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肝

鸡肝
(《别录》)

【来源】为雉科动物家鸡的肝。动物形态详"鸡肉"条。

【化学成分】食部每100克含水分75克,蛋白质18.2克,脂肪3.4克,碳水化物2克,灰分1.4克,钙21毫克,磷260毫克,铁8.2毫克;维生素A50900国际单位,硫胺素0.38毫克,核黄素1.63毫克,尼克酸10.4毫克,抗坏血酸7毫克。

关于维生素含率,另有谓每克含抗坏血酸总量0.28毫克,其中还元型的0.21毫克;胆碱每克含3.4毫克。

【性味】甘,微温。

①《纲目》:"甘苦,温,无毒。"

②《医林纂要》:"苦甘咸,温;"

【归经】《本草经疏》:"入足厥阴、少阴经。"

【功用主治】补肝肾。治肝虚目暗,小儿疳积,妇人胎漏。

①《别录》:"主起阴。"

②孟诜:"丹雄鸡肝补肾。"

③《纲目》:"疗风虚目暗。"

④《医林纂要》:"治小儿疳积,杀虫。"

⑤《现代实用中药》:"适用于痿黄病,妇人产后贫血,肺结核,小儿衰弱。"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煮粥或入丸剂。

【选方】①治老人肝脏风虚,眼暗:乌雄鸡肝一具,切碎,以豉和米作羹粥食之。(《寿亲养老新书》乌鸡肝粥)

②治小儿疳膨食积,虫气上攻,至晚不能视物,目生翳障:鸡肝一个(不落水,竹刀切片),用牡蛎粉七分,加辰砂少许,水飞末,拌匀,掺入肝上,饭锅上蒸熟食之,如此十次。当时忌食茶汤油腻。(《良朋汇集》鸡肝散)

③治睡中遗尿:雄鸡肝、桂心各等分。捣丸小豆大,每服一丸,米饮下,日三服;遗精加白龙骨。(《纲目》)

④治阴痿:雄鸡肝二具(阴干百日),菟丝子一升。上二味末之,雀卵和丸服如小豆一丸,日三。(《千金方》)

【名家论述】《本草汇言》:"鸡肝,补肾安胎,消疳明目之药也。王嘉生曰,目乃肝窍,疳本肝疾,小儿肝热致虚,故成疳疾,目暗者,以鸡肝和药服,取其导引入肝,气类相感之用也。妇人胎妊虽系胞中,而实厥阴肝藏主之,今胎妊有不安而欲堕者,以鸡肝入养荣诸丸,取其保固胞蒂,养肝以安藏血之脏也。"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8456.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铁粉

    铁粉(《本草拾遗》)) 【来源】为钢铁飞炼而成的粉末;或系生铁打碎成粉,用水漂出的细粉。 【化学成分】由钢铁飞炼而成者,主要含四氧化三铁;由生铁打碎而成者,主要含金属铁,及少量的C…

  • 兰石草果

    兰石草果(《西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玄参科植物兰石草的果实。植物形态详"兰石草"条。 【采集】9~10月采摘。 【功用主治】《西藏常用中草药》:"治月经不调,下腹疼痛,便秘。…

  • 人中白_人中白是中成药吗_人中白有毒性吗

    基础信息 别名:溺白垽、溺垽、白秋霜、秋白霜、粪霜、尿壶垢、尿干子 性味:味咸;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降火;止血化瘀。主肺痿劳热;吐血;衄血;喉痹;牙疳;口舌生疮;诸湿溃烂;烫火伤 …

  • 梅叶_梅叶多吃有危害吗_梅叶的副作用有哪些

    基础信息 性味:酸;平;无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涩肠止痢。主痢疾;崩漏;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叶。 原形态:梅落叶小乔木,高可达10m。树皮淡灰色,小枝细长…

  • 百部—对叶百部

    【中文名】:百部—对叶百部【类别】:根类【英文名】:TuberSiemonaRoot【别名】:大百部、野天门冬根、山百部。 【来源】:为百部科植物对叶百部Stemonatubero…

  • 丝茅七_丝茅七有毒性吗_丝茅七吃多了会有副作用吗

    基础信息 别名:鸦葱、茅草细辛、毛草七、倒扎草根、倒扎花、条参、水防风、仙茅参、猪尾巴、羊奶子、水风、独脚茅草、黄花地丁 性味: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主风热感冒…

  • 接骨木叶

    接骨木叶(《本草拾遗》) 【来源】为忍冬科植物接骨木的叶片,植物形态详"接骨木"条。 【采集】4~10月均可采收。 【性味】《现代实用中药》:"苦,寒。" 【功用主治】活血,行瘀,…

  • 木芙蓉

    木芙蓉   【释名】 地芙蓉、木莲、华木、桦木、拒霜。   【气味】 (叶并花)微辛、平、无毒。   【主治】   1、赤眼肿痛。用木芙蓉叶研为末,水调匀贴太阳穴中“清凉膏”。  …

  • 乳香

    乳香(《别录》) 【异名】熏陆香(《别录》),马尾香、乳头香(《海药本草》),塌香(《梦溪笔谈》),西香(《本草衍义》),天泽香、摩勒香、多伽罗香、浴香(《纲目》)。 【来源】为橄…

  • 榅桲皮

    榅桲皮(《本草图经》) 【异名】榅桲木皮(《纲目》)。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榅桲的树皮。植物形态详"榅桲"条。 【功用主治】《本草图经》:"捣末敷疮,止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