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贯煎方解,一贯煎的功效与作用

一贯煎

《续名医类案》

【组成】 北沙参 麦冬 当归身(各9g) 生地黄(18~30g) 枸杞子(9~18g) 川楝子一钱半(4.5g)(原书未著用量)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滋阴疏肝。

【主治】 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亦治疝气瘕聚。

【方解】肝藏血,主疏泄,体阴而用阳,喜条达而恶抑郁。肝肾阴血亏虚,肝体失养,则疏泄失常,肝气郁滞,进而横逆犯胃,故胸脘胁痛,吞酸吐苦;肝气久郁,经气不利则生疝气、瘕聚等症;阴虚津液不能上承,故咽干口燥,舌红少津;阴血亏虚,血脉不充,故脉细弱或虚弦。肝肾阴血亏虚而肝气不舒,治宜滋阴养血,柔肝舒郁。方中重用生地黄滋阴养血,补益肝肾为君,内寓滋水涵木之意。当归、枸杞养血滋阴柔肝;北沙参、麦冬滋养肺胃,养阴生津,意在佐金平木,扶土制木,四药共为臣药。佐以少量川楝子,疏肝泄热,理气止痛,复其条达之性。该药性虽苦寒,但与大量甘寒滋阴养血药相配伍,则无苦燥伤阴之弊。诸药合用,使肝体得养,肝气得舒,则诸 症可解。

本方配伍特点,是在大队滋阴养血药中,少佐一味川楝子疏肝理气,补肝与疏肝相结合,以补为主,使肝体得养,而无滋腻碍胃遏滞气机之虞,且无伤及阴血之弊。全方组方严谨,配伍得当,照顾到“肝体阴而用阳”的生理特点,诚为养肝疏肝之名方。

一贯煎与逍遥散都能疏肝理气,均可治肝郁气滞之胁痛。不同之处,逍遥散疏肝养血健脾的作用较强,主治肝郁血虚之胁痛,并伴有神疲食少等脾虚症状;一贯煎滋养肝肾的作用较强,主治肝肾阴虚之胁痛,且见吞酸吐苦等肝气犯胃症状者。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阴虚气滞而致脘胁疼痛的常用方。以脘胁疼痛、吞酸吐苦、舌红少津、脉虚弦为辨证要点。因制方重在滋补,虽可行无形之气,但不能祛有形之邪,且药多甘腻,故有停痰积饮而舌苔白腻,脉沉弦者,不宜使用。

2.加减法:若大便秘结,加瓜蒌仁;有虚热或汗多,加地骨皮;痰多,加川贝母;舌红而干,阴亏过甚,加石斛;胁胀痛,按之硬,加鳖甲;烦热而渴,加知母、石膏;腹痛,加芍药、甘草;两足痿软,加牛膝、薏仁;不寐,加酸枣仁;口苦燥,少加黄连。

3.现代运用: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肋间神经痛、神经官能症等属阴虚气滞者,均可加减用之。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续名医类案》卷18:“胁痛,吞酸,吐酸,疝瘕,一切肝病。”

2.方论选录

张山雷《中风 诠》卷3:“凡胁肋胀痛,脘腹搘撑,多是肝气不疏,刚木姿肆为病。治标之法,每用香燥破气,轻病得之,往往有效。但气之所以滞,本出液之不能充,芳香气药,可以助运行,而不能滋血液。且香者必燥,燥更伤阴,频频投之,液尤耗而气尤滞,无不频频发作,日以益甚,而香药、气药不足恃矣。驯致脉反细弱,舌红光燥,则行气诸物,且同鸩毒。柳州此方,虽从固本丸、集灵膏二方脱化而来,独加一味川楝子,以调肝气之横逆,能顺其条达之性,是为涵养肝阴无上良药,其余皆柔润以驯其刚悍之气。苟无停痰积饮,此方最有奇功。……口苦而燥,是上焦之郁火,故以川楝泄火。楝本苦燥,而入于大剂养液队中,反为润燥之用,非神而明之,何能辨此?又如萸肉、白芍、菟丝、沙苑、二至等肝肾阴分之药,均可酌加。”

