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医学方剂特色和治病理论

道家医学,经数千年实践积累,秘方秘诀颇多,成为袓国医学宝库中之灿烂明珠,为民造福,世代相传,其理法方药,多为家传师授,为更好继承发扬道教医学遗产,这里将笔者多年来师授家传之部分方剂公诸于众。宋明以来,道教与武家进一步结合,修道与练武相表里,故道医自明清以来,尤长于伤科治疗,其方剂亦以伤科、外科为其特色,故这里汇集道医方剂,亦以伤科医方为主,兼及五官疾患及杂症。必须指出,这里所列方剂,均为长期实践证明效验显著,其方剂组成之特色,药物君臣佐使之作用,有心之读者可详审焉。

道医和中医治病从方法上,理论上基本相同,都是从整体出发,十分重视病人的身体素质和体力,把疾病看成是一个正、邪相搏的过程。也就是说经过治疗后,正气战胜了,疾病也就痊愈了;如果邪气战胜,就会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所以《内经》提出了一个纲领:"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补是扶持正气的不足,泻是驱除邪气的侵害;补泻之中又有各种方法,本着虚就用补,实就用泻,若虚、实同时存在,医者就应根据具体情况或先补后泻,或先泻后补,或补泻并用。

凡是从正面进行治疗,使用与病情相反性质的一种治法,不论补还是泻,这种方法均称为“正治"。凡是使用与病情性质相一致的治法则称为“反治〃。具体地说:正治法就是寒症用热药;热症用寒药;症状呈现干燥的用滋润法,拘急的用舒缓法,耗散的用收敛法。一般说反治的运用较少,实质上正治和反治的性质是一致的。在运用这两种不同的方法之前,了解病人的病因和症状是最为重要的。随着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后人所创立的许多治疗方法,基本上还是以《内经》作为根据并加以推广应用的。至于正治和反治的具体应用,在《内经》中已有比较详细的提示,特别是关于病因方面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实者散而泻之”;症状方面如"坚者削之,结者散之;惊者平之,慓悍者按而收之〃均为正治之法。至于“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者而寒之取之阳〃,则为反治。在道医方剂中,可以看到,正治反治均有运用,以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达到扶正祛邪,补虚固本,驱毒疗疾之目的。

以后诸篇将介绍若干方剂之组成及运用。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770.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抗皱方十八

    丝瓜。在丝瓜收获后,于10月份采水。采水前夕,往根部多浇些水,将丝瓜茎距地面60厘米处切断,使之弯曲,切口向下,把丝瓜茎插入容量为1.8升的玻璃瓶内。瓶口用薄铝片包起来,在铝片里塞…

  • 民间常用的气血双补方

    气血双补方气血双补方是指既能补血,又能补气,适用于气血皆不足之证。也就是说,临床上既有气不够用而出现的短气、乏力、不耐疲劳、倦怠之气虚证,又有血不足而出现的头晕、心悸、面色苍白、失…

  • 加减理冲汤治肝硬化

    主治:肝硬化。 处方:生黄芪30克,党参15克,生山药15克,天花粉15克,白芍15克,鸡内金30克,三棱15克,莪术15克,丹参30克,水蛭6克,食醋(后下)30毫升。 用法:清…

  • 乳腺癌方十八

    扛板归、土牛膝、白花蛇舌草各30克。每日1剂,水煎服。本方源于《肿瘤示略》,功能解毒活血,适用于乳腺癌。

  • 桃花汤与真人养脏汤合方化裁治疗慢性结肠炎

    张某,女,30岁,内江铁路职工医院护士。初诊:1981年10月12日。自述3年前因患急性痢疾,经西药内服、输液等抗感染治疗月余,症状基本控制,但腹痛腹泻间歇发作,少则每日2~3次,…

  • 水肿

    (全身肿)生石膏半两,冬瓜皮一两,煎一碗汤服,一日二次,连用3天。

  • 犀角地黄汤加味治疗急性白血病

    白血病分急慢型,中医典籍有论述。急性高热和出血,起病急快预后差。慢性贫血体衰弱,肝脾肿大病程长。 注:白血病根据病程长短,可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散见于中医典籍“温邪”、‘急劳”、“血…

  • 润肤方十六

    破故纸、胡桃肉各120克,莲肉30克,葫芦巴120克。将药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心酒下。本方补肾助阳,悦泽红颜。

  • 银翘散加减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形气不足外不固,外邪侵袭上感成。发热咳嗽鼻流涕,高烧还会现抽风。迟治失治治不愈,转变肺炎病非轻。风寒风热袭肺卫,阳气偏盛易化热。表邪外束里热郁,表里同病常发生。 注:小儿娇嫩之体,…

  • 治疗咳嗽的偏方5

    茶叶5克,白萝卜100克。[制用法]将茶叶用开水冲泡取汁,再将萝卜切片,置锅中煮烂,加食盐调味,倒人茶汁即可食用。每日2次。[适应证]气管炎咳嗽及多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