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胃散的功效与作用

清胃散

出自《脾胃论》

【组成】 生地黄 当归身各三分(各6g) 牡丹皮半钱(9g) 黄连六分,夏月倍之。(6g)  升麻一钱(9g)

【用法】 上药为细末,都作一服,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放冷服之(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

【功用】 清胃凉血。

【主治】 胃火牙痛。牙痛牵引头疼,面颊发热,其齿喜冷恶热;或牙宣出血;或牙龈红肿溃烂;或唇舌腮颊肿痛;口气热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

【方解】 本方治证,是由胃有积热,循经上攻所致。足阳明胃经循鼻入上齿,手阳明大肠经上项贯颊入下齿,胃中热盛,循经上攻,故牙痛牵引头痛,面颊发热,唇舌腮颊肿痛;胃热上冲则口气热臭;胃为多气多血之腑,胃热每致血分亦热,血络受伤,故牙宣出血,甚则牙龈溃烂;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俱为胃热津伤之候。治宜清胃凉血。方用苦寒泻火之黄连为君,直折胃腑之热。臣以甘辛微寒之升麻,一取其清热解毒,以治胃火牙痛;一取其轻清升散透发,可宣达郁遏之伏火,有“火郁发之”之意,黄连得升麻,降中寓升,则泻火而无凉遏之弊,升麻得黄连,则散火而无升焰之虞。胃热盛已侵及血分,进而伤耗阴血,故以生地凉血滋阴;丹皮凉血清热,皆为臣药。当归养血活血,以助消肿止痛,为佐药。升麻兼以引经为使。诸药合用,共奏清胃凉血之效,以使上炎之火得降,血分之热得除,于是循经外发诸证,皆可因热毒内彻而解。

《医方集解》载本方有石膏,其清胃之力更强。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胃火牙痛的常用方,凡胃热证,或血热火郁者均可使用。以牙痛牵引头痛,口气热臭,舌红苔黄,脉滑数为辨证要点。惟牙痛属风寒及肾虚火炎者不宜。

2.加减法:若兼肠燥便秘者,可加大黄以导热下行;口渴饮冷者,加重石膏用量,以清热生津;胃火炽盛之牙衄,可加牛膝,导血热下行;大便秘结者,加大黄,釜底抽薪,引热下行;津伤口渴思饮者,加玄参、花粉,清热生津。

3.现代运用:口腔炎、牙周炎、三叉神经痛等属胃火上攻者,可用本方治疗。

 【附方】

泻黄散(《小儿药证直诀》又名泻脾散)藿香叶七钱(21g)   山栀仁一钱(3g)  石膏五钱(15g) 甘草三两(90g) 防风四两,去芦,切,焙(120g) 上药锉,同蜜、酒微炒香,为细末。每服一至二钱(3~6g),水一盏,煎至五分,温服清汁,无时。功用:泻脾胃伏火。主治:脾胃伏火证。口疮口臭,烦渴易饥,口燥唇干,舌红脉数,以及脾热弄舌等。

本方与清胃散同有清热作用,泻黄散泻脾胃伏火,主治脾热弄舌,口疮口臭等;清胃散清胃凉血,主治胃热牙痛,或牙宣出血,颊腮肿痛者。前者是清泻与升发并用,兼顾脾胃;后者是以清胃凉血为主,兼以升散解毒,此为两方同中之异。

【文献摘要】

  1.原方主治

《脾胃论》卷下:“治因服补胃热药,致使上下牙痛不可忍,牵引头脑。满热,发大痛,此足阳明别络入脑也。喜寒恶热,此手阳明经中热盛而作也,其齿喜冷恶热。”

 2.方论选录

吴谦,等《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卷4:“阳明胃多气多血,又两阳合明为热盛,是以邪入而为病常实。若大渴,舌胎,烦躁,此伤气分,热聚胃腑,燥其津液,白虎汤主之。若醇饮肥厚炙煿过用,以致湿热壅于胃腑,逆于经络,而为是病,此伤血分,治宜清胃。方中以生地益阴凉血为君,佐之以丹皮,去蒸而疏其滞,以黄连清热燥湿为臣。佐之以当归,入血而循其经。仍用升麻之辛凉,为本经捷使,引诸药直达血所。则咽喉不清,齿龈肿痛等证,廓然俱清矣。”

