;益肝健胃;活血化瘀;利尿化石;延年益寿。主痈疽发背;痤疮;湿疹;…

  • 丁香根_丁香根是如何帮助病人的_丁香根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性味:味辛;性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散热解毒。主风热肿毒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树根。 原形态:丁香,常绿乔木,高达10米。叶对生;叶柄明显;叶片…

  • 黑芝_黑芝可以用开水泡着喝吗_黑芝可以加连子一起煮吗

    基础信息 别名:玄芝、黑云芝、假灵芝 性味:淡;平 功能主治:益肾;利尿;消积。主急性肾炎;慢性肾炎;消化不良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皱盖乌芝和乌芝的子实体。 原…

  • 骨碎补

    骨碎补(《本草拾遗》) 【异名】猴姜、胡狲姜(《本草拾遗》),石毛姜(《日华子本草》),石庵闾(《开宝本草》),过山龙(《植物名实图考》),石岩姜(《草木便方》),石良姜(《分类草…

  • 河豚目

    河豚目(《本经逢原》) 【来源】为鲀科动物弓斑东方鲀、虫纹东方鲀、暗色东方鲀的眼睛。动物形态详"河豚"条。 【功用主治】抉河豚目,拌轻粉,埋地中化水,拔脚上鸡眼疮,可以脱根。

  • 金狮藤_金狮藤是中药吗_金狮藤吃了中毒了怎么办

    基础信息 别名:香藤、藤薯、痧药草、南木香、熏鼓藤 性味:苦;辛;微寒 功能主治:行气止痛;清热解毒;降压。主气滞脘胀;胃痛;腹痛;风湿关节痛;暑湿下痢;痈疽疖肿;毒蛇咬伤;高血压…

  • 温大青_温大青有副作用吗_温大青的主要功效

    基础信息 别名:马蓝、野蓝靛、球花马蓝、大青草、小野红靛、红石蓝、蓝靛七、鸡骨草、铁脚灵仙、鸡腿牛膝 性味:味苦;辛;性微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主温病烦渴;发斑;吐衄;…

  • 缘桑螺

    缘桑螺(《证类本草》) 【异名】桑树上牛儿(《丹溪心法》),桑牛、天螺(《纲目》)。 【来源】为椎实螺科动物椎实螺的全体。 【动物形态】椎实螺雌雄同体。具螺形贝壳,形小如椎实,壳薄…

  • 女贞叶_女贞叶是中成药吗_女贞叶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冬青叶、土金刚叶、爆竹叶 性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明目,解毒散瘀;消肿止咳。主头目昏痛;风热赤眼;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疮肿溃烂,水火烫伤;肺热咳嗽 生长采收 …

  • 闹狗药

    闹狗药(《贵州民间药物》) 【异名】小鸡骨常山、见血飞。 【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小鸡骨常山的叶。 【植物形态】小鸡骨常山,又名:阿斯木、羊角棉。常绿灌木,高1米余。茎直立,老干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