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和干姜的区别,浅谈真武汤与半夏泻心汤中的姜

真武汤和半夏泻心汤均出自于张仲景的《伤寒论》,是临床常用的两个不同类型的方剂。不少初学者对两个方剂的组成意义缺乏理解,对两方中“姜”的作用缺乏了解。为了加深理解,使之不易混淆,下面我就两方的区别要点、生姜和干姜的异同,结合自己学习和运用体会,简要叙述如下。

  1 两个方剂的区别要点

1.1 方剂组成 真武汤由茯苓、芍药、生姜、白术、附子组成;半夏泻心汤由半夏、黄芩、黄连、干姜、人参、大枣、甘草组成。虽然方中的药物大不相同,但两方中均用了姜,不同的是:真武汤用的是生姜,半夏泻心汤用的是干姜。

1.2 功用 真武汤温阳利水;半夏泻心汤和胃降逆,开结除痞。两个方剂均能治疗寒湿为患,但真武汤温补肾阳以利水湿;半夏泻心汤和胃开结、平调寒热以除痞症。

1.3 适应证 真武汤一是主治肾阳虚衰,水气内停所致的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恶寒腹痛、下利或肢体浮肿、苔白不渴、脉沉等证侯。正如《伤寒论》316条曰:“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二是可治“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伤寒论》82条)。半夏泻心汤主治心下痞满不痛,或干呕,或呕吐,肠鸣下利,苔薄黄而腻,脉弦数等证。《伤寒论》154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以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去发热汗出而减。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并治之条文亦云:“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1.4 组方意义 真武汤所用的生姜,既可助附子温阳化气,又能助茯苓、白术温中健脾,为佐使药。半夏泻心汤中所用的干姜,辛温祛寒,为臣药,与半夏、黄连、黄芩、大枣等诸药相配,寒热并用,辛苦并进,补泻兼施,共奏泻心消痞,补中扶正,调和寒热之功。

  2 生姜和干姜的异同

两味药物均属辛温,皆能入脾肺经,共同具有温中止呕和温肺止咳的功效,均可用于因寒而致的腹痛呕利、咳嗽等证。但是,生姜为解表药,重在发汗解表,用于风寒表证及咳嗽,无回阳之功,且温中祛寒以治腹痛吐利的功效不及干姜。干姜性热,以温中回阳为主,用于亡阳及脾胃虚寒证,不具解表散寒的功效。《珍珠囊》曰:“干姜真用有四:通心助阳,一也;祛脏腑沉寒痼冷,二也;发诸经寒气,三也;治感寒腹痛,四也。”由此,对干姜的功效,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

  3 体会

真武汤合半夏泻心汤是两个不同类型的方剂,针对的病机病症也完全不同。但是,治疗的疾病都与寒湿有关,并且都用了“姜”。因此,在哪个方中用生姜,哪个方中用干姜,就至关重要,不能含糊混淆,必须抓住其主要的病机证候及组方意义。

真武汤的病机是肾阳虚衰,水气内停。表现的证候以恶寒、水肿、小便不利、脉沉等为主。故方中用生姜之目的在于温散水气以消水肿,而不是用干姜以温补脾阳。

半夏泻心汤主治小柴胡汤证因误下伤中而形成的痞症,病机是寒热互结,阻于心下,气机逆乱。表现的证候以心下痞满不痛、呕利、脉弦数等为主。故方中用干姜之目的在于祛寒散结,使痞胀得消。因干姜散寒的力量强,寒热互结的痞块,不用热性的干姜,则寒就无从得散,痞块无从得消。所以,在本方中用干姜而不用生姜。

在学习和运用此两个方剂时,对“姜”的使用,容易发生混淆的原因是:对两个方剂中的姜的作用没有深刻理解。就真武汤而言,是治肾阳虚衰,水气内停的方剂,易误认为肾阳虚衰导致脾阳虚,出现脾肾阳虚的共同证候。附子、干姜同为温里药,附子温肾阳,干姜温脾阳,相须为用,使脾肾之阳得以温煦,水湿得以运化。其实不然,真武汤中的姜恰恰不是用干姜,而是用生姜,重点取其温散水气之功。就半夏泻心汤而言,是治寒热互结、气机逆乱的痞症。生姜既能祛寒,又能止呕、散水气、助运化。所以,有的人误认为在此方中一定用生姜。然而,半夏泻心汤中不是用生姜,而是用的干姜,重点取其辛温祛寒、苦辛并用,以达治痞的目的。

由此可见,祖国医学也同其他科学一样,具有严肃的科学性、严谨性,不能有半点虚假,更不能凭自己想当然,否则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97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吴茱萸汤临床应用验案精选

    吴茱萸汤临床应用验案精选1 吴茱萸汤出自《伤寒论》,为中医内科常用方剂之一。本方由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四味药组成,具有温肝降逆之功效。本方配伍精良,理法严密,药仅四味,却力专效…

  • 慢性便秘药膳方

    △番薯粥处方:番薯50克,小米50克。用法:番薯洗净去皮,切成小块,小米淘净。共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至米烂成粥。每日两次,作早、晚餐食用。主治:胃弱阴虚治慢…

  • 昆明山海棠片的功效与副作用,治疗慢性肾炎疗效好

    山海棠为昆明草药,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民间作杀虫药和农药,可治疗风湿病。主要功用为活血化瘀,止痛。叶老以山海棠菜配合慢肾方治疗慢性肾炎有较好疗效,对单纯性蛋白尿为主而水肿不甚者效…

  •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肾骨肝筋脾主肉,脾虚气弱肌肉萎。肝虚筋脉失所养,肾虚髓少肢无力。肌肉萎缩三脏虚,肌养不良由此得。 注: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以渐进性肌肉无力和萎缩为主要表现。常无关节肌肉疼痛和变形存在,…

  • 平胃散的功效与作用

    平胃散 出自《简要济众方》 【组成】 苍术去黑皮,捣为粗末,炒黄色 四两(120g) 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三两(90g) 陈橘皮洗令净,焙干 二两(60g) 甘草炙黄 …

  • 颈痈(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的中医治疗验方

    急性化脓成痈疮,红肿热痛界不清。治疗原则虽相同,不同部位又各殊。 注:皮下软组织急性化脓性疾病,如急性蜂窝织炎等,也属于痈的范围,早期往往有红、肿、热、痛、边界不清等急性炎症症状,…

  • 止痛膏点太阳穴治疗各种头痛

    乳香9g,没药9g,血竭3g,千年见6g,地枫6g,全蝎3g,钩滕6g,白芷9g,荆芥6g,细辛5g,川羌活6g。用香油半斤浸泡,春七天,夏三天,秋八天,冬十天,熬焦去渣,入黄丹5…

  • 急性黄疸型肝炎的偏方2

    大黄买芽汤用料:酒蒸大黄40克,生麦芽30克制用法:水煎服,儿童量酌减。疗效:次方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111例一般服药后当天尿量增加,黄疸6-8天消退,肝功在3周内恢复正常。来源:浙…

  • 治疗白发的偏方14

    生地、制首乌中5克。将药以开水冲泡,每日代茶饮,连服数月。

  • 犀角散加减治疗急黄

    急黄险恶发病急,遍身黄染色如金。涕泪汗唾及小便,颜色均黄如柏汁。高烧烦渴胸腹胀,衄血便血肤斑疹。烦躁不宁或昏谵,舌质红绛苔燥黑。凉血解毒急救阴,犀角黄连生栀子。茵陈生地元丹皮,秦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