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 观察应用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风热犯肺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临床确诊急性支气管炎风热犯肺证患儿33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15例应用咳喘灵冲剂治疗,观察组18例应用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观察组8例患儿少于3d止咳、10例患儿在3~7d止咳、无超过7d未止咳患儿;止咳效果优于对照组3例少于3d止咳、8例在3~7d止咳、4例超过7d(P<0.05)。结论 应用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风热犯肺证的临床效果确切,具临床可行性。

【关键词】加味麻杏石甘汤;小儿急性支气管炎;风热犯肺证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作为呼吸道常见病症,主要是因外感病毒和细菌感染致使其咳嗽不止,是患儿支气管粘膜被刺激产生过敏炎性反应。而风热犯肺证则是患儿保温过度,而致使其肺部受到热伤,该症状反复发作给患儿及家长带来较大困扰。为了有效控制该病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文将探讨应用加味麻杏石甘汤清除肺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临床确诊急性支气管炎风热犯肺证患儿33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15例患儿中男9例,女6例;年龄范围1~8岁,均龄为(3.6±10.4)岁;病程范围1~7d,平均病程(3.1±5.3)d;观察组18例患儿中男10例,女8例;年龄范围1~7岁,均龄为(3.1±10.2)岁;病程范围1~8d,平均病程(3.3±4.7)d;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P>0.05)。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治疗

对照组给予本组15例患儿,应用咳喘灵冲剂(广西金海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45021080)治疗,温开水冲服咳喘灵(1~2片/d),每疗程4~7d。

1.2.2观察组治疗

观察组给予本组18例患儿应用加味麻杏石甘汤,包括实施个体精神心理干预,让患儿多休息多喝水,定期做好病房消毒工作,合理调整病房温湿度等;

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炙麻黄和蝉衣各5g、炒杏仁12g、生石膏23g、生甘草和桔梗各7g、黄芩和炒枳实各10g、鱼腥草和瓜萎各16g、地龙和鸡内金各9g、炒莱菔子和炙杷叶各11g、鲜芦根28g、再加10g炙紫菀。对于咽干涩患儿增加射干和锦灯笼;对于痰液粘稠色泽偏黄患儿可增用桑白皮和浙贝母;水煎早晚各1次,每疗程为4~7d。

1.3疗效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儿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康复=患儿临床症状和咳嗽消失;有效=患儿临床症状和咳嗽明显改善;无效=患儿症状和咳嗽症状均未见改善。临床有效率=康复率+有效率。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见表2。

表 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n(%)]

2.2两组患儿咳嗽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观察组8例患儿少于3d止咳、10例患儿在3~7d止咳、无超过7d未止咳患儿;止咳效果优于对照组;详见表2.

  3 临床治疗心得

急性支气管炎是支气管粘膜被感染后发生炎性改变,而小儿呼吸道相对成年人较短,支气管壁弹力有限,再加上小儿自身免疫能力较弱,且呼吸频率较快容易产生呼吸肌疲劳,当被细菌病毒感染,受外部刺激或出现过敏反应等,致使其支气管粘膜充血,肿胀后纤毛上皮被损或脱落,粘液腺增大并产生大量分泌物[1]。通过患儿发病急,伴有咳嗽和头痛等症状,病情迁延可达2周左右。

