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葛解肌汤方歌,功效与作用

 柴葛解肌汤

出自《伤寒六书》

【组成】 柴胡(6g)  干葛(9g) 甘草(3g) 黄芩(6g) 羌活(3g) 白芷(3g) 芍药(6g)  桔梗(3g)(原书未著用量)

【用法】 水二钟,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槌法加石膏末一钱(3g),煎之热服(现代用法:加生姜3片,大枣2枚,石膏12 g,水煎温服)。

【功用】 解肌清热。

【主治]  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恶寒渐轻,身热增盛,无汗头痛,目疼鼻干,心烦不眠,咽干耳聋,眼眶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

【方歌】: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方解】 本方所治证候乃太阳风寒未解,而又化热入里。外感风寒,本应恶寒较甚,而此恶寒渐轻,身热增盛者,为寒郁肌腠化热所致。因表寒未解,故恶寒仍在,并见头痛、无汗等症。阳明经脉起于鼻两侧,上行至鼻根部,经眼眶下行;少阳经脉行于耳后,进入耳中,出于耳前,并行至面颊部,到达眶下部。入里之热初犯阳明、少阳,故目疼鼻干,眼眶痛,咽干耳聋。热扰心神,则见心烦不眠;脉浮而微洪是外有表邪,里有热邪之佐证。此证乃太阳风寒未解,郁而化热,渐次传入阳明,波及少阳,故属三阳合病。治宜辛凉解肌,兼清里热。方以葛根、柴胡为君。葛根味辛性凉,辛能外透肌热,凉能内清郁热;柴胡味辛性寒,既为“解肌要药”(《明医指掌》卷1),且有疏畅气机之功,又可助郁热外泄。羌活、白芷助君药辛散发表,并止诸痛。黄芩、石膏清泄里热。四药俱为臣药。其中葛根配白芷、石膏,清透阳明之邪热;柴胡配黄芩,透解少阳之邪热;羌活发散太阳之风寒,如此配合,三阳兼治,治阳明为主。桔梗宣畅肺气以利解表;白芍、大枣敛阴养血,防止疏散太过而伤阴;生姜发散风寒,均为佐药。甘草调药性而为使药。诸药相配,共成辛凉解肌,兼清里热之剂。

本方的配伍特点是:温清并用,侧重于辛凉清热;表里同治,侧重于疏泄透散。它和一般辛凉解表以治风热表证之方,当有区别。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太阳风寒未解,入里化热,初犯阳明或三阳合病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发热重,恶寒轻,头痛,眼眶痛,鼻干,脉浮微洪为辨证要点。若太阳表邪未入里者,不宜用本方,恐其引邪入里;若里热而见阳明腑实证(大便秘结不通)者,亦不宜用。

2.加减法:若无汗而恶寒甚者,可去黄芩,加麻黄增强发散表寒之力,值夏秋可以苏叶代之;热邪伤津而见口渴者,宜加天花粉、知母以清热生津;恶寒不明显而里热较甚,发热重,烦躁,舌质偏红,宜加银花、连翘,并重用石膏以加强清热之功。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牙龈炎、急性结膜炎等属外感风寒,邪郁化热者。

【附方】

柴葛解肌汤(《医学心悟》) 柴胡一钱二分(6g) 葛根一钱五分(6g)  黄芩一钱五分(6g) 赤芍一钱(6g) 甘草五分(3g) 知母一钱(5g) 生地二钱(9g) 丹皮一钱五分(3g)  贝母一钱(6g) 水煎服。心烦加淡竹叶十片(3g);谵语加石膏三钱(12g)。功用:解肌清热。主治:外感风热,里热亦盛证。不恶寒而口渴,舌苔黄,脉浮散。

此方比陶氏柴葛解肌汤少羌、芷、桔,是因不恶寒无需多用升散发表之品,且羌、芷皆辛温香燥,见症已有口渴,故减去。再者,虽去石膏,但配入知、贝、丹、地,不仅清热,还能滋阴。若见谵语,则其力不逮,故又加入石膏。可知程氏方重在清里,陶氏方重在解肌,是两方同中之异。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伤寒六书》卷3: “治足阳明胃经受邪,目疼,鼻干,不眠,头疼,眼眶痛,脉来微洪,宜解肌,属阳明经病,其正阳明腑病,别有治法。”

2.方论选录

张秉成《成方便读》卷1:“治三阳合病,风邪外客,表不解而里有热者。故以柴胡解少阳之表,葛根、白芷解阳明之表,羌活解太阳之表,如是则表邪无容足之地矣。然表邪盛者,内必郁而为热,热则必伤阴,故以石膏、黄芩清其热,芍药、甘草护其阴,桔梗能升能降,可导可宣,使内外不留余蕴耳。用姜、枣者,亦不过藉其和营卫,致津液,通表里,而邪去正安也。”

