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引子的作用,药引子怎么用,常用引经药介绍

“用药如用兵,善于用兵者,足智多谋,用兵如神,指挥打仗,方能节节取胜。善于用药的医家,切中病机,用药如神,医治疾病,才能药到病除。大黄能起沉疴,人参可杀人命,古有明训,如果辨证不明,泛泛用药,往往有害无益,用之得当,虽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亦成良药。”因此,处方严密,配伍精当,尤对药引的选用,要更为讲究。

  1.药引与归经学说

药引和中医方剂的组成有关,其中并包含着归经学说。中医的归经学说,是以经络脏腑理论为基础的。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络,它网络周身,通达表里,内连五脏六腑,外络四肢百骸、胫骨皮毛,使内外表里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不同的药物所发挥的作用,与各个脏腑和各经络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中医辨证论治用药的理论根据,也是药物发挥作用的归宿。如小儿发生咳、哮喘、肺炎等呼吸道疾病时,当用桔梗、杏仁、黄岑、桑白皮等入肺经的药物来组成方剂,借以更好地发挥方剂的止咳定喘的疗效。因此,按经用药是中医治病的理论基础之一,也是中医药学积累的宝贵经验,,一直指导着临床实践。

  2.常用引经药

辨证按经用药,首先要针对病情,使用药讲究科学.既要知常,也要达变。常用的引经药,如木通、黄连入心经,黄柏则入小肠经,柴胡入肝经,青皮则入胆经,苍术入脾经,石膏则入胃经,桔梗、杏仁入肺经,白芷则入大肠经,肉桂入肾经,滑石则入膀胱经,钩藤入心包经,连翘则入三焦经;木香入冲脉经,王不留行入任脉经,黑附子入督脉经,川断则入带脉经;上肢用桂枝,下肢用牛膝,头面用川芎,腰部用桑寄生,命门用补骨脂,丹田用砂仁,骨髓用熟地,尿道用甘草梢,胞宫用童便,这是一般原则,而不能错用。如太阳经病应用羌活、防风为引,而不能用阳明经病的升麻、葛根,错用则达不到治疗效果。即使是同一归经的药物,作用也各有别。如黄芩、干姜、百合、葶苈子都是归入肺经的药物,而黄芩主要是清解肺热,干姜则温散肺寒,百合能补肺虚,葶苈子则泻肺实,寒热虚实迥然有别,而且同一药物,则于炮制以后又会有不同的作用,如大黄生用(或后入)则峻泻,熟用则清胃肠之热。甚至同一品种的药物,其不同的药用部分,又有不同的作用,如麻黄发汗,麻黄根则止汗,当归身,补血,当归头止血,当归尾破血,全当归则和血。还有同一药物,其用量不同,,则作用又有差别,如红花重用则破血,少用则养血。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如“外感误服补药,可致闭门留寇,引邪入里,瘟疫妄投桂附,犹如抱薪救火,益增焰势,虚火误投辛温,则劫津耗液,筋肉失濡,寒客妄用凉剂,则阴翳不去,脾虚气陷”。

3.药引的作用

归经是指某一药物根据它的性味颜色归入某一经而发生疗效。推而广之,临床上任何药物,都可进人体内某一部位引达病所,借以更好发挥其功能,别看药引是处方中的配角,它的作用却不可小看,有时甚至能收“药半功倍”之效。例如:治疗风寒感冒时在辛温解表剂中加药引生姜2片,葱根3个,可增强解表发汗的作用;治疗风热咳嗽,在辛凉宣肺方中加药引鲜枇杷叶2片,刷去毛布包,可增强肃肺止咳的疗效;治疗暑热病人,在清暑解热方中加用药引鲜荷叶1角,可增强清暑药的功效;治疗脾胃虚弱的病人,在健脾益气方中加人煨姜2片,大枣5枚,可增强调和营卫的作用;治疗肺阴虚损、热病伤津,在养阴补虚方中加入药引银耳20g,海夫人10枚,可增强滋补调理的作用;治疗小便不畅或尿频急的病人,在清热利尿药中加入药引鲜车前草3株,灯芯草3根,可增强清心利水功能;治疗白血病常用鲜芹菜为引,可助清热透邪;治疗痢疾常用鲜马齿苋为引,可助清热解毒止痢;治疗神昏窍闭常用鲜菖蒲为引,则增强宣闭通窍之力。

药引尚可起到矫味和减低某些药物毒性的作用,例如在用川乌、草乌方中,加人甘草为引,可以降低乌头的毒性;在用南星、半夏的方中加入生姜同样可以降低其毒性;在方中加用白糖、红糖、冰糖、饴糖等可以矫味,更适合儿童服用;如用桂圆肉包裹鸦胆子吞服,米饭包裹二丑末吞服,可以减轻对胃的刺激。

