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治病要穴(医学入门)

  针灸穴治大同,但头面诸阳之会。胸膈二火之地,不宜多灸。背腹阴虚有火者,亦不宜灸,惟四肢穴最妙。凡上体及当骨处,针入浅而灸宜少;凡下体及肉厚处,针可入深灸多无害。前经络注《素问》未载针灸分寸者,以此推之。

  手部

  曲池:主中风,手挛筋急,痹风,疟疾先寒后热。

  肩井:主肘臂不举,扑伤。

  肩髃:主瘫痪,肩肿,手挛。

  三里:主偏风下牙疼。

  合谷:主中风,破伤风,痹风,筋急疼痛,诸般头病,水肿,难产,小儿急惊风。

  三间:主下牙疼。

  二间:主牙疾,眼疾。

  支正:主七情气郁,肘臂十指皆挛及消渴。

  阳谷:主头面手膊诸疾,及痔痛,阴痿。

  腕骨:主头面、臂腕、五指诸疾。

  后溪:主疟疾,癫痫。

  少泽:主鼻衄不止,妇人乳肿。

  间使:主脾寒症,九种心痛,脾疼,疟疾,口渴。如瘰疬久不愈,患左灸右,患右灸左。

  大陵:主呕血,疟。

  内关:主气块,及胁痛,劳热,疟疾,心胸痛。

  劳宫:主痰火胸痛,小儿口疮,及鹅掌风。

  中渚:主手足麻木,战战蜷挛,肩臂连背疼痛,手背痈毒。

  神门:主惊悸怔忡,呆痴,卒中鬼邪,恍惚振禁,小儿惊痫。

  少冲:主心虚胆寒,怔忡癫狂。

  少商:主双蛾风,喉痹。

  列缺:主咳嗽风痰,偏正头风,单蛾风,下牙疼。

  足部

  环跳:主中风湿,股膝挛痛,腰痛。

  风市:主中风,腿膝无力,脚气,浑身瘙痒,麻痹。

  阳陵泉:主冷痹偏风,霍乱转筋。

  悬钟:主胃热腹胀,胁痛,脚气,脚胫湿痹,浑身瘙痒,趾疼。

  足三里:主中风中湿,诸虚耳聋,上牙疼,痹风,水肿,心腹鼓胀,噎膈哮喘,寒湿脚气。上、中、下部疾,无所不治。

  丰隆:主痰晕,呕吐哮喘。

  内庭:主痞满。患右灸左,患左灸右,觉腹响是效。及妇人食蛊,行经头晕,小腹痛。

  委中:治同环跳症。

  承山:主痔漏,转筋。

  飞扬:主行步如飞。

  金门:主癫痫。

  昆仑:主足腿红肿,齿痛。

  申脉:主昼发痓,足肿,牙痛。

  血海:主一切血疾及诸疮。

  阴陵泉:主胁腹胀满,中、下部疾皆治。

  三阴交:主痞满痼冷,疝气,脚气,遗精,妇人月水不调,久不成孕,难产,赤白带下,淋漓。

  公孙:主痰壅胸膈,肠风下血,积块,妇人气蛊。

  太冲:主肿满,行步艰难,霍乱,手足转筋。

  行间:主浑身蛊胀,单腹蛊胀,妇人血蛊。

  大敦:主诸疝,阴囊肿,脑衄,破伤风,小儿急慢惊风等症。

  隐白:主心脾痛。

  筑宾:主气疝。

  照海:主夜发痓,大便闭,消渴。

  太溪:主消渴,房劳,不称心意,妇人水蛊。

  然谷:主喉痹,唾血,遗精,温疟,疝气,足心热,小儿脐风。

  涌泉:主足心热,疝气,贲豚,血淋,气痛。

  背部

  大杼:主偏身发热,瘅疟咳嗽。

  神道:主背上怯怯乏气。

  至阳:主五疸痞满。

  命门:主老人肾虚腰疼,及诸痔脱肛,肠风下血。

  风门:主易感风寒,咳嗽痰血,鼻衄,一切鼻病。

  肺俞:主内伤外感,咳嗽吐血,肺痈,肺痿,小儿龟背。

  膈俞:主胸胁心痛,痰疟痃癖,一切血疾。

  肝俞:主吐血,目暗,寒疝。

  长强:主痔漏。

  胆俞:主胁满,干呕,惊怕,睡卧不安,酒疸目黄,面发赤斑。

  脾俞:主内伤脾胃,吐泄,疟,痢,喘急,黄疸,食症,吐血,小儿慢脾风。

  三焦俞:主胀满积块,痢疾。

  胃俞:主黄疸,食毕头眩,疟疾,善饥不能食。

  肾俞:主诸虚,令人有子,及耳聋,吐血,腰痛,女劳疸,妇人赤白带下。

  小肠俞:主便血下痢,便黄赤。

  大肠俞:主腰脊痛,大小便难,或泄痢。

  膀胱俞:主腰脊强,便难腹痛。

  凡五脏疟,灸五脏俞。

  譩嘻:主诸疟,久疟眼暗。

  意舍:主胁满呕吐。

  腹部

  膻中:主哮喘,肺痈,咳嗽,瘿气。

  巨阙:主九种心痛,痰饮吐水,腹痛,息贲。

  上脘:主心痛,伏梁,贲豚。

  中脘:主伤者,及内伤脾胃,心脾痛,疟疾,痰晕,痞满,翻胃,能引胃中生气上行。

  水分:主鼓胀绕脐,坚满不食,分利水道,止泄。

  神阙:主百病及老人、虚人泄泻如神。又治水肿,鼓胀,肠鸣,卒死,产后腹胀,小便不通,小儿脱肛。