【临床报道】

柴葛解肌汤对发热性疾病属二阳合病或三阳合病者,多有佳效。吴氏将84例病毒感染性发热随机分为治疗组(本方去芍药、桔梗,加板蓝根、重楼)和对照组(病毒唑、抗病毒口服液)。 治疗组42例,初诊体温38.3℃~40℃; 对照组42例,初诊体温38.1℃~40℃。诊断标准为恶寒发热,口苦口渴,眩晕,头身疼痛,项背强痛,胸闷,便秘,舌红苔黄或腻,脉弦滑或滑数;腋窝体温测定≥38℃。排除慢性病的发热。结果:治疗组2天内退热至正常者22例(52.4%),5天内退热至正常者19例(45.2%),8天内体温未降至正常者1例(2.4%),治愈率97.6%。对照组2天内退热至正常者11例(26.2%),5天内退热至正常者21例(50%),8天内体温未降至正常者10例(23.8%),治愈率76.2%。经统计学处理(X2检验),两组2天内退热率与治疗率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吴少英. 柴葛解肌汤治疗病毒感染性发热42例。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1;17(5):21]

柴葛解肌汤对流行性感冒辨证属外寒内热者,效果颇满意。杨氏选择初发(病程在一天内)症状和体征较为一致的流感病例20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柴葛解肌汤加味)101例,对照组(病毒唑、清开灵、百服灵等以及对症治疗)105例。206例中,发热191例(93%),全身疼痛181例(88%),畏寒164例(80%),咽痛103例(50%),咳嗽53例(26%)。疗效标准:服药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内完全退热和临床症状改善者分别判为显效、有效和无效。结果:治疗组101例中,显效88例,占87%,有效9例,占9%,无效4例,占4%;对照组105例中,显效18例,占17%,有效39例,占37%,无效48例,占46%。经显著性检测,P<0.01,有显著性差异。[杨华.柴葛解肌汤加味治流行性感冒101例。中国中医急诊 2000;9(3):132]

【实验研究】

小鼠热板法实验发现,小鼠口饲13.5g/kg柴葛解肌汤后60分钟,痛阈值提高48.4%;90分钟后,提高74.2%,表明本方有较好的镇痛作用。[沈映君,等.解表方药研究的思路与实践,中医杂志.1992;(5):51]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205.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治神经衰弱医方大全

    神经衰弱多因患者长期受有精神创伤或突然受到某种精神刺激而造成的一种神经官能性疾病,主要症状为失眠、心悸、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头昏痛、易烦躁、食欲不振等。常用的临床有效偏方、秘…

  •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导读:本文详细论述了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土茯苓在临床中的运用,土茯苓的食用方法等知识。本站之前发布了2篇名医重用土茯苓的相关文章,大家可以通过以下链接访问阅读: 1、重用土茯苓可治…

  • 韭菜籽治小儿遗尿

    药物:韭菜籽、面粉适量。用法:将韭菜籽研末,与白面粉加水做成饼,蒸熟食用。

  • 早期肝硬化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肝脾血瘀,水湿内困。【治法】疏肝理脾,行气活血。【方名】舒肝饮。【组成】鳖甲16克,丹参13克,茯苓13克,白术10克,当归身10克,白芍10克,泽泻10克,…

  • 中医如何治疗无精子症

    无精子症又分真性无精子和假性无精子。真性无精子患者,有的毫无自觉症状,性生活正常,婚后多年不育而检查或睾丸1活检发现无精子,此症不能治愈,必须女方接受人工受精方得孕育。但亦有久病虚…

  • 清气化痰丸组成与功效

    清气化痰丸 出自《医方考》 【组成】 陈皮去白 杏仁去皮尖 枳实麸炒 黄芩酒炒 瓜蒌仁去油 茯苓各一两(各30g) 胆南星 制半夏各一两半(各45g) 【用法】 姜汁为丸。每服6g…

  • 小儿佝偻病的秘方

    简称佝偻病,俗称软骨病,是小儿常见病。其原因是维生素D不足引起全身性钙、磷代谢失常和骨骼改变。大多发生于1岁以内的生长发育迅速、早产、双胎和人工喂养的小儿。表现为骨骼生长发育障碍和…

  • 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方四

    方名:固冲汤【功能主治】功能益气养血,调经摄血。主治更年期功血及月经过多伴继发贫血者。【处方组成】熟地30克、枣皮30克、黄芪30克、白术30克、白芍25克、龙骨45克、牡蛎45克…

  • 健乳完肤汤:治疗乳头皲裂的验方

    功用:滋补强壮,防止感染。 主治:乳头皲裂。 处方:棉芪30g,党参20g,当归30g,杞果15g,辽五味子15g,寸冬15g,野菊花30g,金银花30g,炙甘草15g,桂元肉15…

  • 仙鹤草的功效与作用,仙鹤草的临床应用

    仙鹤草始载于《图经本草》。《本草纲目拾遗》言其有“疗吐血各病……疟疾、喉痹、闪挫、肠风下血、崩痢、食积、黄疽、疗肿痛疽、肺痈、乳痈、痔肿”的功效。笔者在治疗小儿疮积、小儿虚汗及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