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观形察色法

  凡看小儿病,先观形色,切脉次之。盖面部气色,总见五位色青者,惊积不散,欲发风候;五位色红者,痰积壅盛,惊悸不宁;五位色黄者,食积症伤,疳候痞癖;五位色白者,肺气不实,滑泄吐利;五位色黑者,脏腑欲绝,为疾危。面青眼青肝之病,面赤心之病,面黄脾之病,面白肺之病,面黑肾之病。先别五脏,各有所主,次探表里虚实病之由。肝病主风,实则目直大叫,项急烦闷;虚则咬牙呵欠,气热则外生,气温则内生。心病主惊,实则叫哭,发热饮水而搐,手足动摇;虚则困卧,惊悸不安。脾病主困,实则困睡,身热不思乳食;虚则吐泻生风。肺病主喘,实则喘乱喘促,有饮水者,不饮水者;虚则哽气长,出气短,喘息。肾病主虚无实,目无精光,畏明,体骨重,痘疹黑陷。以上之症,更当别其虚实症候,假如肺病,又见肝症,咬牙多呵欠者易治,肝虚不能胜肺故也。若目直大叫哭,项急烦闷难治。盖肺久病则虚冷,肝强实而胜肺也。视病之虚实,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也。

  论色歌

  眼内赤者心实热,淡红色者虚之说,青者肝热浅淡虚,黄者脾热无他说,白面混者肺热侵,目无精光肾虚诀。

  儿子人中青,多因果子生,色若人中紫,果食积为痞。人中现黄色,宿乳蓄胃成。龙角青筋起,皆因四足惊。若然虎角黑,水扑是其形。赤色印堂上,其惊必是人。眉间赤黑紫,急救莫沉吟。红赤眉毛下,分明死不生。

  认筋法歌

  囟门八字甚非常,筋透三关命必亡,初关乍入或进退,次部相侵亦何妨。赤筋只是因膈食,筋青端被水风伤,筋连大指是阴症,筋若生花定不祥(此有祸祟之筋)。筋带悬针主吐泻,筋纹关外命难当,四肢痰染腹膨胀,吐乳却因乳食伤。鱼口鸦声并气急,犬吠人諕自惊张,诸风惊症宜推早,如若推迟命必亡,神仙留下真奇法,后学能通第一强。

  凡看鼻梁上筋,直插天心一世惊。

  初生时,一关有白,谨防三朝。二关有白,谨防五日之内。三关有白,谨防一年之外。

  凡筋在坎上者即死,坎下者三年。又有四季本色之筋,虽有无害。

  青者是风,白者是水,红者是热,赤者乳食所伤。

  凡慢惊将危,不能言,先灸三阴交,二泥丸,三颊车,四少商,五少海穴,看病势大小,或三壮、五壮、一壮、至七七壮、辨男女右左,十有十活。如急惊、天吊惊,掐手上青筋,煅脐上下,掐两耳,又掐总心穴。

  内吊惊,掐天心穴。

  慢惊不省人事,亦掐总心穴。

  急惊如死,掐两手筋。

  眼闭,瞳子髎泻。

  牙关紧,颊车泻。

  口眼俱闭,迎香泻。

  以上数法,乃以手代针之神术也。亦分补泻。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32.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7/03/2024
下一篇 09/03/2024

相关推荐

  • 卷八·耳目门

      耳鸣:百会听宫听会耳门络却阳溪阳谷前谷后溪腕骨中渚液门商阳肾俞。   生疮,有脓汁:耳门翳风合谷。   重听无所闻:耳门风池侠溪翳风听会听宫。   目赤:目窗大陵合谷液门上星攒…

  • 卷五·八穴配合歌

      公孙偏与内关合,列缺能消照海疴,临泣、外关分主客,后溪、申脉正相和。左针右病知高下,以意通经广按摩,补泻迎随分逆顺,五门八法是真科。

  • 卷十·汤氏歌

      山根若见脉横青,此病明知两度惊,赤黑因疲时吐泻,色红啼夜不曾停。   青脉生于左太阳,须惊一度见推详,赤是伤寒微燥热,黑青知是乳多伤。   右边赤脉不须多,有则频惊怎奈何?红赤…

  • 卷五·论子午流注法(徐氏)

      子午流注者,谓刚柔相配,阴阳相合,气血循环,时穴开阖也。何以子午言之?曰:“子时一刻,乃一阳之生;至午时一刻,乃一阴之生,故以子午分之而得乎中也。”流者,往也。注者,住也。天干…

  • 卷五·八脉图并治症穴

      冲脉:   考穴:公孙二穴,脾经。足大趾内侧,本节后一寸陷中,举足,两足掌相对取之。针一寸,主心腹五脏病,与内关主客相应。   治病:〔西江月〕九种心疼延闷,结胸翻胃难停,酒食…

  • 卷一·调经论

      黄帝问曰:“有余不足,余已闻虚实之形,不知其何以生?”歧伯曰:“气血以并,阴阳相倾,气乱于卫,血逆于经。血气离居,一实一虚。血并于阴,气并于阳,故为惊狂;血并于阳,气并于阴,乃…

  • 卷七·穴同名异类(聚英)

      一穴二名:   后顶:一名交冲。强间:一名大羽。窍阴:一名枕骨。脑户:一名合颅。   曲鬓:一名曲发。脑空:一名颞颥。颅囟:一名颅息。听宫:一名多所闻。   瘈脉:一名资脉。素…

  • 卷一·骨空论

      黄帝问曰:“余闻风者百病之始也,以针治之奈何?”   歧伯对曰:“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府,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大风颈项痛,刺风府。大风汗出,…

  • 卷五·八法交会八脉

      公孙二穴,父,通冲脉;内关二穴,母,通阴维脉。合于心、胸、胃。   后溪二穴,夫,通督脉;申脉二穴,妻,通阳蹻脉。合于目内眦、颈项、耳、肩膊、小肠、膀胱。   临泣二穴,男,通…

  • 卷一·经刺论

      歧伯曰:“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脏之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