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茶调散方歌,组成,功效与作用

 川芎茶调散

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薄荷叶(不见火)240克, 川芎、 荆芥(去梗)各120克, 细辛30克, 防风45克 ,白芷、 羌活、 甘草各60克

【用法】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6g),食后,茶清调下(现代用法:共为细末,每次6g,每日2次,饭后清茶调服;亦可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 疏风止痛。

【主治】 外感风邪头痛。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目眩鼻塞,或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

【方歌】川芎茶调荆芥防,辛芷薄荷甘草羌,目昏头痛风攻上,正偏头痛皆能除。

【方解】 本方所治之头痛,为外感风邪所致。风为阳邪,头为诸阳之会,清空之府。《素问·太阴阳明论》云:“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风邪外袭,循经上犯头目,遏阻清阳之气,故头痛,目眩鼻塞;风邪犯表,则见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等表证。若风邪稽留不去,头痛日久不愈,风邪入络,其痛或偏或正,时发时止,休作无时,即为头风。外风宜散,故治当疏散风邪以止头痛。方中川芎辛温香窜,为血中气药,上行头目,善于祛风活血而止头痛,长于治少阳、厥阴经头痛(头顶或两侧头痛),为治诸经头痛之要药,《神农本草经》(卷1)谓其“主中风入脑头痛” ,故为方中君药。薄荷、荆芥之辛散上行,以助君药疏风止痛之功,并能清利头目,共为臣药。其中,薄荷用量独重,以其之凉,以制其他风药之温,使疏散风邪而不致过于温热,是以风为阳邪,易于化热化燥之故。羌活、白芷疏风止痛,其中羌活长于治太阳经头痛(后脑连项痛),白芷长于治阳明经头痛(前额及眉棱骨痛),李东垣谓“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羌活,阳明白芷”(录自《本草纲目》卷14);细辛祛风止痛,防风辛散上部风邪。上述诸药,协助君、臣药以增强疏风止痛之功,共为方中佐药。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服时以清茶调下,取其苦凉轻清,清上降下,既可清利头目, 又能制诸风药之过于温燥与升散,使升中有降,亦为佐药之用。综合本方,集众多风药于一方,升散中寓有清降,疏风而不温热,共奏疏风止痛之功。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外感风邪头痛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头痛,鼻塞,舌苔薄白,脉浮为辨证要点。导致头痛的原因很多,有外感与内伤的不同,对于气虚、血虚,或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等引起的头痛,均不宜使用。

2.加减法:风为百病之长,外感风邪,多有兼挟。若属外感风寒头痛,宜减薄荷用量,酌加苏叶、生姜以加强祛风散寒之功;外感风热头痛,加菊花、僵蚕、蔓荆子以疏散风热;外感风湿头痛,加苍术、蒿本以散风祛湿;头风头痛,宜重用川芎,并酌加桃仁、红花、全蝎、地龙等活血祛瘀,搜风通络。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感冒头痛、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慢性鼻炎所引起的头痛等属于风邪所致者。

【附方】

菊花茶调散(《医方集解》) 薄荷八钱(24g) 川芎 荆芥四钱(各12g) 羌活 白芷 甘草炙 一钱(各3g) 防风钱半(4.5g) 细辛一钱(3g) 菊花一钱(3g) 僵蚕三分(1g) 每三钱(9g),食后茶调服。功用:疏风止痛,清利头目。主治:风热上犯头目之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头晕目眩。

本方是在川芎茶调的基础上加菊花、僵蚕以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故对偏正头痛以及眩晕偏于风热者较为合适。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2:“治丈夫、妇人诸风上攻,头目昏重,偏正头痛,鼻塞声重;伤风壮热,肢体疼烦,肌肉蠕动,膈热痰盛;妇人血风攻疰,太阳穴疼,但是感风气,悉皆治之。”

 2.方论选录

汪昂《医方集解·发表之剂》:“此足三阳药也。羌活治太阳头痛,白芷治阳明头痛,川芎治少阳头痛,细辛治少阴头痛,防风为风药卒徒,皆能解表散寒,以风热在上,宜于升散也。头痛必用风药者,以巅顶之上,惟风可到也。薄荷、荆芥并能消散风热,清利头目,故以为君,同诸药上行,以升清阳而散郁火。加甘草者,以缓中也。用茶调者,茶能上清头目也。”

