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黄芪汤的组成,功效与作用

 防己黄芪汤

出自《金匮要略》

【组成】 防己一两(12g) 黄芪一两一分(15g) 甘草半两,炒(6g) 白术七钱半(9g)

【用法】 上锉麻豆大,每服五钱匕(15g),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以腰以下如冰,后坐被中,又以一被绕腰以下,温令微汗,瘥(现代用法:作汤剂,加生姜、大枣,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用】 益气祛风,健脾利水。

【主治】 表虚不固之风水或风湿证。汗出恶风,身重微肿,或肢节疼痛,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

【方解】 本方所治风水或风湿,乃因表虚卫气不固,风湿之邪伤于肌表,水湿郁于肌腠所致。风性开泄,表虚不固,营阴外泄则汗出,卫外不密故恶风;湿性重浊,水湿郁于肌腠,则身体重着,或微有浮肿;内湿郁于肌肉、筋骨,则肢节疼痛。舌淡苔白,脉浮为风邪在表之象。风湿在表,当从汗解,表气不足,则又不可单行解表除湿,只宜益气固表与祛风行水并施。方中以防己、黄芪共为君药,防己祛风行水,黄芪益气固表,兼可利水。两者相合,祛风除湿而不伤正,益气固表而不恋邪,使风湿俱去,表虚得固。臣以白术补气健脾祛湿,既助防己祛湿行水之功,又增黄芪益气固表之力。佐入姜、枣,调和营卫。甘草和中,兼可调和诸药,是为佐使之用。诸药相伍,祛风与除湿健脾并用,扶正与祛邪兼顾,使风湿俱去,诸证自除。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风湿、风水属表虚证之常用方。以汗出恶风,小便不利,苔白脉浮为辨证要点。若水湿壅盛肿甚者,非本方所宜。

2.加减法:若兼喘者,加麻黄以宣肺平喘;腹痛肝胃不和者,加芍药以柔肝理脾;冲气上逆者,加桂枝以平冲降逆;下有陈寒者,加细辛以温经散寒。

3.现代运用:适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心源性水肿、风湿性关节炎等,属风水、风湿而兼表虚证者。

 【文献摘要】

1. 原书主治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并治》:“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2. 方论选录

尤怡《金匮要略心典》卷中:“风湿在表,法当以汗而解,乃汗不待发而自出,表尚未解而已虚,汗解之法,不可守矣。故不用麻黄出之皮毛之表,而用防己驱之肌肤之里。服后如虫行皮中,及从腰以下如冰,皆湿下行之征也。然非芪、术、甘草,焉能使卫阳复振,而驱湿下行哉?”

张秉成《成方便读》卷2:“此治卫阳不足,风湿乘虚客于表也。风湿在表,本当以风药胜之,从汗出而愈,此为表虚有汗,即有风去湿不去之意,故不可更用麻黄、桂枝等药再发其汗,使表益虚。防风、防己二物,皆走表行散之药,但一主风而一主湿,用各不同,方中不用防风之散风,而以防己之行湿。然病因表虚而来,若不振其卫阳,则虽用防己,亦不能使邪迳去而病愈,故用黄芪助卫气于外,白术、甘草补土德于中,佐以姜、枣通行营卫,使防己大彰厥效。服后如虫行皮中,上部之湿欲解也。或腰以下如冰,用被绕之,令微汗出瘥,下部之湿仍从下解,虽下部而邪仍在表,仍当以汗而解耳。”

 【临床报道】

用防己黄芪汤加党参、黄精、山药等为基本方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16例。结果:临床治愈14例,好转2例。[马知惠.防己黄芪汤加味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16例报告。河北中医  1985;(2):22]

 【实验研究】

防己黄芪汤全方及其组成药物黄芪、防己、白术均能升高小鼠血浆心钠素(ANP)水平。其中防己黄芪汤及黄芪在灌胃80分钟后使ANP显著升高(P<0.01),防己、白术在给药100分钟后升高ANP(P<0.05)。根据各组小鼠血浆ANP含量升高的最显著时间及程度的不同,说明防己黄芪汤对ANP的作用并非其各组分作用的简单叠加。[富琦,等.防己黄芪汤及其组分对正常小鼠血浆心钠素含量的影响。吉林中医药 1998;(3):55]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95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斑秃方十五

    何首乌30克,大米50克,冰糖适量。将何首乌放人砂锅中煎取浓汁后去药渣,然后放人大米和冰糖,将米煮成粥即成,食用。本方尤适用于脱发久不愈。

  •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探讨

    摘要:本文针对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和不耐补泻的特点,结合其典型临床表现,认为毛细支气管炎属中医伤寒少阴病兼表证,按表实里虚或上盛下虚来辨证施治,采用温阳化饮宣肺之法,以麻黄附子细…

  • 口苦的原因,口苦的中医辨证与治疗方法,早起口苦的食疗方

    摘要:口苦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龙祖宏教授认为口苦的辨证可分为虚实两端。实证主要有肝胆湿热证、肝郁化火证;虚证主要有肝肾阴虚证、脾胃虚寒证,分别予清利肝胆湿热、疏肝清火、滋阴疏肝、…

  • 肾着汤加味治疗双下肢乏力

    崔某,男,65岁,农民,初诊日期:2007年1月5日。 患者诉双下肢乏力渐进性加重半年余。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乏力,骑自行车时亦常因无力而摔倒,走路时亦不能快走,坐立时亦不能轻…

  • 思食丸加味治疗厌食症

    主治:厌食症(热性病症及术后食欲不振)。 处方:谷芽、大腹皮、神曲、木瓜。 用法:水煎服,日1剂。便秘加番泻叶;气虚气短汗出合生脉散;胃阴不足,口干咽燥合益胃汤。 疗效:治疗1例8…

  • 产后多汗的中医辨证论治,治疗产后盗汗的中药方剂

    产后多汗症常见,气血阴虚仔细辨。自汗盗汗寤寐鉴,补虚敛汗滋阴善。 产后汗出淋漓不止,谓之“产后多汗”。白昼汗出量多,持续不能自止,称为“产后自汗”;寐中汗出,寤来汗止者,则称“产后…

  • 五味消毒饮临床应用医案

    【组成】金银花20g 野菊花 蒲公英 紫花地丁 紫背天葵子各15g 【主治】发热恶寒,疮形如粟,坚硬根深,状如铁钉,以及痈疮疖肿,红肿热痛,舌红苔红,脉数。 【病案】陈某某,男,3…

  • 蕃石榴治心脏无力

    蕃石榴8个切片(硬的比较有效),下锅煮3碗水,煮滚10分钟就可喝,饭前服有效。

  • 胆石症秘方

    胆石症是胆道系统结石的统称,多数与胆囊炎同时存在,病人以中年女性为多见。包括胆囊、胆总管和肝内胆管结石等。其中胆管结石远较胆囊结石为多,术后残余结石或复发结石的发生率也较高。按结石…

  • 《中国丸散膏丹方药全书 疮疡痈疽病》

    《中国丸散膏丹方药全书:疮疡痈疽病》作者本着“削繁存要,择效而辑”原则,编写了《中国丸散膏丹方药全书》,其中《疮疡痈疽病》共收录了治疗17种常见疮疡痈疽的1057首成方。其中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