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苏散的组成与功用主治

 杏苏散

出自《温病条辨》

【组成】 苏叶(9g) 半夏(9g)  茯苓(9g) 前胡(9g) 苦桔梗(6g) 枳壳(6g) 甘草(3g) 生姜(3片)  大枣(3枚)  杏仁(9g) 橘皮(6g) (原书未著用量 )

【用法】 水煎温服。

【功用】 轻宣凉燥,理肺化痰。

【主治】 外感凉燥证。恶寒无汗,头微痛,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苔白,脉弦。

【方解】 本方证为凉燥外袭,肺气失宣,痰湿内阻所致。凉燥伤及皮毛,故恶寒无汗,头微痛,所谓头微痛者,不似伤寒之痛甚也。凉燥伤肺,肺失宣降,津液不布,聚而为痰,则咳嗽痰稀;凉燥束肺,肺气不利,而致鼻塞、咽干。苔白、脉弦为凉燥兼痰湿佐证。遵《素问·至真要大论》“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之旨,治当轻宣凉燥为主,辅以理肺化痰。方中苏叶辛温不燥,发表散邪,宣发肺气,使凉燥之邪从外而散;杏仁苦温而润,宣利肺气,止咳化痰,二者共为君药。前胡疏散风寒,降气化痰,助杏、苏轻宣达表而兼化痰;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助杏仁以宣利肺气,共为臣药。半夏、橘皮燥湿化痰、理气行滞,茯苓渗湿健脾以杜生痰之源;生姜、大枣调和营卫,是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合桔梗宣肺利咽,功兼佐使。本方乃苦温甘辛之法,发表宣化、表里同治之方,外可轻宣发表而解凉燥,内可理肺化痰而止咳嗽,俾表解痰消,肺气调和,诸症自除。

本方虽为治疗外感凉燥而设,但因凉燥乃秋令“小寒”为患,与外感风寒是同一属性的病邪,故临床也常用本方治疗外感风寒咳嗽。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轻宣凉燥的代表方,亦是治疗风寒咳嗽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恶寒无汗,咳嗽痰稀,咽干,苔白,脉弦为辨证要点。若凉燥化热则不宜使用。

2.加减运用:若无汗,脉弦甚或紧,加羌活以解表发汗;汗后咳不止,去苏叶、羌活,加苏梗以降肺气;兼泄泻腹满者,加苍术、厚朴以化湿除满;头痛兼眉棱骨痛者,加白芷以祛风止痛;热甚者,加黄芩以清解肺热。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证属外感凉燥(或外感风寒轻证),肺气不宣,痰湿内阻者。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温病条辨》卷1 :“燥伤本脏,头微痛,恶寒,咳嗽稀痰,鼻塞,嗌塞,脉弦,无汗,杏苏散主之。”

2.方论选录

吴瑭《温病条辨》卷1:“燥伤皮毛,故头微痛恶寒也,微痛者,不似伤寒之痛甚也。阳明之脉,上行头角,故头亦痛也。咳嗽稀痰者,肺恶寒,古人谓燥为小寒也;肺为燥气所搏,不能通调水道,故寒饮停而咳也。鼻塞者,鼻为肺窍。嗌塞者,嗌为肺系也。脉弦者,寒兼饮也。无汗者,凉搏皮毛也。按杏苏散,减小青龙汤一等。……若伤凉燥之咳,治以苦温,佐以甘辛,正为合拍。若受重寒夹饮之咳,则有青龙;若伤春风,与燥已化火无痰之证,则仍从桑菊饮、桑杏汤例。……此苦温甘辛法也。外感燥凉,故以苏叶、前胡辛温之轻者达表;无汗脉紧,故加羌活辛温之重者,微发其汗。甘、桔从上开,枳、杏、前、芩从下降,则嗌塞鼻塞宣通而咳可止。橘、半、茯苓,逐饮而补肺胃之阳。以白芷易原方之白术者,白术中焦脾药也,白芷肺胃本经之药也,且能温肌肉而达皮毛。姜、枣为调和营卫之用。若表凉退而里邪未除,咳不止者,则去走表之苏叶,加降里之苏梗。泄泻腹满,金气太实之里证也,故去黄芩之苦寒,加术、朴之苦辛温也。”

【临床报道】

谢氏用本方加减治疗风寒咳嗽87例,收到满意的疗效。将杏苏散中的前胡易为白前。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结果:痊愈73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服药最少1剂,最多5剂,大多数2~3剂。[谢维超.杏苏散加减治疗风寒咳嗽87例。广西中医药 1985;8(6):37]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970.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治疗遗尿的偏方2

    白果适量,益智仁6g,鸡蛋1个。制用法:药研细面,把鸡蛋开一小孔将药面防入,煮熟,每日2个,2次吃完。疗效:3—5日痊愈。

  • 老年感冒的家疗

    1.熏蒸食醋法:可取食醋100克,放在火炉上熏蒸,室内不仅顿时生香,而且醋分子飘散在空气中杀灭室内的感冒病毒,可有效防治感冒的发生。在感冒流行期间,最好熏蒸l-2次。2.饮糖姜茶法…

  • 醋浸花生米治高血压

    用料:花生米、醋各适量。制法:花生米放在醋中浸泡7天。用法:每日早晚各吃10颗。血压下降后可隔数日服一次。功效:清热、活血。对保护血管壁、阻止血栓形成有较好的作用。

  • 乳腺癌方十四

    五倍子、雄鼠屎、露蜂房各等分。共为末,每次3克,每日2次。本方源于《验方新编》,功能活血散结,适用于乳腺癌。

  • 治疗产后腹痛偏方2

    五灵脂适量。制用法:将上药炒热,加米醋搅匀再炒,待嗅到药味后取出,研为细末,装瓶备用。每服6克,日3次,黄酒送服。疗效:1—2天可愈。

  • 板蓝根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板蓝根的副作用

    板蓝根的功效与作用 板蓝根(常用别名:靛青根、蓝靛根、大青根)是一种中药材。中国各地均产。板蓝根分为北板蓝根和南板蓝根,北板蓝根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tinctor…

  • 小儿疳积的病因病机,症状,中医辨证治疗方法

    小儿疳积不一般,食伤中州是根源。标本虚实须细辨,调理脾胃补后天。 “疳”字解释有二,一则从病理,曰“干”,指小儿脾胃津液干涸而成本病;一则从病因,曰“甘”,指小儿恣食甘肥而得。综其…

  • 《国医大师验案良方 妇儿卷》

    《国医大师验案良方:妇儿卷》分为两部分:妇科验案良方以及儿科验案良方,其中又以妇科内容为重。全书以疾病的病名分类,病名之下列举了多个国医大师对此类疾病的治疗验案与良方,方便读者查阅…

  • 黄土汤的药物构成与药物性能分析

    [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对黄土汤方剂药物构成与各药物性能的分析,进行临床应用的举例,并分析临床疗效评价,以能够给临床应用上起到指导作用。方法:对黄土汤基本药物进行临症化裁,辨证分析用…

  • 蛔虫方二

    使君子适量。将使君子略炒至香,按年龄每岁每日2粒,(最多每天不得超过20粒),分3次嚼服,连服3日为1疗程。本方适用于小儿蛔虫及蛲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