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中医治疗黄疸的方法

对于黄疸之治,古人曾概言曰:“阳黄者,扼子与大黄,阴黄者,附子与干姜。”而茵陈则为治黄所必用。从古人治疗阴黄的方药看,其代表方剂中每有附子、干姜等药,这就出现了一个如何认识辛燥药应用的问题。

黄疸之发,多因于肝胆之疾,而肝“体阴用阳,体柔性刚”,刚阳之性易于激发而升越上亢,故治肝之法宜清、宜舒、宜镇,宜柔,顺其性而治之,而不宜用辛燥刚烈之品如桂枝、附子、干姜、麻黄、细辛等。因而古人曾有“肝病忌桂,木得桂则枯”之说.我们体会这里并非单指桂枝而言,而是提示大凡辛燥药物在应用时均宜慎重。陈平伯也曾说:“厥阴肝脏,藏营血而应木,胆火内寄,风火同源,苟非寒邪内患,一阳之生气欲绝者,不得用辛热之品,以扰动风火。”可见,他对肝病应用辛热药也是十分慎重的。

临床所见,黄疸证治总以清利药应用较多,我们治疗肝硬化、慢活肝,甚至肝癌患者出现的阴黄,常用活血化瘀软坚药,并辅以清热利湿退黄药,姜附类亦较少应用。临床上阴黄患者同时伴有便溏、腹泻、腹痛肠鸣、四肢不温,甚或出现双下肢水肿等一系列脾阳虚衰证候时,适当加人附子、干姜、肉桂等温阳之药是适宜的,但一般量不宜过大,应用时间不宜过长。

总之,温阳辛燥药在黄疸证治中应用机会较少,即使是阴黄,亦应慎之又慎,以免影响肝脏功能,引起肝脏新的损伤,这样自然不利于黄疸的消退。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778.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心肌梗死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气阴两虚,心阳不足,血瘀痰滞。【治法】益气温阳,养阴活血。【方名】养心汤。【组成】朝鲜白参12克(另煎冲),山萸肉12克,瓜蒌12克,熟附片6克(先煎),薤白…

  • 治疗男性不育的偏方4

    鹿角霜20克,补骨脂、制首乌、芡实各12克,菟丝子、熟附片、仙茅、淫羊藿、赤茯苓各10克,杜仲、白术、胎盘粉(冲服)各15克,莲须6克。[制用法]水煎服。[适应证]男性不育元阳虚衰…

  • 大补元煎加味治疗脾肾两虚导致的脱肛

    脾肾两虚肛门坠,直肠滑脱久不收。神倦乏力气短促,头晕心悸腰酸软。小便频数夜尿多,便干舌淡脉细弱。大补元煎加味治,脾肾双补药萸参。地归草杜枸杞子,菟丝五味苁蓉枳。便结火麻胡桃蜜,滑脱…

  • 骨刺增生中药方剂

    中医处方(一)【方名】骨刺增生疼痛缓解方。【功能】滋补肝肾,去邪止痛。【组成】杭白芍30-60克,生干草10克,野木瓜15克,威灵仙30克,制川乌、制草乌各12克,黄精30克。【用…

  • 生黑发方十八

    新鲜小胡桃3个。药连皮研成细末,加入人乳2杯,盛银银器内用火武文煎熬,并不断地用竹蓖子搅拌,使之慢慢成膏即可使用。每用前洗净头发,用毛笔蘸药膏少许,均匀地涂于头发上,次晨用温水洗去…

  • 健骨强腰方10

    黄精250克,天门冬50克,地黄150克,牛骨油适量。取黄精、地黄、天门冬,加水煎煮,每20分钟煎液一次,共取3次,合并煎液,再以小火熬煮浓缩至粘稠时,加入适量牛骨油,边熬边搅至膏…

  • 治疗哮喘的偏方7

    杏仁、蜂蜜各30克。[制用法]水煎服。[适应证]多年哮喘不愈。

  • 仙鹤草、大枣治愈阴阳俱虚盗汗一例

    一般来说,阳虚自汗,阴虚盗汗.,然细析之,盗汗并非皆属阴虚,明代张景岳谓:“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可是临证之际,一见盗汗,医者往往首先想到…

  • 民间补血方法8

    大猪蹄1个,松子仁、核桃仁各30克。猪蹄去净毛,人锅煮至半熟,去骨取皮,皮内装上核桃仁、松子仁及零星碎肉皮筋,卷好,外用线扎紧,再煮至烂熟时取出,待冷切片,装入盘中,佐餐食用。据古…

  • 知柏地黄丸加减治疗肾阴不足导致的糖尿病

    阴虚火旺真阴亏,口渴多饮尿黄频。肤干肌瘦口燥干,发育停滞疲易累。滋阴益肾清降火,山药生熟地知柏。丹皮山萸味鹿胶,花粉金樱膏牛膝。 方药: 知柏地黄丸加减: 生地10g 熟地10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