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固性失眠治疗方法,重用法半夏镇静安神

患者男性,46岁。1996年10月18日来诊。4年前因事拂逆,郁怒难伸,渐至失眠,4年来常服中成药,如归脾丸、养血安神片、朱砂安神丸、柏子养心丸等,临睡前加服西药安定。

近半年来失眠加重,每晚必服安定5mg方能浅睡三四小时,且多梦纷纭。怵惕易惊。又因宿患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常用三九胃泰、胃苏冲剂、消炎利胆片等,似效非效,甚是烦恼。

刻诊:面容瘦削,略显晦暗,胃脘满闷而不痛,嗳气频频,口干苦,纳差,大便偏干,舌质红、苔黄粗厚,脉弦沉。

本例宿疾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所致的胃脘满闷、嗳气、口干苦、纳差等是失眠的伴见症,而这一系列症状的主要病机--胆热犯胃、胃失和降,恰恰就是主症失眠的病机之一。胆热犯胃往往酿热生痰,痰热上扰于心则失眠。所以开手重点治疗胆热犯胃、胃失和降便是一举两得。

患者长期饱受失眠之苦,唯求安睡,无复他求。然则宿病胆热犯胃,胃失和降,宿病不除,卧安从来?

今先行清胆胃,用黄连温胆汤合小陷胸汤、半夏泻心汤化裁,使胆宁胃和则易安卧矣。处方:法半夏15g,茯苓30g,竹茹20g,炒枳实15g,黄连5g,黄岑10g,干姜5g,瓜蒌仁15g,太子参10g,蒲公英30g,4剂,安定照服。

二诊:胃脘满闷消失,嗳气、口干苦、怵惕易惊等减轻,大便通畅,睡眠略有改善。患者喜,乃续服本方,而停服安定。但当晚便通宵失眠,不得已复用安定如前。服至12剂,纳开,口苦除,唯仍不敢停服安定,停服则人睡极难,心烦不安。察其舌质仍红,苔黄薄少津,脉弦沉而细。知其胆热胃逆之证已愈,而露出肝郁血虚之底板。

乃改投舒郁养血的酸枣仁汤加味:酸枣仁30g,茯苓30g,知母12g,川芎10g,炙甘草10g,丹参30g,百合30g,3剂,安定减半服。

二诊:睡眠仍无明显改善,上方加法半夏40g,夏枯草30g,高粱米50g。效果:服3剂,人睡较快,且能安睡四五个小时;停服安定,继服至15剂后,人睡如常人,能安睡五六个小时矣。嘱将上方制成蜜丸常服。半年后追访,睡眠大致正常。

江老治失眠顽症,恒在辨证方的基础上加法半夏30~60g,高粱米50~100g,夏枯草15~30g,颇能提高疗效,本病例便是。

自上述病例以《失眠4年》发表以来,陆续收到不少读者来信,其中约有数十封来信对文中病例第二诊重用法半夏40g提出疑问。

如浙江省金华市夏医生的来信便颇具代表性,信中写道:“读了您发表的《失眠4年》,又巧遇一位与您文中所述病例病情极相同的患者,失眠近1年,四处求治不效。患者,男,47岁,失眠近11年,宿患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求治多处。曾服消炎利胆片、养胃冲剂、血府逐瘀口服液、敖东安神补脑液,效果不甚明显。来我处就诊前,每日需服安定5mg才能浅睡小时。

“经我观察,觉得这位患者与您文章中的那位患者证候极为相似,就斗胆抄用您一诊的处方。5剂服完后,患者述说效果较为明显,很是高兴,对我说了不少感谢的话,我就把您的文章给他看。他表示继续再服药。按一诊的方,又服了7剂。结果,每晚不服安定,可睡4~5小时,若服安定25mg,可睡7~8小时,基本可达正常。

“此时病人提出要求,最好能不服安定,也可有正常睡眠。昨日患者就诊.患者胆热犯胃证候已消除,似有血虚气滞的表现。遂又抄了您三诊的处方:酸枣仁汤合半夏秫米汤。不料我院中药房药师拒不给药,认为方中法半夏一味用量过大。她说干了半辈子药师,从未见过法半夏用到40g的方子。我很为难,她是老资格的药师,说或许是杂志在印刷的时候出了错误。我想向您印证校对一下是什么原因,也好对患者有所交代。”

笔者在此首先申明:杂志印刷无错误。而应当回答的主要问题是:半夏到底有毒还是无毒?半夏可否大剂量使用?

众所周知,半夏分生半夏和制半夏两类。生半夏有毒,若用至40g,应注明先煮半小时以破坏其有毒的成分。今则连法半夏即制半夏40g亦拒付之,令初涉医林者遭遇满头雾水。

拙见认为,资深药师拒付之是有书为证的。谓予不信,请翻阅历代本草(包括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无不笼统记载半夏有毒,就连中医高校《中药学》亦从其说,且规定半夏用量为5~10g。《中药学》是这样介绍半夏毒性的:半夏中有毒成分对局部有强烈的刺激性,生食时可使舌、咽和口腔产生麻木、肿痛、流涎、张口困难等。

但是需要明确者,此言生半夏生食之。而生食之者,往往是误食。煮食呢?《中药学》继续写道:“此有毒成分难溶于水,经久加热可被破坏。”由此可见,生半夏煮熟且久煮后食之,或仅服食其药液,应当是基本无毒的。