此外,药引在成药中的应用价值,也是不可低估的,既可增强成药的疗效,也可使成药更具有多种功能。如用薄荷为引煎汤代丸,可以增加疏风清热的作用;用金银箔为引煎水化丸,可以增强镇惊安神的作用等。

  4.药引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

药引治疗疾病十分广泛。痧痘惊疳,一向视为儿科四大要症,对药引的妙用更是别开生面。麻疹北方称疹子,粤人称为瘄子,西北称为糠疮,江南一带称为痧子,治疗方面虽有透达、解毒、养阴三大法则,但重点主要在透。为了使麻疹很好透达,不致遗毒逗留,可在清热透疹方中采用新鲜的西河柳(又称观音柳)数条为引,以助透发。尤其在麻疹欲陷之际,常用櫻桃核10g为引,使其复透,而免陷伏生变。

惊风是一切抽搐疾患的总称,小儿“无惊不变,无惊不走”,常可迅速夺走小儿的宝贵生命。所以前贤认为“小儿疾患无越惊风之险”。若在清热化痰镇惊熄风的处方中加用金银器1-2件,为引煎煮(实验证明含有微量元素),则可增强镇惊定搐的作用。

疳证是由多种慢性疾患引起的一种疾病,积为疳之母,积不治可以成疳,但疳症并非全由积而成。故在治疳的处方中加用干蟾皮为引,常收清热除蒸消疳除胀之功。

总之,不同的疾患可以根据不同的证情而选用药引,才能有的放矢,起到增强有效,祛除疾病的目的,有些药引需要病家自己寻找,应当详细说清,以免出错,同时还应注意剂量,决不能喧宾夺主,忽视整个处方的配伍。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503.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附子粳米汤方歌,附子粳米汤临床运用医案

    附子粳米汤功效  温肠暖胃,降逆止呕。 方药组成  附子1枚(炮),半夏半升,甘草1两,大枣10枚,粳米半升。 服法 上5味,以水8升,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1…

  • 治疗不孕症的偏方17

    桃仁、红花、川芎、当归、丹参、山栀、地榆炭、延胡、甘草各40克。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本方为宁波市第一医院朱菲青治疗宫外孕验方。

  • 痤疮方六

    蝮蛇胆汁0.5毫克,雪花膏500克。将2者混合调匀,每日早、晚先用温水洗脸,待干后涂擦皮损处。本方消炎抑菌,溶解皮脂,脱色止痒,适用于痤疮。

  • 滋阴清热佐以发汗解表治疗感冒

    刘某某,男,51岁,干部。1979年3月29日初诊。病史:原有高血压,平时易感冒,本次感冒后服A.P.C3天(总量9克),每次服后出汗较多,汗后轻松,移时如故。乃改服中药。微恶风寒…

  • 中药戒烟茶,戒烟酒,戒烟糖配方,戒烟的方法和技巧大全

    本文目录 1 自制中草药戒烟茶2   自制中草药戒烟酒3   自制中草药戒烟糖4   烟瘾太大的危害5   其他戒烟的方法自制中草药戒烟茶  1.太子参戒烟茶 我们可以取太子参15…

  • 玄参麦冬治慢性咽炎方

    30年前我曾经是一个慢性咽炎患者。每当植物开花的季节,我的咽炎必犯,非常难受。家父让我将玄参、麦冬、干石斛各10克,藏青果6粒,胖大海4粒,金银花15克,甘草5克混合后,用开水浸泡…

  • 九味羌活汤组成,功效与作用

    本文目录 1 九味羌活汤组成2 九味羌活汤的功效与作用3 九味羌活汤医案4 《邓中甲方剂学讲稿》中关于九味羌活汤的论述九味羌活汤组成 羌活10g 防风6g 苍术6g 细辛6g(先)…

  • 一醉散

    槐子16克,旱莲草1.6克,生地黄40克。上为细末、无灰酒1瓶,将药投酒内,密封之,浸20日。可乌须黑发。

  •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辨治心悸的临床经验

    摘要:介绍韩明向教授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从温辨治心悸的经验。韩教授认为,心悸的病机多以本虚标实为主,本虚责之于心之气血阴阳亏虚,标实为痰瘀内阻为患,尤与心的阳气密切相关。基于心…

  • 口疮方一

    番茄数个。将番茄洗净,用沸水浸泡,剥皮去籽,用洁净纱布绞挤汁液。将番茄汁含口内,尽量多含些时间,1日数次。本方适用于脾胃积热型口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