 【临床报道】

运用一贯煎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阴不足型118例,总有效率为94.92%;对照组65例,总有效率73.68%。提示本方有提高免疫功能、清除幽门螺旋杆菌、促使萎缩的胃粘膜逆转,抑制异常增生等作用。[闫肃,等.一贯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18例。陕西中医 1999:20(4)161]

辨证为肝肾阴虚、瘀血阻络型慢性乙型肝炎65例,采用一贯煎加味治疗36例,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29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治疗后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OKT4/OKT8比值,OKT4细胞百分率和血清白蛋白显著提高,γ球蛋白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李秀惠.一贯煎加味治疗肝肾阴虚、瘀血阻络型慢乙肝临床观察。北京中医 1999;(4):32]

 【实验研究】

为探讨加味一贯煎滋 补肝肾作用的机理,以慢性激怒法制造大鼠肝肾阴虚证模型,以下丘脑、血清甲状腺释放激素、垂体、血清促甲状腺激素等为指标,观察加味一贯煎对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影响。提示加味一贯煎有调节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的作用。[任小巧,等. 加味一贯煎对实验性肝肾阴虚证大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影响。中国中药杂志 2000;25(3):172]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795.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治疗哮喘的偏方8

    胎盘1个。[制用法]将胎盘洗净,放锅内焙黄,研末。日服3次,每次适量,温开水送服。[适应证]肾虚哮喘。

  • 眼前房出血中药方剂

    中医方剂(一)【辨证】肝阴亏损,虚火上炎,血不循经,溢于络外,积于前房。【治法】养肝潜阳,滋阴止血。【方名】加味滋阴血止饮。【组成】生地15克,当归9克,白芍12克,茯苓12克,旱…

  • 一世容颜长不老方

    用料:鲜姜500克,大枣250克,食盐100克,甘草150克,丁香、沉香各25克,茴香200克。制法:上七味共捣碎,调匀。用法:每日晨开水冲泡当茶饮服1杯。

  • 白内障

    (晶体混浊、使视力下降)蛇壳1克,蝉衣3只,白菊花5克,煎一碗汤一次服下,一日3次,连用20天可退翳明目,如能同时用早晨露水滴眼,效果更佳。忌吃酒、羊肉、狗肉。

  • 仙方活命饮临床应用医案

    【组成】白芷3g 贝母 防风 赤芍 归尾 甘草节 角刺 炮山甲 乳香 没药各3g 天花粉 金银花 陈皮各9g 【主治】疮疡肿毒初起,或以成脓而未溃者,红肿热痛,身热恶寒,舌苔薄白,…

  • 羌活胜湿汤化裁治疗风寒夹湿,渐而化热

    张某,男,26岁,职工。初诊:1979年2月16日。恶寒微热、鼻流清涕、头昏乏力5天。自觉头重项强,全身紧束酸痛,背心及手脚心冷,口淡乏味,饮食如常,小便黄少,大便正常,舌质红,舌…

  • 慢性附件炎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肝郁气滞。【治法】疏肝解郁。【方名】四逆散。【组成】炙甘草,炒枳实,柴胡,芍药各等分。【用法】上为细末,每服3克,开水调下,每日3次。【出处】《伤寒论》

  • 烫伤的偏方2

    米酒治烫伤用料:米酒适量。制用法:用药棉蘸米酒轻轻涂擦患处,直到患处有凉感,每隔半小时涂擦一次,次数越多好的越快。

  • 加味白虎汤治疗高热64例

    白虎汤出自《伤寒论》,由生石膏、甘草、知母、粳米组成。功能清热生津,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症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笔者在多年临床中严格掌握“身大热、汗大出、口大…

  • 食管癌方二十

    陈皮、清半夏、木香各]2克,丹参30克,厚朴12克,三棱、莪术各13克,蚤休30克,枳壳12克,吴萸5克,黄莲12克,大黄、白芷各7克,砂仁6克,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服。本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