文中对照组应用了咳喘灵冲剂,该药主要由麻黄,金银花,苦杏仁,板蓝根,石膏,甘草,瓜萎等合成;其作用为清除肺热,止咳去痰并且具有平喘的功效。但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不及观察组临床效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3.33%(P<0.05); 且观察组止咳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治疗中对小儿急性支气管炎风热犯肺证进行辩证分析,认为肺为金,是肃清的脏器,位于上焦,系于咽喉,醒窍于鼻,疏天气,主呼吸,司气化,平衡清浊,帮助气机维稳的关键部位,下通大肠,协调水道,是为水之源。肺好润恶燥,宣发护气,外与皮毛相和[2]。而小儿形气未足,肌肤细嫩,卫外不稳,寒暖自调欠佳,所以容易导致冬春气候变化时,被外邪所入侵体内。风热犯肺证患儿咳嗽不止,以痰黄粘稠为表征,因此观察组以加味麻杏石甘汤为主,起到消除肺热清火解毒的功效。其中桔梗平和可归肺经,具开肺宣气,去痰、除脓之作用,与杏仁相配可平衡宣降,起到止咳平喘药效;黄芩适宜清除肺火祛除上焦实热,鱼腥草可纳肺经且性微寒,解热消毒祛痈;两者相配可强化泻肺祛毒的药效;鲜芦根则除热利尿养津,不仅清热还回护小儿柔弱机体;瓜蒌宣肺祛痰,导气益胸,又具通便的作用,鸡内金、炒枳实既可以消食还能调和脾胃;而蝉衣纳肺、肝二经,可起到散风热导咽的作用,地龙则具有除肺热平喘的药效;炙杷叶、炙紫菀温性且能够祛痰止咳[3]。

由此可见,应用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风热犯肺证的临床效果确切,具临床应用优势。

【参考文献】

[1]孙艳. 银翘定喘汤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12(6):30.

[2]李维军,李博清. 肺贴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1,43(8):119-120.

[3]胡能. 小儿支气管炎的治疗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2):171.

本文来源:养生保健指南   作者:邓广均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8751.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王不留行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王不留行的图片

    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这是吴承恩在《西游记》中描述唐僧去西天取经时的一句诗,句中采用了谐音、拟人等手法,巧妙地嵌入了多种中药名称,王不留行即是其中之一。 原句中出现了“王…

  • 实脾饮加减治疗晚期肝硬变

    瘀血停著水湿泛,脘胀腹大不欲食。青筋暴露形体瘦,胁下硬块推不移。溏泻色黑尿不利,皮肤粗糙目黯黑。齿衄蛛痣朱砂掌,舌暗苔白脉弦涩。益气行水兼祛瘀,加减实脾参术芪。腹皮干姜桃苓皮,三棱…

  • 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

    气滞血瘀心络阻,心痛刺痛呈阵发。痛引肩背胸憋闷,舌黯边瘀脉沉涩。化瘀通络行气血,血府逐瘀川芎归。生地赤芍枳桃红,桔梗柴胡草牛膝。 方药: 血府逐瘀汤为主方: 川芎9g 生地15g …

  • 五灵肢

    五灵肢;甘苦,温。肝。通利血脉,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 《抗癌动、植、矿物彩色图鉴及其应用》

    《抗癌动植矿物彩色图鉴及其应用》充分反映中草药的基原动、植、矿物在抗癌方面的优势。全书分三部分,A类71种,其化学成分和药理试验明确,临床疗效较好;B类176种,其化学成分和药理试…

  • 流行性腮腺炎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风温毒邪,邪壅少阳,热毒内阻。【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方名】清热解毒饮。【组成】金银花15克,野菊花15克,牛蒡子10克,紫背天葵子5克,生甘草3克,柴…

  • 肺癌方七

    仙鹤草、蟾蜍、人参若干。将药制成片剂,每片合生药O.4克,每次6片,每日3次,可连服数月至1年。本方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周岱翰方,功能补气扶正,解毒消癌,对肺癌有效。

  • 生黑发方五

    猪肾1对,杜仲30克,沙苑蒺藜15克,核桃肉30克。将药物和猪肾加适量的水,在旺火上煮30分钟后,改微火炖至猪肾熟烂。食猪肾及核桃肉,饮汤,每日1剂,连服7—10日,可乌发美发。

  • 杏仁膏香口

    用料:生杏仁50克,食盐100克。制法:杏仁浸泡后去皮尖,食盐上锅炒至变色,共捣成膏状。用法:刷牙时使用。

  • 定喘汤加减治疗哮喘病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定喘汤加减治疗哮喘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哮喘病患者给予定喘汤加减口服治疗,7天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显效35例,占61.4%,有效1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