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医学方剂特色和治病理论

道家医学,经数千年实践积累,秘方秘诀颇多,成为袓国医学宝库中之灿烂明珠,为民造福,世代相传,其理法方药,多为家传师授,为更好继承发扬道教医学遗产,这里将笔者多年来师授家传之部分方剂公诸于众。宋明以来,道教与武家进一步结合,修道与练武相表里,故道医自明清以来,尤长于伤科治疗,其方剂亦以伤科、外科为其特色,故这里汇集道医方剂,亦以伤科医方为主,兼及五官疾患及杂症。必须指出,这里所列方剂,均为长期实践证明效验显著,其方剂组成之特色,药物君臣佐使之作用,有心之读者可详审焉。

道医和中医治病从方法上,理论上基本相同,都是从整体出发,十分重视病人的身体素质和体力,把疾病看成是一个正、邪相搏的过程。也就是说经过治疗后,正气战胜了,疾病也就痊愈了;如果邪气战胜,就会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所以《内经》提出了一个纲领:"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补是扶持正气的不足,泻是驱除邪气的侵害;补泻之中又有各种方法,本着虚就用补,实就用泻,若虚、实同时存在,医者就应根据具体情况或先补后泻,或先泻后补,或补泻并用。

凡是从正面进行治疗,使用与病情相反性质的一种治法,不论补还是泻,这种方法均称为“正治"。凡是使用与病情性质相一致的治法则称为“反治〃。具体地说:正治法就是寒症用热药;热症用寒药;症状呈现干燥的用滋润法,拘急的用舒缓法,耗散的用收敛法。一般说反治的运用较少,实质上正治和反治的性质是一致的。在运用这两种不同的方法之前,了解病人的病因和症状是最为重要的。随着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后人所创立的许多治疗方法,基本上还是以《内经》作为根据并加以推广应用的。至于正治和反治的具体应用,在《内经》中已有比较详细的提示,特别是关于病因方面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实者散而泻之”;症状方面如"坚者削之,结者散之;惊者平之,慓悍者按而收之〃均为正治之法。至于“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者而寒之取之阳〃,则为反治。在道医方剂中,可以看到,正治反治均有运用,以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达到扶正祛邪,补虚固本,驱毒疗疾之目的。

以后诸篇将介绍若干方剂之组成及运用。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770.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血府逐瘀汤的功效与运用

    血府逐瘀汤 出自《医林改错》 【组成】 桃仁四钱(12g) 红花三钱(9g) 当归三钱(9g) 生地黄三钱(9g) 川芎一钱半(4.5g) 赤芍二钱(6g) 牛膝三钱(9g) 桔梗…

  • 如何治疗蛔虫病

    驱虫治疗:常用的驱虫药有甲苯咪唑(安乐士)、阿苯达唑(肠虫清)、左旋咪唑(驱钩蛔)、枸橼酸哌嗪(驱蛔灵、六一宝塔糖),详见常用驱肠虫药。由于蛔虫在人体内寄生存活时间一般为一年左右,…

  • 参山鹌鹑汤

    [原料]党参20克、山药20克、鹌鹑1只、精盐适量。[制法]将鹌鹑去毛及肠杂,洗净切成小块,放入砂锅中加入山药、党参及精盐、清水适量,用文火炖30分钟至肉烂即可。[用法]日服2次,…

  • 鹅口疮的中医治疗验方

    口腔溃疡鹅口疮,口舌糜烂起白膜。流涎拒食因疼痛,心脾热盛起病秧。 注:口腔炎包括口腔溃疡,鹅口疮(雪口)等。以口舌糜烂或口起白膜,流涎拒食为主要特征。中医称之为“口糜”、“鹅口”、…

  • 除臭偏方1

    紫石英粉、青木香、麻黄根、附子、甘松、藿香、零陵香各等分。7味药,除石英粉外,同捣筛为细末,用夹绢袋盛,沐浴之后,取适量香粉均匀地涂于身上。本方香肌美容,爽身止汁。

  • 席汉氏综合症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冲任损伤,胞脉失养,血枯经闭。【治法】补肾固冲;调养气血。【方名】八珍合六味加减方。【组成】党参12克,山药9克,茯苓9克,甘草9克,杭芍9克,川芎6克,熟地…

  • 香菜根熬水退烧

    将洗净的250克香菜根放入砂锅,加3汤碗水,上火熬至只剩下1碗水时为止。然后澄去杂质,喝熬过的水,高烧就会慢慢缓解,连喝3次烧退。

  • 中药面膜的好处,推荐几款中药面膜配方

    其实,很多人都觉得护肤品就是要越贵越好,昂贵的护肤品虽然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的皮肤达到一个美白亮泽的状态,但是却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价格,小编要介绍的这几种中草药,价格低廉,但是做成…

  • 大枣汤

    单验方原料大枣10枚0.5克,每2日1剂,连服15次为1疗程。

  • 蛔虫方五

    南瓜子若干洗净,晾干,去壳取仁,研极细末,备用;5岁以上小儿每次10-15克,5岁以下小儿每次6-9克,均用蜂蜜调服,日2次,连服2-3天。本方对小儿蛔虫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