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厣草

螺厣草
(《本草拾遗》)

【异名】镜面草(《杨氏家藏方》),蟢儿草、地连钱(《纲目拾遗》),抱树莲(《中国蕨类植物图谱》),抱石莲(《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山豆爿草、血草(《福建民间草药》),石耳坠、痞子药(《贵州民间药物》),石瓜子、瓜子草、瓜子莲(《湖南药物志》),金指甲、风不动、金茶匙(《闽东本草》)。

【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伏石蕨的全草或带根全草。

【植物形态】伏石蕨
多年生附生草本。根状茎细长,绿色,匍匐;鳞片疏生,黄褐色,透明,卵状披针形,基部圆形,不规则分叉,上部细长,全缘。叶柄基部有节,密被鳞片;叶疏生,异形;营养叶近无柄或有短柄,圆形或椭圆形,全缘,长1.5~2.5厘米,宽1~1.5厘米;孢子叶细长,舌形或线形,长3~4厘米,宽2~3毫米;叶脉不明显,网状,网脉不到叶边。孢子囊群多连合呈线形,位于中脉与叶缘之间,略近中脉,被多数盾状、有柄的鳞片,不具子囊群盖。孢子近肾形,透明平滑。
生于树上或潮湿的岩石上。分布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湖北、湖南等地。

【采集】夏、秋采收。

【化学成分】全草含蕨甾醇、蜕皮松、蜕皮甾酮、伏石蕨甾酮。

【性味】辛,凉。

①《纲目》:"味辛。"

②《王安卿采药志》:"性凉。"

③《福建民间草药》:"甘微苫,寒。"

【功用主治】清肺止咳,凉血解毒。治肺痈,咳血,吐血,衄血,尿血,痈肿,疥癞,跌打损伤,风火牙痛。

①《本草拾遗》:"主痈肿,风疹,脚气肿。捣敷之,亦煮汤洗肿处。"

②《纲目》:"治小便出血,吐血,衄血,龋齿痛。"

③《王安卿采药志》:"治肺火结成脓血痈疽。"

④《福建民间草药》:"清肺疗咳,退热止血。"

⑤《贵州民间药物》:"理气,除风湿,消痞块。治痞块,风湿疼痛,痨伤咳嗽。"

⑥《湖南药物志》:"治温热病、痢疾、心气痛、月经不调等证。"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6钱(鲜者2~4两);或捣汁。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选方】①治吐血,衄血:镜面草水洗,擂酒服。(《朱氏集验医方》)

②治肺痈吐脓:螺厣草二两,冰糖半两。加水煎服。(《福建民间草药》)

③治肺热咳血:螺厣草四两,猪肺四两。加水适量,煎成一碗,分两次服。(《福建民间草药》)

④治小便后出鲜血数点而不疼,如是一月,饮酒则甚:镜面草汁一器,入少蜜,水进二服。(《陈日华经验方》)

⑤治痞块:石耳坠一两,炖猪大肠服食。(《贵州民间药物》)

⑥治小儿头疮:镜面草日干为末,和轻粉、麻曲敷之。(《杨氏家藏方》)

⑦治手指肿毒及指恶疮,消毒止痛:镜面草捣烂敷之。(《寿域神方》)

⑧治蛇缠恶疮:镜面草,入盐杵烂敷之。(《纲目》)

⑨治创伤出血:螺厣草茎心,捣匀后外敷。(《福建民间草药》)

⑩治风湿疼痛:石耳坠一两,煎酒服。(《贵州民间药物》)

⑾治牙齿虫痛:镜面草,不拘多少,以水缸下泥捣成膏,入香油二、三点,研匀,贴于痛处腮上。(《乾坤生意》)

⑿治风火牙痛:螺厣草茎心五钱。酌冲开水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⒀解鼠莽毒:镜面草自然汁、清油各一杯。和服,即下毒三、五次,以内粥补之,不可迟。(《医说》)

蟋蟀
(《纲目》)

【异名】蛬(《尔雅》),蜻蛚、蚟孙(《方言》),促织(《广雅》),吟蛩(崔豹《古今注》),将军(《纲目拾遗》),叫鸡、唧唧(《贵州民间方药集》),斗鸡(《药材资料汇编》),蛐蛐(《河北药材》),夜鸣虫(《中药志》)。

【来源】为蟋蟀科昆虫蟋蟀的干燥全虫。

【动物形态】蟋蟀
体长圆形,长13~16毫米,全身黑色并有光泽,有黄褐色微毛与褐色刚毛。头棕褐色,头顶短圆,略向前方突出,头后有6条不规则的短纵沟。复眼1对,甚大,如半球形突出,呈黑褐色。单眼3个,黄色,位于头顶的两端。触角细长,淡褐色,长于身体的半倍。前胸背板左右平行如横方形,背中线稍向下陷,黑褐色,上生不规则的刚毛和棕褐色花斑;前胸背侧片向下垂斜。翅2对,前翅棕褐色,侧部上半面黑色,下半面淡黄色,雄虫的翅长过腹部,基部有比较坚硬透明的发音器,雌的短于腹部,后翅甚长,灰黄色,卷迭呈尾状,突出腹端。足3对,淡黄色,有黑褐斑及斜线,且有棕褐色微毛;后足胫节背面有刺10个,单行排列,腿节十分膨大而向侧方呈扁状。腹部近圆筒形,背面呈黑褐色,节间有污黄色斑纹;腹面呈灰黄色。尾毛褐色,雌虫有1产卵管,几与后胫节等长。
成虫性前期喜隐居田埂、屋角及砖块堆下的缝隙中和杂草丛生处,昼伏夜出。有趋光性,飞翔力强,夜间能群集迁移。分布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采集】8~9月间捕捉。捕得后,用沸水烫死,晒干或焙干。

