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喘汤组成,方歌,功效与作用

 定喘汤

出自《摄生众妙方》

【组成】 白果去壳,砸碎炒黄,二十一枚(9g) 麻黄三钱(9g) 苏子二钱(6g) 甘草一钱(3g) 款冬花三钱(9g) 杏仁去皮、尖 一钱五分(4.5g) 桑白皮蜜炙 三钱(9g) 黄芩微炒 一钱五分(6g) 法制半夏三钱(9g)如无,用甘草汤泡七次,去脐用

【用法】 水三盅,煎二盅,作二服,每服一盅,不用姜,不拘时候,徐徐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宣降肺气,清热化痰。

【主治】 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证。咳喘痰多气急,质稠色黄,或微恶风寒,舌苔黄腻,脉滑数者。

〖方歌〗  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苏杏黄芩兼甘草,外寒痰热喘哮尝。

【方解】 本方证因素体多痰,又感风寒,肺气壅闭,不得宣降,郁而化热所致。证见哮喘咳嗽,痰多色黄,质稠不易咯出等。治宜宣肺降气,止咳平喘,清热祛痰。方用麻黄宣肺散邪以平喘;白果敛肺定喘而祛痰,共为君药。一散一收,既可加强平喘之功,又可防麻黄耗散肺气。苏子、杏仁、半夏、款冬花降气平喘,止咳祛痰,共为臣药。桑白皮、黄芩清泄肺热,止咳平喘,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使肺气宣降,痰热得清,风寒得解,则喘咳痰多诸证自除。

本方与苏子降气汤均为降气平喘之常用方。本方以麻黄、白果与黄芩、苏子配伍,组成宣肺散寒,清热化痰,降气平喘之剂;苏子降气汤以苏子降气平喘为君药,配以下气祛痰之品,更用肉桂温肾纳气,当归气病调血,用以治“上实下虚”之喘咳,但以上实为主。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亦为降气平喘之常用方,用于素体痰多,复感风寒,致肺气壅闭之喘咳证。临床应用以哮喘咳嗽,痰多色黄,微恶风寒,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若新感风寒,虽恶寒发热,无汗而喘,但内无痰热者;或哮喘日久,肺肾阴虚者,皆不宜使用。

2.加减运用:若无表证者,以宣肺定喘为主,故麻黄可减量应用;痰多难咯者,可酌加瓜蒌、胆南星等以助清热化痰之功;肺热偏重,酌加石膏、鱼腥草以清泄肺热。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属痰热壅肺者。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摄生众妙方》卷6:“哮喘。”

 2.方论选录:

汪昂《医方集解•理气之剂》:“此手太阴药也,表寒宜散,麻黄、杏仁、桑皮、甘草,辛甘发散,泻肺而解表。里虚宜敛,款冬温润,白果收涩,定喘而清金。苏子降肺气,黄芩清肺热,半夏燥湿痰,相助为理,以成散寒疏壅之功。”

张秉成《成方便读》卷2:“治肺虚感寒,气逆膈热,而成哮喘等证。夫肺为娇脏,畏热畏寒,其间毫发不容,其性亦以下行为顺,上行为逆。若为风寒外束,则肺气壅闭,失其下行之令,久则郁热内生,于是肺中之津液郁而为痰,哮嗽等疾所由来也。然寒不去则郁不开,郁不开则热不解,热不解则痰亦不能遽除,哮咳等疾,何由而止?故必以麻黄、杏仁、生姜开肺疏邪,半夏、白果、苏子化痰降浊,黄芩、桑皮之苦寒,除郁热而降肺,款冬、甘草之甘润,养肺燥而益金。数者相助为理,以成其功。宜乎喘哮痼疾,皆可愈也。”

【临床报道】

定喘汤加减治疗毛细支气管炎34例。基本方:定喘汤去白果加葶苈子,日服1剂,水煎分服,同时使用1种抗菌素。再与34例纯西药组(静脉滴注2种抗菌素及地塞米松,少数用酚妥拉明或氨茶碱)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咳喘平均消失时间为4.61±2.59(天),对照组为9.06±5.96(天)。[胡义保,等.定喘汤加减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江西中医药 1992;23(1):28]

【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表明:定喘汤对组胺和氯化乙酰胆碱喷雾所致的实验性哮喘有保护作用(P<0.05或P<0.01);能拮抗组胺所致的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收缩(P<0.01);并能促进小鼠呼吸道苯酚红的分泌量(P<0.01)。提示定喘汤有较好的平喘、化痰作用。[李政木,等.定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理学研究。中药材 1999;22(8):411]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705.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麻黄汤配方,方歌,功效与作用,麻黄汤医案举例

     麻黄汤 【处方来源】 汉·张仲景《伤寒论》。 【药物组成】 麻黄9g(去节),桂枝6g(去皮),甘草3g(炙),杏仁6g (去皮尖)。 【用法】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

  • 消石散治疗胆结石(胆石症)

    主治:胆石病。 处方:火硝、明矾、郁金、滑石、香附、黑丑、甘草。 用法:共研细末,装胶囊或压片,每日3次,每次5克,2个月为1疗程,一般服用2个疗程。 疗效:本组31例,服药时间最…

  • 普济消毒饮加减治疗小儿初期猩红热

    出疹传染猩红热,烂喉丹痧和发热。全身密布赤痧点,肺胃蕴毒邪热结。蕴毒上攻咽肿痛,外出肌表猩红疹。 注:猩红热中医称“烂喉丹痧”或“疫喉痧”。为儿科常见的出疹性传染病之一。临床以发热…

  • 健鼻方三

    人参15克,荆芥10克,细辛3克,橘梗10克,诃子6克,煅鱼脑石15克,甘草10克。水煎服,每2日1剂,亦可适当调整用量作丸,散服用。本方通利鼻窍,可预防臭伤风,鼻尖青紫、鼻流清涕…

  • 云南白药治烧伤

    取云南白药适量及保险子数粒,研成细末,用凡士林调匀外敷烧伤创面。适用于烧伤面积小于5%的浅Ⅱ度烧伤创面,一般用药3天后开始愈合。

  • 消化不良奇方

    病因:患有此症之人大多是小孩,小孩不能控制饮食,常常吃过多的糖果,饼干,青果,以致消化器官过度繁忙,而致消化不良。此症良方吃下无副作用。药方:(1)梅子茶半碗(梅干里面的种子)。在…

  • 养阴清肺汤医案分析

    【组成】大生地12g 麦冬9g 生甘草3g 玄参9g 贝母5g 丹皮5g 薄荷3g 炒白芍5g 【主治】白喉。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咽喉肿痛,初起或发热或不发热,鼻干唇燥,或咳或…

  • 崩漏的中医辨证治疗医案

    罗xx、女、46岁、工人,住本市沙区双碑xx厂。患者于一九七五年二月二十六日因崩漏不止来院治疗。初诊:患者于一九七四年六月因作卵巢囊肿手术后,月经紊乱,每月月经来潮二至三次,每次月…

  • 化脓性鼻窦炎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肺胃蕴热。【治法】排脓解毒。【方名】排脓清窦汤。【组成】桔梗10克,黄芩10克,浙贝10克,天花粉10克,七叶一枝花10克,金银花12克,苍耳子6克,甘草6克…

  • 润肤方七

    干姜6克,红枣2000克(干用去核),白盐60克(炒黄),炙甘草30克,丁香、木香各1.5克,陈皮适量(去汤)。诸药共捣如泥,每次煎服或点服,不拘量。本方久服可使脾胃健运,气血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