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附丸方歌,良附丸的功效与作用

〖方源〗 《良方集腋·气痹门》: “治心口一点痛,乃胃脘有滞或有虫,多因恼怒及受寒而起,遂致终身为痰。俗云心头痛者非也。”

〖组成〗  高良姜酒洗七次,焙,研;香附子醋洗七次,焙,研,各等分(各9g)

〖加减运用〗

二味须要各焙、各研、各贮,否则无效。

如病因寒而得者,用高良姜贰钱,香附末壹钱。

如病因怒而得者,用高良姜壹钱,香附末贰钱。

如病因寒怒兼有者,用高良姜壹钱伍分,香附末壹钱伍分。

以米饮汤加入生姜汁壹匙,盐壹撮为丸,服之立止。

〖用法〗  上两味须要各研各贮,用时以米饮汤加入生姜汁一匙,盐一撮为丸,服之立止。

〖良附丸方歌〗  良附丸用醋香附,良姜酒洗加盐服,米饮姜汁同调下,心脘胁痛一齐除。

〖主治〗  气滞寒凝证。胃脘疼痛,胸闷胁痛,畏寒喜热,以及妇女痛经等。

〖良附丸的功效与作用〗  行气疏肝,祛寒止痛。

〖病机〗  本方治证为肝气郁滞,胃有寒凝所致。气滞寒凝,不通则痛,故胃脘胸胁诸痛;气为血帅,气滞则血行不畅,故可见痛经。气滞宜行,寒凝宜温,治宜行气疏肝,温中祛寒之法。

〖方解〗

◆高良姜──味辛大热,温中暖胃,散寒止痛,且用酒洗,以增强其散寒之力。

◆香附──疏肝开郁,行气止痛,且用醋洗,加强入肝行气止痛之功。

◆两药相配,一散寒凝,一行气滞,共奏行气疏肝,散寒止痛之功。

〖运用〗

1.本方主治气滞寒凝诸痛。以胃脘疼痛,胸闷为证治要点。

2.若寒凝甚者,可重用高良姜,或酌加干姜、吴萸等以加强温中祛寒之力;气滞偏重者,可重用香附,或酌加木香、砂仁等以增强其行气止痛之力;痛经者,可酌加当归、川芎以和血调经止痛。

3.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溃疡等属气滞寒凝者,可加减用之。

〖禁忌〗

虚寒性胃痛及火郁胃痛均不宜使用。

〖文献〗

《谦斋医学讲稿》:“本方治肝胃气痛之偏于寒者有效。这两药的效能,良姜长于温胃散寒,香附长于疏肝行气。一般用量大多相等,取其互相协助,但因寒而得者,良姜可倍于香附;因气而得者,香附可倍于良姜”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8856.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洁齿方十三

    青盐、生石膏各15克,制补骨脂12克,花椒(去目)、白芷、细辛各5克,防风、薄荷叶、早莲草各8克。将药生晒,研为细末,每天清晨用牙刷蘸药末,轻轻刷遍全牙,并稍含3—5分钟,再用清水…

  • 白血病方剂3

    广犀角、丹皮、青黛、甘草各9克,生石膏、生地、白花蛇舌草各30克,蒲公英、银花、鳖甲各24克,芦荟、柴胡各6克,茅根18克,半枝莲15克,龟版21克,地骨皮、槐花各12克。[制用法…

  • 慢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医案

    张某,女,27岁,护士。初诊:1977年11月20日。自述从1972年起,出现腹胀、大便秘结,始则3~5天大便1次,继则5~7日1次,常需服蓖麻油、番泻叶、大黄粉等,方能解出。到1…

  • 浸润型肺结核的治疗法

    鸡蛋壳五至六个研细,再加入蛋黄五至六个,搅合后置陶(或瓷)锅内,放炭火上炒至焦黑,即有褐色的油渗出,将油盛在盖碗内备用,每次饭前一小时,限三至五滴,或盛入胶囊内,每次服二个胶囊,每…

  • 食管癌方十六

    清半夏60-120克,人参15-20克,威灵仙、赭石各40克,昆布、海藻、瓜蒌皮、丹参、当归、薏苡仁各刃克,三棱、莪术各15克,僵蚕、郁金、象贝各12克。水煎3次,取液混合,加白蜜…

  • 小儿中毒性消化不良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脾胃阴伤,肝木横逆。【治法】以甘理胃,以酸制肝。【方名】加味脾胃健运汤。【组成】西洋参2.1克(药液煎服),麦冬9克,北五味肉3克,干葛5克,川莲3克,白芍3…

  • 山萸肉粥治带下

    【原料】山茱萸肉15~2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制作】先将山茱萸洗净,去核,再与粳米同入砂锅内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白糖稍煮即可。【用法】每日1~2次,3~5天为一疗程。【…

  • 民间补血方法12

    藕粉、糯米粉、白糖各250克。藕粉、糯米粉、白糖放人盆中,加开水,揉成面团,放在笼内蒸熟即成。本方有补虚益胃,养血止血功效。适用于虚弱食少,吐血,便血。本方出自《本草纲目拾遗》,为…

  • 小儿发热的偏方3

    清热止咳汤药物:鸡屎藤(全草)、火炭母(全草)各30克。次为5-8岁量。上药加水300毫升煎成100-150毫升,一次服完。(可加白糖调味)疗效:次方治小儿发热咳嗽有效。来源:四川…

  • 小儿癫痫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先天不足,后天又失于调理。肝气不和,阳升风动,痰火上扰,重闭清窍,发为癫痫。【治法】镇痉、熄风、化痰、清热。【方名】镇痉化痰汤。【组成】蚤休5克,石菖蒲3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