张秉成《成方便读》卷1 :“治风邪上攻,留而不去,则成头风,或偏或正,作止无时,盛则憎寒壮热,或肝风上乘,头目眩晕等证。……斯时如不先去风热,徒与滋水柔肝无益也。故以薄荷之辛香,能清利头目,搜风散热者,以之为君;川芎、荆芥,皆能内行肝胆,外散风邪,其辛香走窜之性,用之治上,无往不宜,故以为臣;羌、防散太阳之风,白芷散阳明之风,以病在巅顶,惟风可到也,以之为佐;细辛宣邪达窍,甘草和药缓中,茶性苦寒,能清上而降下,以之为使也。食后服者,欲其留恋于上,勿使速下耳。”

【临床报道】

本方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良方,只要辨证准确,变通应用,不论病之新久,痛之缓急,都可标除本清,头痛得解。谈氏以本方为主,痰湿型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瘀血型合血府逐瘀汤出入,肝经郁热型合丹栀逍遥散化裁,病程长者加全蝎、蜈蚣等活血通络,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52例。结果:痊愈16例(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观察一年未复发),显效19例(症状基本消失,偶有轻微头痛),有效12例(头痛减轻,间歇延长),无效5例(治疗30天后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90.4%。[谈娴娴.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52例。浙江中医杂志 1998;33(2):61]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77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二陈汤的临床运用

    痰湿咳嗽二陈汤,化痰和胃是良方。燥湿理气止呕剂,腑病加减应用广。 二陈汤始见于宋代《和剂局方》。方名二陈者以半夏、陈皮二药贵在陈久,陈则无过燥之弊。本方为治疗湿痰咳嗽的代表方,也是…

  • 滋阴清热佐以发汗解表治疗感冒

    刘某某,男,51岁,干部。1979年3月29日初诊。病史:原有高血压,平时易感冒,本次感冒后服A.P.C3天(总量9克),每次服后出汗较多,汗后轻松,移时如故。乃改服中药。微恶风寒…

  • 咳嗽的中医治疗,治疗咳嗽的中药方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主要症状之一,从中医角度来看,不外乎外感性咳嗽和内伤性咳嗽,前者多为急性咳嗽,后者多为慢性咳嗽。 外感性咳嗽是由“外邪”侵袭肌表,即病毒感染侵袭上呼吸道,使肺…

  • 羚羊钩藤汤合清营汤加减治疗肺炎

    热盛伤阴动肝风,高热神昏烦躁狂。肢体抽搐目窜视,肺胀胸高咳痰鸣。面色潮红或青紫,四肢不温颈项强。呼吸浅促舌红绛,昏不省人虚汗出。养阴清热熄肝风,羚羊钩藤合清营。羚角钩藤鲜生地,麦冬…

  • 痔疮13

    黄连扔克15克,鞣酸0.7克,普鲁卡因5克,甘油100毫升,注射用水适量制成1000毫升。将黄连以蒸馏水蒸煮提取2次,合并两次滤液浓缩,使每毫升相当于2克生药,加95%乙醇沉淀24…

  • 中风偏瘫中医治疗方:通络复瘫汤

    【组成】黄芪60-120g,当归10-20g,丹参30g,赤芍30g,地龙15g,炮穿山甲10g,水蛭6g,鸡血藤30g。 【用法】每日水煎服3次,每次200ml。水蛭、炮穿山甲亦…

  • 人参败毒散加减治疗外感风寒诱发腰痛

    杨xx,男,43岁,四川名山县城南乡农民。1974年7月25日初诊。自诉:二十多岁即患腰痛,1971年经医治而愈,三年未再发作。今年5月,因感冒又发生腰痛,服中西药俱无效,且疼痛反…

  • 四物汤治疗癌症晚期患者贫血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 观察四物汤对癌症晚期患者贫血的临床疗效,以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42例贫血的晚期癌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硫…

  • 淡菜荠菜汤

    [用料]:淡菜、荠菜或芹菜各10~30克。[制法]:每日煮汤喝,15日为一疗程。[功用]:对降压有效。[适用症]:高血压。

  • 香苏散方歌与功用

    香苏散 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香附子炒香,去毛  紫苏叶各四两(120g) 甘草炙,一两(30g) 陈皮不去白,二两(60g) 【用法】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9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