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和干姜的区别,浅谈真武汤与半夏泻心汤中的姜

真武汤和半夏泻心汤均出自于张仲景的《伤寒论》,是临床常用的两个不同类型的方剂。不少初学者对两个方剂的组成意义缺乏理解,对两方中“姜”的作用缺乏了解。为了加深理解,使之不易混淆,下面我就两方的区别要点、生姜和干姜的异同,结合自己学习和运用体会,简要叙述如下。

  1 两个方剂的区别要点

1.1 方剂组成 真武汤由茯苓、芍药、生姜、白术、附子组成;半夏泻心汤由半夏、黄芩、黄连、干姜、人参、大枣、甘草组成。虽然方中的药物大不相同,但两方中均用了姜,不同的是:真武汤用的是生姜,半夏泻心汤用的是干姜。

1.2 功用 真武汤温阳利水;半夏泻心汤和胃降逆,开结除痞。两个方剂均能治疗寒湿为患,但真武汤温补肾阳以利水湿;半夏泻心汤和胃开结、平调寒热以除痞症。

1.3 适应证 真武汤一是主治肾阳虚衰,水气内停所致的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恶寒腹痛、下利或肢体浮肿、苔白不渴、脉沉等证侯。正如《伤寒论》316条曰:“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二是可治“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伤寒论》82条)。半夏泻心汤主治心下痞满不痛,或干呕,或呕吐,肠鸣下利,苔薄黄而腻,脉弦数等证。《伤寒论》154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以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去发热汗出而减。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并治之条文亦云:“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1.4 组方意义 真武汤所用的生姜,既可助附子温阳化气,又能助茯苓、白术温中健脾,为佐使药。半夏泻心汤中所用的干姜,辛温祛寒,为臣药,与半夏、黄连、黄芩、大枣等诸药相配,寒热并用,辛苦并进,补泻兼施,共奏泻心消痞,补中扶正,调和寒热之功。

  2 生姜和干姜的异同

两味药物均属辛温,皆能入脾肺经,共同具有温中止呕和温肺止咳的功效,均可用于因寒而致的腹痛呕利、咳嗽等证。但是,生姜为解表药,重在发汗解表,用于风寒表证及咳嗽,无回阳之功,且温中祛寒以治腹痛吐利的功效不及干姜。干姜性热,以温中回阳为主,用于亡阳及脾胃虚寒证,不具解表散寒的功效。《珍珠囊》曰:“干姜真用有四:通心助阳,一也;祛脏腑沉寒痼冷,二也;发诸经寒气,三也;治感寒腹痛,四也。”由此,对干姜的功效,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

  3 体会

真武汤合半夏泻心汤是两个不同类型的方剂,针对的病机病症也完全不同。但是,治疗的疾病都与寒湿有关,并且都用了“姜”。因此,在哪个方中用生姜,哪个方中用干姜,就至关重要,不能含糊混淆,必须抓住其主要的病机证候及组方意义。

真武汤的病机是肾阳虚衰,水气内停。表现的证候以恶寒、水肿、小便不利、脉沉等为主。故方中用生姜之目的在于温散水气以消水肿,而不是用干姜以温补脾阳。

半夏泻心汤主治小柴胡汤证因误下伤中而形成的痞症,病机是寒热互结,阻于心下,气机逆乱。表现的证候以心下痞满不痛、呕利、脉弦数等为主。故方中用干姜之目的在于祛寒散结,使痞胀得消。因干姜散寒的力量强,寒热互结的痞块,不用热性的干姜,则寒就无从得散,痞块无从得消。所以,在本方中用干姜而不用生姜。

在学习和运用此两个方剂时,对“姜”的使用,容易发生混淆的原因是:对两个方剂中的姜的作用没有深刻理解。就真武汤而言,是治肾阳虚衰,水气内停的方剂,易误认为肾阳虚衰导致脾阳虚,出现脾肾阳虚的共同证候。附子、干姜同为温里药,附子温肾阳,干姜温脾阳,相须为用,使脾肾之阳得以温煦,水湿得以运化。其实不然,真武汤中的姜恰恰不是用干姜,而是用生姜,重点取其温散水气之功。就半夏泻心汤而言,是治寒热互结、气机逆乱的痞症。生姜既能祛寒,又能止呕、散水气、助运化。所以,有的人误认为在此方中一定用生姜。然而,半夏泻心汤中不是用生姜,而是用的干姜,重点取其辛温祛寒、苦辛并用,以达治痞的目的。

由此可见,祖国医学也同其他科学一样,具有严肃的科学性、严谨性,不能有半点虚假,更不能凭自己想当然,否则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97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痛风

    用乌龟壳15克,黑木耳10克,煎成一碗汤一次服下,一日二次,连服5~7天,忌动物内脏、鲤鱼、酸物。

  • 《中药新用精选》

    【内容简介】本书介绍了208味中药的临床新用,介绍单方、复方700余首,所治的疾病包括内、外、妇、儿、皮肤等科和疑难杂病364种。每种病都按用药方法、临床疗效、病案举例等项介绍。本…

  • 治疗哮喘的偏方18

    五味子250克,红皮鸡蛋10个。[制用法]将五味子人瓦器内,加水煮沸30分钟,待药汁凉透,放人红皮鸡蛋10个,置阴凉处浸泡7天,每日早晨取鸡蛋1个,用糖水或酒送服。[适应证]过敏性…

  • 肉桂的功效与作用,肉桂的吃法,肉桂的副作用与禁忌

    本文目录 1  肉桂的功效与作用1.1   肉桂的作用2 肉桂的临床应用3 肉桂的吃法 肉桂的功效与作用   肉桂的功效 肉桂具有补阳归源,驱寒活血的功效,常用于男子性功能不行,女…

  • 支气管扩张咯血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阴虚肺热。【治法】养阴清肺宁络。【方名】咳喘止血汤。【组成】生地25克,功劳叶25克,仙鹤草25克,百部草25克,白芨15克,百合50克,天冬25克,沙参20…

  • 常用有补气作用的偏方

    1.补气药常用的有补气作用的中药很多,这里只介绍以下几种。①人参这是最重要,最名贵的补气中药之一,味甘、微苦,性微温,功能大补元气,益智安神,为补益保健之佳品。研究证实,人参有促进…

  • 胡桃龙眼鸡丁

    [原料]胡桃仁20克,桂圆肉10克,乌鸡肉250克,葱、姜、椒、料酒、淀粉、酱油、精盐、味精各适量。[制法]将乌鸡肉洗净切成丁,用料酒、淀粉、酱油拌匀,锅中热油将鸡丁煸炒变色,然后…

  • 《伤寒论113方临床使用经验》

    本书承载着两代人数十年学习、研究、应用《伤寒杂病论》及其113方的临床实践及经验,反映作者博通医籍经典,但不泥古、与时俱进,注重古为今用,中西结合,能达阴阳之理,擅用经方、小剂。李…

  • 补中益气汤

    黄芪人参白术当归柴胡升麻陈皮炙甘草主治:脾胃气虚,中气下陷引起的体倦乏力,头痛恶寒,自汗,口渴喜热饮,面白头晕,便溏,久泻,子宫1下垂,胃下垂,脱肛,舌淡苔白,脉软无力等。功用:补…

  • 白虎汤加减治疗肾病发热30例

    [摘要] 目的 探讨白虎汤加减治疗肾病发热的临床研究。方法 对30例肾病患者采用白虎汤加减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30例,痊愈:体温恢复正常者28例,有效:体温基本恢复正常者2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