  气海:多灸能令人生子。主一切气疾,阴症痼冷,及风寒暑湿,水肿,心腹鼓胀,胁痛,诸虚症瘕,小儿囟不合。丹溪治痢,昏仆上视,溲注汗泄,脉大,得之酒色,灸此后,服人参膏而愈。

  关元:主诸虚肾积及虚,老人泄泻,遗精白浊,令人生子。

  中极:主妇人下元虚冷,虚损,月事不调,赤白带下。灸三遍,令生子。

  天枢:主内伤脾胃,赤白痢疾,脾泄及脐腹鼓胀,症瘕。

  章门:主痞块,多灸左边。肾积,灸两边。

  乳根:主膺肿,乳痈,小儿龟胸。

  日月:主呕宿汁,吞酸。

  大赫:主遗精。

  带脉:主疝气偏坠,水肾,妇人带下。

  头部

  百会:主诸中风等症,及头风,癫狂,鼻病,脱肛,久病大肠气泄,小儿急慢惊风,痫症,夜啼,百病。

  上星:主鼻渊,鼻塞,息肉及头风目疾。

  神庭:主风痫,羊癫。

  通天:主鼻痔。左臭灸右,右臭灸左;左右臭,左右灸,鼻中去一块如朽骨,臭气自愈。

  脑空:主头风,目眩。

  翳风:主耳聋及瘰疬。

  率谷:主伤酒呕吐,痰眩。

  风池:主肺中风,偏正头风。

  颊车:主落架风。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80.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7/03/2024
下一篇 09/03/2024

相关推荐

  • 卷一·刺热论

      黄帝问曰:“五脏热病奈何?”   歧伯曰:“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庚辛甚,甲乙大汗,气逆则庚辛死。刺足厥阴、少阳。其逆…

  • 卷五·八脉配八卦歌

      乾属公孙艮内关,巽临震位外关还,离居列缺坤照海,后溪兑坎申脉联。补泻浮沉分逆顺,随时呼吸不为难,仙传秘诀神针法,万病如拈立便安。

  • 卷四·生成数(聚英)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地二生火,天七成之。   天三生木,地八成之。   地四生金,天九成之。   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 卷十·保婴神术(按摩经)

      穴法不详注,针卷考之甚详。   夫小儿之疾,并无七情所干,不在肝经,则在脾经;不在脾经,则在肝经,其疾多在肝、脾两脏,此要诀也。急惊风属肝木,风邪有余之症,治宜清凉苦寒,泻气化…

  • 卷一·难经

      一难曰: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   十二经皆有动脉者,如手太阴脉动:中府、云门、天府、侠白;手阳明脉动:合谷、阳溪;手少阴脉动:极泉;手太…

  • 卷八·妇人门

      月脉不调:气海中极带脉(一壮)肾俞三阴交。   月事不利:足临泣三阴交中极。   过时不止:隐白。   下经若冷,来无定时:关元。   女人漏下不止:太冲三阴交。   血崩:气…

  • 卷一·调经论

      黄帝问曰:“有余不足,余已闻虚实之形,不知其何以生?”歧伯曰:“气血以并,阴阳相倾,气乱于卫,血逆于经。血气离居,一实一虚。血并于阴,气并于阳,故为惊狂;血并于阳,气并于阴,乃…

  • 卷一·刺水热穴论

      黄帝问曰:“少阴何以主肾?肾何以主水?”   歧伯曰:“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肺者,太阴也;少阴者,冬脉也。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   帝曰:“肾何以能聚水…

  • 卷一·缪刺论

      黄帝问曰:“余闻缪刺,未得其意,何谓缪刺?”   歧伯对曰:“夫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也。夫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

  • 卷五·十二經之原歌

      甲出丘虚乙太冲,丙居腕骨是原中,丁出神门原内过,戊胃冲阳气可通,己出太白庚合谷,辛原本出太渊同,壬归京骨、阳池穴,癸出太溪、大陵中。   三焦行于诸阳,故置一俞曰原。又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