汪昂《医方集解·泻火之剂》:“黄连泻心火,亦泻脾火,脾为心子,而与胃相表里者也;当归和血,生地、丹皮凉血,以养阴而退阳也;……升麻升阳明之清阳,清升热降,则肿消而痛止矣。”

【临床报道】

清胃散加味并配合自制口疮膏(吴萸、肉桂)敷涌泉穴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82例。结果:治愈(口腔疮面平复,体温正常,全身症状及体征消失)70例;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口腔创面基本平复,但仍咽部红赤)11例;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1例。总有效率为98.78%。[王丽君,等. 清胃散配合口疮膏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82例总结。 甘肃中医 1999;12(4):33]

【实验研究】

清胃散单煎、合煎对NIH纯种小鼠镇痛作用(热板法、扭体法)、小鼠小肠推进度的影响,及清胃散单煎与合煎药效研究量化分析、急性毒性研究。结果与结论:单煎、合煎对醋酸所致疼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二者作用无显著性差异,均可明显促进小鼠小肠推进度。急性毒性实验表明,单煎、合煎的最大耐受量都超过成人用量100倍以上,二者无显著性差异。[崔景朝, 等. 清胃散单煎与合煎药理作用比较。 中国医药学报 1998;13(2):26]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166.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姜汁炒糯米

    [原料]糯米250克,生姜汁3匙。[制法]将炒锅放在文火上倒入糯米、生姜汁同炒,炒到糯米爆破,研粉即成。[用法]每次1汤匙,每日2次,开水调服。[功效]补中益气。[主治]脾胃虚弱所…

  • 慢性牙周炎中药方剂

    中医方剂(一)【辨证】胃与大肠伏热,循径上蒸。【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化腐生肌,收敛止血。【方名】固齿散。【组成】滑石粉18克,甘草粉6克,朱砂面3克,雄黄1.5克,冰片1.5…

  • 痛泻要方的临床运用

    痛泻要方调肝脾,土虚木亢最适宜。配用防风有深意,灵活加减功效奇。 在治疗泄泻的众多方剂中,痛泻要方是其中的著名常用方。此方过去被认为是明代刘草窗所拟订(见《景岳全书》卷五十四“古方…

  • 治疗感冒的偏方6

    芝麻酱、红糖各适量,茶叶1撮。[制用法]将三者调匀,以沸水冲泡,热服加被得汗止。[适应证]外感初起。

  • 马居里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经验总结

    摘要: 总结马居里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经验,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方法与思路。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进行归纳、分析、总结。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研究,不同…

  • 治疗感冒的偏方19

    紫苏叶、生姜各5克,陈皮、半夏、厚朴各l0克,藿香、白芷、白术、神曲各15克,大枣2枚。[制用法]水煎服,连用2-3天。[适应证]胃肠型感冒。

  • 《水果蔬菜食疗保健方》

    本书编辑整理了中医古籍中蔬菜水果治病保健的方剂,据现代医学疾病分类法进行归纳。 编辑推荐 合理调配饮食是你健康的基础。本书编辑整理了中医古籍中蔬菜水果治病保健的方剂,据现代医学疾病…

  • 小儿扁桃体炎治疗方法

    小儿扁桃体炎小儿扁桃体炎为小儿最易得的疾病之一。其临床主要症状是:发病突然,高热畏寒,伴有头痛,咽痛,食欲不振等症状。检查时可见扁桃腺肿胀充血,有脓性渗出点,如互相融合,状如假膜。…

  • 良附丸治疗胃脘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摘要] 目的 评价良附丸饮片治疗胃脘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胃脘痛患者150例,依据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方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良附丸饮片汤剂、良附丸饮片汤剂安慰剂…

  • 天冬红糖饮可补血悦色

    [组成]天门冬(连皮)20克(鲜品可增加60克),红糖40克。[制法与用法]将天门冬加水2碗煮至1碗,去渣后加入红糖,再煮沸,即可饮用。[功效与应用]补血悦色,适用于妇女月经过多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