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核承气汤方歌,组成与功效

   桃核承气汤

出自《伤寒论》

【组成】 桃仁去皮尖,五十个(12g) 大黄四两(12g) 桂枝去皮二两(6g) 甘草炙,二两(6g) 芒硝二两(6g)

【用法】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渣,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前四味,冲芒硝服)。

【功用】 破血下瘀。

【主治】 下焦蓄血证。少腹急结,小便自利,甚则谵语烦躁,神志如狂,至夜发热;以及血瘀经闭,痛经,脉沉实而涩者。

【方歌】桃核承气五般施,甘草硝黄并桂枝,淤热互结小腹胀,蓄血如狂最相宜。

【方解】 本方又名桃仁承气汤,由调胃承气汤减芒硝之量,再加桃仁,桂枝而成,《伤寒论》原治邪在太阳不解,随经入腑化热,与血相搏结于下焦之蓄血证。瘀热互结于下焦少腹部位,故少腹急结;病在血分,与气分无涉,膀胱气化未受影响,故小便自利,至夜发热;心主血脉而藏神,瘀热上扰,心神不宁,故烦躁谵语,如狂。证属瘀热互结,治当破血下瘀,以祛除下焦之蓄血。方中桃仁苦甘平,活血破瘀;大黄苦寒,下瘀泄热;二者合用,瘀热并治,共为君药。芒硝咸苦寒,泻热软坚,助大黄下瘀泻热;桂枝辛甘温,通行血脉,既助桃仁活血祛瘀,又防硝黄寒凉凝血之弊,共为臣药。桂枝与硝黄同用,相反相成,桂枝得硝黄则温通而不助热;硝黄得桂枝则寒下又不凉遏。炙甘草护胃安中,并缓诸药之峻烈,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破血下瘀之功,服后"微利",使蓄血除,瘀热清,邪有出路,诸证自平。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瘀热互结,下焦蓄血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少腹急结,小便自利,脉沉实或涩为辨证要点。但表证未解者,当先解表,而后再用本方。且因本方破血下瘀,故孕妇禁用。

2.加减法:后世对本方的运用有所发展,不论何处的瘀血证,只要具备瘀热互结这一基本病机,均可加减使用。对于妇人血瘀经闭、痛经以及恶露不下等证,常配合四物汤同用;如兼气滞者,酌加香附、乌药、枳实、青皮、木香等以理气止痛。对跌打损伤,瘀血停留,疼痛不已者,加赤芍、当归尾、红花、苏木、参三七等以活血祛瘀止痛。对于火旺而血郁于上之吐血、衄血,可借本方釜底抽薪,引血下行以治之,并可酌加生地、丹皮、栀子等以清热凉血。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急性盆腔炎、胎盘滞留、附件炎、肠梗阻、子宫内膜异位症、急性脑出血等属瘀热互结下焦者。

  【附方】

1.下瘀血汤(《金匮要略》) 大黄二两(6g) 桃仁二十枚(12g)  虫熬,去足,二十枚(9g) 右三味,末之,炼蜜和为四丸,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顿服之,新血下如豚肝。功用:泻热逐瘀。主治:瘀血化热,瘀热内结证。产后少腹刺痛拒按,按之有硬块,或见恶露不下,口燥舌干,大便结燥,甚则可见肌肤甲错,舌质紫红而有瘀斑瘀点,苔黄燥,脉沉涩有力。亦治血瘀而致经水不利之证。

2.大黄 虫丸(《金匮要略》) 大黄蒸,十分(75g) 黄芩二两(60g) 甘草三两(90g) 桃仁一升(60g) 杏仁一升(60g) 芍药四两(120g) 干地黄十两(300g) 干漆一两(30g) 虻虫一升(60g) 水蛭百枚(60g) 蛴螬一升(60g)  虫半升(30g) 右十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酒饮服五丸(3g),日三服(现代用法:将蛴螬另串;桃仁、杏仁另研成泥。其余9味共研为细粉,过罗,与桃仁等同混合均匀,共为细粉。炼蜜为丸,每粒3g,蜡皮封固。每服1丸,温开水或酒送服)。功用:祛瘀生新。主治:五劳虚极,干血内停证。形体羸瘦,少腹挛急,腹痛拒按,或按之不减,腹满食少,肌肤甲错,两目无神,目框黯黑,舌有瘀斑,脉沉涩或弦。

以上两方及桃核承气汤均以大黄、桃仁为主药,都有破血下瘀之功用,均治瘀血留滞的病证。但下瘀血汤主治产妇因"干血著于脐下"致腹痛、拒按,按之有块,以及血瘀所致经水不利者,故配 虫,专以攻下血瘀为用;大黄 虫丸则主治五劳虚极,干血内停,形体羸瘦,肌肤甲错者,故又加水蛭、虻虫及地黄、芍药、甘草等,破瘀之力增,并微有补益之功。桃核承气汤适用于瘀热互结下焦所致之少腹急结,至夜发热,经闭等证,故复佐桂枝温通血脉,并使全方凉而不郁。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2.方论选录