【药材】干燥虫体长1.5~2.2厘米,宽约5毫米,头略呈三角形;复眼1对,椭圆形,长径约1毫米,触角1对,多数脱落。前胸背板略呈长方形,中、后胸被翅所覆盖,尾毛1对,长1~3毫米;雌虫在尾毛间有1产卵管,长约1厘米。足3对,多数脱落。气臭。以身干、完整、色黑、腿壮、无泥、无蛀者为佳。
主产江苏、上海、浙江、河北等地。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同属的一种蟋蟀含退热成分,曾暂名为蟋蟀退热素,并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此物质的理化性质不详,只知其能溶子水及低级醇(例如正丁醇),而不溶于乙醚、丙酮、氯仿。学名来详的蟋蟀类,雄全虫含维生素B12_58毫微克,雌者含76毫微克,又含精氨酸、α-酮-δ-胍基戊酸、γ-胍基丁酸等胍基化合物。

【性味】《药性考》:"辛咸,温。"

【功用主治】利尿。治尿闭,水肿,臌胀。

①《药性考》:"能发痘。"

②《任城日记》:"洽水蛊。"

③《纲目拾遗》:"性通利,治小便闭。""赵际昌:凡产不下,用干者一枚,煎汤服。"

④《四川中药志》:"治阳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4~6只;或入散剂。

【宜忌】孕妇忌服。

【选方】①治小水不道,痛胀不止:蟋婶一个。阴阳瓦焙干,为末。白滚汤下,小儿减半。(《医方集听》)

②治跌扑伤小肚,尿闭不出:蟋蟀一枚。煎服。(《养素园传信方》)

③治老人尿闭:蟋蟀四只,蝼蛄四只,生甘草一钱。煎汤,分三次温服。(《现代实用中药》)

④治小儿遗尿:蟋蟀一个。焙,末,滚水下,照岁(数)服,如儿十一岁者,每次服一个,服至十一个为止。(《慈航活人书》)

⑤治肾虚阳痿:蟋蟀、蜻蜒,狗肾。共为末,兑酒服。(《四川中药志》)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8932.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接骨丹2

    接骨丹2(《红河中草药》) 【来源】为梧桐科植物赤火绳根的韧皮部。 【植物形态】赤火绳,又名:火绳树、火索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5米。叶互生,阔卵形至圆形,长8~15厘米,宽…

  • 猫儿屎_猫儿屎的功能与主治_猫儿屎怎么服用

    基础信息 别名:猫瓜、鸡肠子、猫屎瓜、猫屎枫、水冬瓜、都哥杆、羊角立、羊角子、齿果、粘连子、猫屎包、鬼指头、小苦糖、猫屎筒 性味:甘辛;辛;性平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清肺止咳。主风…

  • 油桐叶

    油桐叶(《福建民间草药》) 【异名】桐子树叶(《草木便方》)。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油桐的嫩叶。植物形态详"油桐子"条。 【功用主治】消肿解毒。治痈肿,丹毒,臁疮,冻疮,疥癣,烫伤…

  • 忍冬藤

    忍冬藤(《本草经集注》) 【异名】老翁须、金钗股、大薜荔、水杨藤、千金藤(《苏沈良方》),鸳鸯草(《墨庄漫录》),鹭鸶藤(《履巉岩本草》),忍冬草(《证治要诀》),左缠藤(《余居士…

  • 芦莉草叶

    芦莉草叶(《广西药植名录》) 【异名】红楠草(《广州植物志》)。 【来源】为爵床科植物芦莉草的叶。 【植物形态】芦莉草,又名:小苞爵床。一年生草本,柔弱,高20~50厘米,稍被毛或…

  • 火麻仁_火麻仁的功效_火麻仁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艹肥)、麻子、麻于仁、麻仁、大麻子、大麻仁、冬麻子火麻子、线麻子、黄麻仁 性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润燥滑肠;利水通淋;活血。主肠燥便秘;风痹;消渴;风水;热淋;…

  • 蚬肉海棠

    蚬肉海棠(《梧州草药及常见病多发病处方选》) 【异名】蚬肉秋海棠。 【来源】为秋海棠科四季海棠的花、叶。 【植物形态】四季海棠秃净、肉质草本,高15~45厘米。根纤维状。茎直立,肉…

  • 海金沙根

    海金沙根(《贵州民间方药集》) 【异名】铁蜈蚣、铁丝草(《江西民间草药验方》),铁脚蜈蚣根(《江西草药》)。 【来源】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根及根茎。植物形态详"海金沙草"条。 【…

  • 金耳环_金耳环的功能主治_金耳环吃了中毒了怎么办

    基础信息 别名:土细辛、大叶细辛、大叶山茨菇、一块瓦、龙须草、马蹄细辛、小犁头 性味:辛;苦;温;小毒 功能主治:温经散寒;祛痰止咳;散瘀消肿;行气止痛。主风寒咳嗽;风寒感冒;慢性…

  • 扁蕾

    扁蕾(《内蒙古中草药》) 【异名】铁木尔-地格达(蒙名)。 【来源】为龙胆科植物中国扁蕾的全草。 【植物形态】中国扁蕾二年至多年生草本,高10~40厘米。茎直立或稍倾斜,近四棱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