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的组成,加减及功效

补阳还五汤,源于医家王清任所著的《医林改错》。具有补气、活血、通络等功用。由生黄芪四两、当归尾二钱、赤芍一钱半、地龙一钱、川芎一钱、红花一钱、桃仁一钱组成。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以大补元气为主,活血通络为辅,开创补气活血之先河。该方原为治疗中风后遗症而设。2008~2010年期间,笔者临证中尝用此方,随症加减,活用本方,扩展应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房室传导阻滞、脑梗塞和闭经等多种病症,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唯疏于全面收录,现将资料较为完整的4则案例,作一介绍,以供同道参考。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功效

1 面神经麻痹

张某,女,40岁,2008年9月1日初诊。

患者因睡觉吹电风扇,次晨醒后,发现左眼流泪、闭合不能,口角歪向左侧。右侧鼻唇沟变浅,经某医院诊为面神经麻痹,先经抗炎、扩血管等治疗近1月,效果不显着,经加用中药、针灸等治疗月余,仍无明显进展,遂来我科治疗。症见:面色萎黄、口眼歪斜、舌淡、苔薄润、脉细、按之无力、平素体质虚弱,易感冒,症属气虚邪中,脉络痹阻,拟补阳还五汤加味。药用:生黄芪60g,桃仁、红花、赤芍各9g,葛根、当归尾各12g,白附子、地龙各10g,全蝎(研末吞服)3g,水煎湿服,连服5剂,右眼睑已能闭合,鼻唇歪斜基本恢复,续以原方去全蝎,再进7剂,面瘫基本恢复。

按: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瘫”,多为络脉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面目,以致经气阻滞,筋脉失养,纵弛不收,本案久治乏效,实为气虚邪侵,络脉痹阻所致,经投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加以葛根、白附子、全蝎祛风通络,诸药配伍,共使正气回复,驱邪外出。

2 房室传导阻滞

王某,女,58岁,2009年8月3日诊。

患者因劳累过度,情志失畅而心悸、气短,有时胸闷刺痛,头昏乏力,失眠纳差,脉沉迟,心率:40次/分,心电图示:3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肌供血不足。住人本院诊治,经用阿托品口服乏效,后改用异丙基肾上腺素1MG,静滴,配合能量合剂,营养心肌l周后,心率46次/分,停药后,心率减慢至42次/分,改为中药施治。刻诊:心悸气短,面色发白,头昏乏力,胸闷隐痛,脉沉细迟结(心率:42次/分),舌质淡,见有多处瘀斑、苔薄白,证属气虚血瘀,清阳痹阻,治当益气活血,通阳复脉,方选补阳还五汤合生脉饮加减。药用:生黄芪、丹参各60g,当归尾,川芎、红花、桃仁、五味子、制附片、麦冬各10g,太子参,广郁金各15g,水煎服,4剂后胸痛消失,诸症悉减。复查心电图示:心率达56次/分,唯胸部饱胀感,于原方中加鸡肉金15g,牡蛎30g(先煎),先后以本方调服月余,诸证消失,心率:60次/分,出院后随防半年,情况良好。

按:房室传导阻滞属于中医“心悸”、胸痹”范畴,分析其病因为脏气机逆乱,常因劳倦,情志不畅而诱发,病机为本虚标实。本病治疗以温养心肾、通阳复脉为主,盖益气温阳、活血通脉,有助于血脉畅通、滋阴养血,以达脉充心旺。经去“善补阳者,阴中求阳”,正是如此,不仅提供心脏传导机能的物质基础,并可增强阳气的化生。

3 脑梗塞

陈某,男,74岁,2009年12月4日初诊。

患者于1天前早晨,发现右侧肢体乏力,口眼歪斜,言语欠清,伴头目昏眩,来院急诊,以“脑血管意外”留观。口角右歪,右手握力1级,右下肢肌力1级。血酯分析:总胆固醇6.4mmot/L,高密度胆固醇1.2mmol/L,甘油三酯4.1mmol/L,头部CT扫描示:右叶脑梗塞。舌黯,苔薄白,脉弦涩。证属:气虚血瘀,风中经络,脉络痹阻,筋脉失养,治宜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方选补阳还五汤增损。药用:生黄芪45g,丹参、当归尾赤芍、桃仁、红花、泽兰、地龙各10g,三七3g(杵)、天麻、南星、石菖蒲各9g,10剂后,右侧肢体活动明显改善,言语较前畅利,头昏减轻。于原方去天麻、南星、石菖蒲,加续断、牛膝、杜仲各15g,继服10剂,诸恙明显改善,症情基本痊愈,随访半年,未见反复。

按:脑梗塞为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属中医的“中风”范畴。究其发病原因不仅与血管壁病变有关,还和血液的流变异常密切相关,血液的浓、粘、凝、聚是导致脑梗塞和脑供血不足的主要因素。中医认为,营血能在体内流注循环,濡养脏腑,四肢百骸,发挥生理功能,全赖气的推动、温煦、固摄、气化诸作用。正如周学海云:“气虚不足推血,则血必有所瘀”。明确指出正气亏虚,鼓动无力,脑脉瘀阻,筋脉失养为导致本病的原因所在。鉴于存在这样的因果关系,则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乃是本病的根本治则。笔者选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方中重用黄芪补气行血为主药。现代研究表明:黄芪还具有抗凝血、扩张血管和改善微循环的功能,配以当归尾、赤芍、川芎、桃仁、丹参、三七以活血通络,再配以泽兰既活血,又利尿,从而消除脑水肿,改善血液循环,有利脑细胞功能之恢复。本方补中寓散,散中寓补,结构严谨,药简力专,故疗效满意。