柯琴《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卷下:“若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乃太阳随经之阳热瘀于里,致气留不行,是气先病也。气者血之用,气行则血濡,气结则血蓄,气壅不濡,是血亦病矣。小腹者,膀胱所居也,外邻冲脉,内邻于肝。阳气结而不化,则阴血蓄而不行,故少腹急结;气血交并,则魂魄不藏,故其人如狂。治病必求其本,气留不行,故君大黄之走而不守者,以行其逆气;甘草之甘平者,以调和其正气;血结而不行,故用芒硝之咸以软之;桂枝之辛以散之;桃仁之苦以泄之。气行血濡,则小腹自舒,神气自安矣。此又承气之变剂也。此方治女了月事不调,先期作痛,与经闭不行者最佳”。

  【临床报道】

用桃核承气汤加鳖甲、三七粉、土鳖虫、益母草为基本方,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89例,于经前7~10天开始服药,服至月经第5天停止,每日1剂,2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结果,临床痊愈31例,占34.8%;显效37例,占41.6%;有效16例,占17.9%;无效5例,占5.6%;总有效率94.4%。临床观察发现证属气滞血瘀者疗效较好;寒凝肾虚血瘀者疗效较差。[李颖.活血通腑法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89例临床观察。新中医 1996;(3):24]

  【实验研究】

观察本方及其加用水蛭对糖尿病大鼠冠状动脉结扎致心肌缺血的影响。结果:桃核承气汤对心电图(ECG)T波异常有显著改善,并能提高存活率(p<0.05):在该方基础上加用水蛭则减少心肌缺血面积,降低ECG异律率效果更佳。提示本方及加味水蛭皆有抗心肌缺血作用。[李赛美,等. 加味桃核承气汤对糖尿病大鼠冠状动脉结扎致心肌缺血预防作用的研究。中医杂志 2000;41(8):194]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850.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化脾散治疗肝脾肿大

    主治:肝脾肿大。 处方:鳖甲、穿山甲各等份。 用法:上药研细末,每次4克冲服,饭后服,因二味药有轻度腥臭味对消化道有刺激,可用蜂蜜调服或装胶囊后吞服为佳,2个月为1疗程。 疗效:治…

  • 生黑发方四

    菟丝子、茯苓各15克,白莲肉10克,黑芝麻15克,紫珠米100克,食盐适量。将以—上药物洗干净,与紫珠米加适量的水,在旺火上煮开后,移至微火上煮成粥,加少许食盐食用。本方滋阴补肾,…

  • 脑血栓的中医治疗医案

    靳×× 女 76岁[主证]素有高血压病史,性多急躁,突由前日,左半身逐渐无力,口眼歪斜,不时太息,口干饮少,大便干燥,3日未行,舌暗红有瘀点,脉左弦劲,右弦细,间有涩结之象(血压正…

  • 蒿芩清胆汤组成,方歌方解,临床医案,功效与作用

    【组成】青蒿脑钱半至二钱(4.5-6g)淡竹茹三钱(9g)仙半夏钱半(4.5g)赤茯苓三钱(9g)青子芩钱半至三钱(4.5g-9g)生枳壳钱半(4.5g)陈广皮钱半(4.5g)碧玉…

  • 痛经小验方2

    (来经时腹痛)干丝瓜筋一次半两,烧一碗汤服,一日两次,7天痊愈。

  • 知柏地黄汤加味治疗肝肾阴亏,虚火上炽型头痛

    张xx,女,43岁,四川郫县城关镇居民。1971年1月24日初诊。自诉:头痛八年,日益加剧,现在每天上午10点左右开始头痛,11点至午后1点最剧烈。此时头面手心热如火灼,需用三盆冷…

  • 小半夏汤的功效与作用

    小半夏汤 出自《金匮要略》 【组成】半夏一升(20g) 生姜半斤(10g) 【用法】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功用】化痰散饮,和胃降逆。 【主治】痰饮呕吐。呕吐痰涎,口不…

  • 房事头痛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肝经受寒。【治法】温肝散寒,降气通阳。【方名】桑根白皮汤。【组成】桑白皮6克,干姜10克,桂心6克,大枣5枚。【用法】加黄酒煎服。【出处】《备急知金要方》卷三…

  • 治疗性欲低下的偏方9

    牛鞭1根,韭菜子25克,淫羊藿、菟丝子各15克,蜂蜜适量。将上药焙干为末,蜜为丸,黄酒冲服。本方补火助阳,适用于性欲低下,阳痿诸症。

  • 肝炎的偏方4

    白薯叶汤处方:白薯叶1000克。用法:将白薯叶洗净,煮熟,食叶饮汤。功效:利尿消肿。主治:肝硬化1腹水。来源:民间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