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医学方剂特色和治病理论

道家医学,经数千年实践积累,秘方秘诀颇多,成为袓国医学宝库中之灿烂明珠,为民造福,世代相传,其理法方药,多为家传师授,为更好继承发扬道教医学遗产,这里将笔者多年来师授家传之部分方剂公诸于众。宋明以来,道教与武家进一步结合,修道与练武相表里,故道医自明清以来,尤长于伤科治疗,其方剂亦以伤科、外科为其特色,故这里汇集道医方剂,亦以伤科医方为主,兼及五官疾患及杂症。必须指出,这里所列方剂,均为长期实践证明效验显著,其方剂组成之特色,药物君臣佐使之作用,有心之读者可详审焉。

道医和中医治病从方法上,理论上基本相同,都是从整体出发,十分重视病人的身体素质和体力,把疾病看成是一个正、邪相搏的过程。也就是说经过治疗后,正气战胜了,疾病也就痊愈了;如果邪气战胜,就会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所以《内经》提出了一个纲领:"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补是扶持正气的不足,泻是驱除邪气的侵害;补泻之中又有各种方法,本着虚就用补,实就用泻,若虚、实同时存在,医者就应根据具体情况或先补后泻,或先泻后补,或补泻并用。

凡是从正面进行治疗,使用与病情相反性质的一种治法,不论补还是泻,这种方法均称为“正治"。凡是使用与病情性质相一致的治法则称为“反治〃。具体地说:正治法就是寒症用热药;热症用寒药;症状呈现干燥的用滋润法,拘急的用舒缓法,耗散的用收敛法。一般说反治的运用较少,实质上正治和反治的性质是一致的。在运用这两种不同的方法之前,了解病人的病因和症状是最为重要的。随着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后人所创立的许多治疗方法,基本上还是以《内经》作为根据并加以推广应用的。至于正治和反治的具体应用,在《内经》中已有比较详细的提示,特别是关于病因方面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实者散而泻之”;症状方面如"坚者削之,结者散之;惊者平之,慓悍者按而收之〃均为正治之法。至于“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者而寒之取之阳〃,则为反治。在道医方剂中,可以看到,正治反治均有运用,以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达到扶正祛邪,补虚固本,驱毒疗疾之目的。

以后诸篇将介绍若干方剂之组成及运用。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770.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痛风的症状及治疗,痛风病人不能吃什么,痛风的中医治疗方法

    本文目录 1 什么是痛风2  痛风的症状3 痛风吃什么药4  痛风如何治疗4.1 痛风病人不能吃什么5 痛风偏方5.1 痛风饮食疗法6 如何预防痛风什么是痛风 痛风因先天性不足或后…

  • 中药木瓜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中药木瓜的历史与《诗经》一样悠久。从“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琼琚指美玉)的诗句来看,《诗经》时代的人们以木瓜比喻交友结谊,大有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之意。木瓜入药,以皱皮者为佳…

  • 前列腺肥大的中医治疗方法

    本文目录 1   通瘀散结,清热利水以治标2   辨证论治,因人而异以求本3   外治得当,取效亦捷4 印会河:从肝论治前列腺肥大  通瘀散结,清热利水以治标 老年人正气渐衰,或因…

  • 方剂19

    棉花根30克。[制用法]水煎服。[适应证]神经衰弱、失眠

  • 产后多汗的中医辨证论治,治疗产后盗汗的中药方剂

    产后多汗症常见,气血阴虚仔细辨。自汗盗汗寤寐鉴,补虚敛汗滋阴善。 产后汗出淋漓不止,谓之“产后多汗”。白昼汗出量多,持续不能自止,称为“产后自汗”;寐中汗出,寤来汗止者,则称“产后…

  • 橘皮竹茹汤方歌,功效与作用

    橘皮竹茹汤 出自《金匮要略》 【组成】 橘皮二斤(15g) 竹茹二升(15g) 大枣三十枚(5枚) 生姜半斤(9g) 甘草五两(6g) 人参一两(3g) 【用法】 上六味,以水一斗…

  • 《方药临证技巧70例》

    《方药临证技巧70例》以中药一方剂一医案解析为主线,按方药的功用主治分类,精选了临床最常用的70味中药,分别以这70味中药为主药的70首常用方剂,以及化裁运用这70首常用方剂辨证施…

  • 半夏厚朴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应用体会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又称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或其他原因造成卵巢功能衰退、神经内分泌失调,所出现的生殖系统变化和一系列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的症候群,主要表现为潮热汗出、…

  • 乳腺癌方三

    全蝎6克,蜈蚣2条,核桃4个。将核桃一开两半,一半去仁,将两药放人再将另一半对合捆住,放火上烧之冒过青烟为度研末,分2次服,黄酒送下,每日2次。本方消瘀散结,适用于乳腺癌。

  • 失眠症的自我调节须知

    睡眠卫生与整体的生活习惯有关。只要遵照下列的一些方法,坚持不懈,即使不用其他治疗,部分失眠症也可以得到改善。环境因素须知:布置好卧房;睡眠应当在安全、舒适、安静和令人放松的地方;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