4 闭经

李某某,33岁,2009年7月4日初诊。

患者10个月未来月经,下腹部坠胀而痛,带下量多,遂来求治。诊见:形体肥胖,结婚2年,经期太多错后,月经量少,一直未孕,精神欠振,烦躁易怒,舌质紫黯,苔白腻,脉细滑,妇科检查,诊为“附件炎”。中医辩证为:气虚血瘀,痰浊阻络,治拟补气活血,化痰通络,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药用:生黄芪40g,五灵脂,当归尾,茯苓、地龙、川芎、白术各10g,赤芍、桃仁、桂枝、制香附各8g,每日1剂。10剂后,下腹部胀痛减轻,精神好转,症情得缓。续服原方6剂,月经来潮,经量中等,血色紫黑,情志稳定。随防一年,未发生闭经,于2011岁末,喜得一子。

按:闭经多由思虑伤脾,饮食劳倦,脾虚失职,不能推动气血运行,导致气滞血瘀,瘀血闭阻冲任所致。脾虚失运,湿聚成痰,痰浊阻络,又可加重闭经。总之,气虚,血滞,痰浊是导致闭经的主要病机。故益气,活血,化痰,通络为治疗本病的基本法则。补阳还五汤具有较好的补气、活血、通经之功效,笔者参入温化痰浊之品,以达气旺而血行,瘀祛则络通,月经亦自行。

5 结语

补阳还五汤在内科病证中应用,是极其广泛的。治疗范围远远超过方剂学中的主治适应症。笔者在长期临证中体会到:首先应抓主证,结合兼证,贵在加减灵活运用,凡见气虚,血瘀病机,只要审证求因,掌握辩证施治的原则,均可收到较好疗效,但见阴虚血热者,则忌用。

笔者深感本方寓意深刻,理法严谨。剖析该方:补气药与活血祛瘀药配伍应用。黄芪生用、重用则力专而性走,周行全身,大补元气而起痿废;配以归尾、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等多种活血祛瘀药(每种药物剂量较小),表明本方使用祛瘀药物之目的,在不在于逐瘀,而在于活血以通血络,期所以用大剂量黄芪为主药的目的,就是以补气来行血通络。

本文诸病症且然不同,但究期病机则一致,皆为气虚血瘀所致,因药证相符,故病疾得愈。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368.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羊奶鸡蛋羹

    羊奶鸡蛋羹:羊奶250毫升,鸡蛋2个,冰糖50克。用清水适量将冰糖煮溶,倒入羊奶煮沸,打入鸡蛋,搅拌均匀煮沸,即可食用。

  • 金银花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金银花的副作用

    本文为大家详细介绍金银花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金银花的副作用,金银花泡茶喝的功效与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金银花的功效与作用2   金银花的副作用2.1   金…

  • 黄药子有消肿软坚,理气通络之效

    黄药子为凉血解毒消肿之品,并有抗癌作用,汪机的《外科理例》中气颈一节曾用本品作为气颈除根要药,本人临床上用于坚结肿块病例每多内消,所治患者经用黄药子后的症状改善,可能与黄药子的投服…

  • 三金汤加味治疗胆囊炎

    主治:胆囊炎。 处方:海金沙、鸡内金、金钱草、茵陈各15克,枳壳、台乌药、焦山栀各9~12克,乳香、没药、延胡索、细辛各6克,生大黄3~6克。 用法:水煎服,日1剂。属肝胆湿热型加…

  • 内托解毒汤:消肿软坚,托毒外出

    功用:补益气血,消肿软坚,托毒外出。主治:疮疡属正虚邪实、脓腐不易外泄者。 处方:棉芪50g,人参10g,当归30g,白芍20g,杞果15g,川芎10g,金银花50g,野菊花40g…

  • 囊肿性痤疮中药方剂

    中医处方(一)【辨证】脾胃积热,熏蒸于肺,日久痰瘀积聚成疮。【治法】凉血精热,消痰软坚。【方名】加味化瘀清坚汤。【组成】大生地30克,粉丹皮9克,京赤芍9克,蒲公英15克,蚤休9克…

  • 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急性扁桃体腺炎疗效分析

    【摘要】 大柴胡汤治疗本病56例,其中男32例,女24例;病程在24小时以内者21例,25-72小时者36例。初诊体温最高40.3℃,最低37.4℃;化验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升高69.…

  • 安神药粥五方

    养血安神片【药品名称】品名:养血安神片汉语拼音:YangxueAnshenPian【性状】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黑棕色;气微,味苦、涩。【主要成份】仙鹤草、墨旱莲、鸡血藤、地…

  • 五味子治疗咳喘的临床经验

    五味子治咳喘,由来久矣。远自仲景,近迄天士,历代大家鲜有不用之者.然五味子虽为咳喘妙药,并非适用于所有病人。宜者用之,效可立见;不宜者服之,害亦匪浅。故于宜与不宜之间,须究心焉。清…

  • 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虚寒下痢

    冯某,女,36岁,剑阁某医院医生。初诊:1978年8月。始病时,全身恶寒,欲呕,腹痛,日下痢红白脓冻10余次,里急后重。自服白头翁汤,肌注庆大霉素、青霉素后,疗效不显。病已两月,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