然而《中药学》由此得出的结论竟然是:“生半夏有毒,内服一般不用。”这就令人费解了。《中药学》提倡使用姜汁、白矾加工制成的制半夏,还特别注明:生半夏的有毒成分“不能单纯被姜汁破坏,而能被白矾所消除”。可见完全符合炮制规范的制半夏是无毒的。’

由此应当得出结论:①制半夏无毒,生半夏有毒,久煮可消除其毒性。②制半夏可用大剂量,不必先煮;生半夏宜先煮半小时以去其毒性,若重用30~60g,以先煮1小时为宜。③若顾虑到半夏炮制不规范而可能残存毒性,则在使用大剂量(30g以上)时不妨先煮半小时,以防万一。

行文至此,已可打住又欲写几句题外之言供同道参考:

第一,方书之祖《伤寒论》使用半夏的方剂多多,均注明“洗”,即生半夏用水洗干净后入药,绝非后世使用生姜、明巩炮制之者。而近代名医张锡纯使用制半夏,则深恶其炮制不当,含明矾太多,“相制太过,毫无辛味,转多矾味,令人呕吐。即药房所鬻之清半夏中亦有矾,以之利湿尤可,若以之止呕吐及吐血、衄血,殊为非宜。愚治此等证,必用微温之水淘洗数次.然后用之。然屡次淘之则力减,故需将分量加重也”。

第二,上文已经回答半夏可以大剂量使用,今再续申之。半夏使用机会多,取效的关键是用量:若燥湿化痰,6~10g足矣;降逆止呕,15~20g不为多;镇静安神,必用30~60g。

第三,生半夏阙功伟哉!顽痰宿瘀致病,特别是癌性疼痛,制半夏无能为力,应当大胆重用生半夏(久煮去其毒性)。

名医简介:

江尔逊(1917-1999),男,四川省夹江县人。禀賦薄弱,自幼多疾,故于15岁时弃儒习医。始受业于蜀中名医陈鼎三先生,后又师事著名中医陈逊斋先生及针灸大家承淡安先生。于中医经典及内、外、妇、儿科及针灸学,悉得真传。临证50余年,针灸与药治兼擅,尤以擅用经方救治疑难重症著称。对伤寒坏证、逆证、风痱、蛔厥、水气、黄疸、眩晕、咳喘及肝病、肾病、心痛、胃痛等具有独到见解,且疗效卓著。江老崇尚仲景学说,尤以擅用仲景学说治疗疑难重症享有盛誉,被医界誉为不可多得的“伤寒临床家”,1990年被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首批“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发表论文、医案、医话60余篇。主编《桂枝汤类方证应用研究》,点校陈鼎三《医学探源》。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647.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早泄常见有效治疗方法

    早泄早泄是指性交1时间极短即行排精,甚至性交前即泄,以致不能进行正常性交的一种疾病。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以肝经湿热、阴虚阳亢、肾气不固,心脾虚损为多见,临床常用的较为有效的偏方、验方…

  • 急性卡他性中耳炎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肝胆湿热,循经上蒙清窍。【治法】清肝胆湿热。【方名】龙胆泻肝汤加减方。【组成】胆草12克,焦栀9克,黄芩9克,柴胡12克,生地12克,车前子6克,泽泻9克,木…

  • 烫伤的偏方2

    米酒治烫伤用料:米酒适量。制用法:用药棉蘸米酒轻轻涂擦患处,直到患处有凉感,每隔半小时涂擦一次,次数越多好的越快。

  • 八珍益母汤加减治疗月经量少

    周期如常经量少,阴血素虚血海空。冲任受阻血不畅,血虚血瘀要分清。血虚阴血本不足,脾虚新血不能生。冲任血源不充盈,无血可下血海空。血瘀多因寒滞凝,肝郁气滞瘀血停。 注:月经周期如常,…

  • 桂枝加大黄汤症状表现,立方意义,治疗范围

    桂枝加芍药汤证,脉实,腹内有停滞之感者,加大黄。——《伤寒论》 【桂枝加大黄汤组成】 桂枝、大枣.、生姜各7克,芍药14.5克,甘草5克,大黄2.5克。以水二合五勺,煎成一合,去渣…

  • 三叉神经痛的中医辨证治疗医案

    孙×× 男 36岁[主证]左颊颐部及太阳穴疼痛,状如刀割、针刺,每发痛而难忍,严重影响饮食,多医不效,此证已1年余,经西医诊为“三叉神经痛”,本欲手术治疗,患者畏惧,抱着对中医希望…

  • 月经病方九

    柿叶、侧柏叶、黄芩各9克。干燥,共为细末,每次3克,温开水送服。本方清肝凉血止血,可用于血热所致的各种月经提前。

  • 猩红热的中医辨证论治

    猩红热为西医之病名,为传染病之一。考中医先贤关于猩红热之书,有陈静若先生之《疫痧草》与曹心怡先生之《喉痧正的》,然皆不如北平国医分馆聚集同道探论之防治猩红热方法。将此法结合个人治疗…

  • 附子败酱薏苡汤治疗阑尾炎证属偏湿挟寒者

    功能:温腑散寒,祛湿解毒,抗菌散结。 主治:肠(阑尾炎)证属偏湿挟寒者。 处方;附子15g,败酱草30g,金银花30g,千里光50g,当归20g,桃仁泥10g,薏苡仁30g,茯苓1…

  • 肺癌方一

    丹皮、生地各12克,鱼腥草、蒲公英各30克,丹参、王不留行、野菊花各12克,五味子9克,夏枯草、海藻、海带,各15克。水煎服,日l剂,早晚服。本方滋阴清热,化瘀散结,对肺癌治疗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