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苏散的组成与功用主治

 杏苏散

出自《温病条辨》

【组成】 苏叶(9g) 半夏(9g)  茯苓(9g) 前胡(9g) 苦桔梗(6g) 枳壳(6g) 甘草(3g) 生姜(3片)  大枣(3枚)  杏仁(9g) 橘皮(6g) (原书未著用量 )

【用法】 水煎温服。

【功用】 轻宣凉燥,理肺化痰。

【主治】 外感凉燥证。恶寒无汗,头微痛,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苔白,脉弦。

【方解】 本方证为凉燥外袭,肺气失宣,痰湿内阻所致。凉燥伤及皮毛,故恶寒无汗,头微痛,所谓头微痛者,不似伤寒之痛甚也。凉燥伤肺,肺失宣降,津液不布,聚而为痰,则咳嗽痰稀;凉燥束肺,肺气不利,而致鼻塞、咽干。苔白、脉弦为凉燥兼痰湿佐证。遵《素问·至真要大论》“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之旨,治当轻宣凉燥为主,辅以理肺化痰。方中苏叶辛温不燥,发表散邪,宣发肺气,使凉燥之邪从外而散;杏仁苦温而润,宣利肺气,止咳化痰,二者共为君药。前胡疏散风寒,降气化痰,助杏、苏轻宣达表而兼化痰;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助杏仁以宣利肺气,共为臣药。半夏、橘皮燥湿化痰、理气行滞,茯苓渗湿健脾以杜生痰之源;生姜、大枣调和营卫,是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合桔梗宣肺利咽,功兼佐使。本方乃苦温甘辛之法,发表宣化、表里同治之方,外可轻宣发表而解凉燥,内可理肺化痰而止咳嗽,俾表解痰消,肺气调和,诸症自除。

本方虽为治疗外感凉燥而设,但因凉燥乃秋令“小寒”为患,与外感风寒是同一属性的病邪,故临床也常用本方治疗外感风寒咳嗽。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轻宣凉燥的代表方,亦是治疗风寒咳嗽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恶寒无汗,咳嗽痰稀,咽干,苔白,脉弦为辨证要点。若凉燥化热则不宜使用。

2.加减运用:若无汗,脉弦甚或紧,加羌活以解表发汗;汗后咳不止,去苏叶、羌活,加苏梗以降肺气;兼泄泻腹满者,加苍术、厚朴以化湿除满;头痛兼眉棱骨痛者,加白芷以祛风止痛;热甚者,加黄芩以清解肺热。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证属外感凉燥(或外感风寒轻证),肺气不宣,痰湿内阻者。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温病条辨》卷1 :“燥伤本脏,头微痛,恶寒,咳嗽稀痰,鼻塞,嗌塞,脉弦,无汗,杏苏散主之。”

2.方论选录

吴瑭《温病条辨》卷1:“燥伤皮毛,故头微痛恶寒也,微痛者,不似伤寒之痛甚也。阳明之脉,上行头角,故头亦痛也。咳嗽稀痰者,肺恶寒,古人谓燥为小寒也;肺为燥气所搏,不能通调水道,故寒饮停而咳也。鼻塞者,鼻为肺窍。嗌塞者,嗌为肺系也。脉弦者,寒兼饮也。无汗者,凉搏皮毛也。按杏苏散,减小青龙汤一等。……若伤凉燥之咳,治以苦温,佐以甘辛,正为合拍。若受重寒夹饮之咳,则有青龙;若伤春风,与燥已化火无痰之证,则仍从桑菊饮、桑杏汤例。……此苦温甘辛法也。外感燥凉,故以苏叶、前胡辛温之轻者达表;无汗脉紧,故加羌活辛温之重者,微发其汗。甘、桔从上开,枳、杏、前、芩从下降,则嗌塞鼻塞宣通而咳可止。橘、半、茯苓,逐饮而补肺胃之阳。以白芷易原方之白术者,白术中焦脾药也,白芷肺胃本经之药也,且能温肌肉而达皮毛。姜、枣为调和营卫之用。若表凉退而里邪未除,咳不止者,则去走表之苏叶,加降里之苏梗。泄泻腹满,金气太实之里证也,故去黄芩之苦寒,加术、朴之苦辛温也。”

【临床报道】

谢氏用本方加减治疗风寒咳嗽87例,收到满意的疗效。将杏苏散中的前胡易为白前。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结果:痊愈73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服药最少1剂,最多5剂,大多数2~3剂。[谢维超.杏苏散加减治疗风寒咳嗽87例。广西中医药 1985;8(6):37]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970.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治疗哮喘的偏方12

    核桃肉、苦杏仁、姜各50克,蜂蜜适量。[制用法]前两味用水浸泡去皮,姜洗净切末,共捣烂如泥,加蜂蜜为丸,捏成小丸粒。临睡前服,共分10次服完。[适应证]热证哮喘。

  • 增液汤配方,功效与作用

    增液汤 出自《温病条辨》 【组成】 玄参一两(30g) 麦冬连心,八钱(24g) 细生地八钱(24g) 【用法】 水八杯,煮取三杯,口干则与饮令尽;不便,再作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 青蒿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青蒿图片,青蒿的应用

     青蒿的简介   形态特征 青蒿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权株都有香气。   青蒿的主根单一,垂直,很少有侧根。茎单生,高30到150厘米,上部分枝多,幼时绿色,有纵纹,下部稍木质化,纤细…

  • 妇女白带

    (白带多、有异味)生鸡蛋一只,从一头敲一小洞,将7粒白胡椒装入蛋内,用纸封好蒸熟,去胡椒吃蛋,每日一只,连吃一星期,忌吃猪血,绿豆。

  • 凉拌三片

    [原料]西红柿10O克,胡萝卜100克,黄瓜100克,精盐、醋、味精、麻油。[做法]西红柿洗净,用开水烫去皮,切成片,胡萝卜、黄瓜洗净,切菱形片。将三片排放盘中,再将精盐、醋、味精…

  • 麻疹的症状和治疗:吴佩衡治疗小儿麻疹的临床医案

    摘要:吴佩衡先生是近现代云南乃至全国名望颇着的中医临床家与教育家,其治疗小儿麻疹有其独到的见解。吴老认为小儿是稚阳而非纯阳,加上长时间误诊误治,容易阳气虚衰,阴寒内盛。对于阳虚阴寒…

  • 化脓性鼻窦炎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肺胃蕴热。【治法】排脓解毒。【方名】排脓清窦汤。【组成】桔梗10克,黄芩10克,浙贝10克,天花粉10克,七叶一枝花10克,金银花12克,苍耳子6克,甘草6克…

  • 偏头痛偏方

    【辨证】肝阳挟痰浊瘀血上扰清窍。【治法】平肝熄风,化痰活络。【方名】川芎定痛饮。【组成】川芎15-30克,钩藤15克,菊花12克,白蒺藜10克,生苡仁30克,白蔻3克,半夏10克,…

  • 胃脘痛中医诊疗方案及基本方

    胃脘痛——胃脘痛基本方(于慎中方) 【组成】生白芍15-30g,炙甘草6-10g,川楝子10g,延胡索10g 【功效主治】通滞止痛。用于胃脘痛。 【方解】胃脘痛可因致病因素不同,有…

  • 小儿蛔虫治疗偏方4

    风眼果7—10个(去壳)猪瘦肉100克。将二者加清水适量煲汤,用食盐少许调味,饮汤食凤眼果及猪瘦肉。本方对小儿疳积,蛔虫病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