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汤医案分析

【组成】当归24g 川芎9g 桃仁6g 炮姜 炙甘草各2g

【主治】产后瘀血,复感外寒。症见恶露不行,小腹冷痛,舌淡,苔白滑,脉细而涩。

【病案】郭某某,女,24岁。妊娠三月,忽然小腹抽痛不止,起卧不安,痛时嘴唇发白,时感小腹下坠,腰部憋胀,直至下部点滴出血,终于胎坠而小产。小产后,头昏眼涩,气息不足,次日小腹阵阵抽痛,痛时下部少量出血,延至三四日,仍然如此,医院检查为“胎盘残留”。动员做刮宫手术。患者要求中药治疗。余诊之脉仍有滑象,认为此小产后妇人气血俱虚,恶露存留未净,便以生化汤加五灵脂9克、蒲黄9克、枳売9克、桂枝9克、元胡9克、草红花6克,令取三剂。药后疼痛止,恶露行。第四日下血稍多,且有血块和纤维状物数片,之后逐日康复。(摘自《名方广用》)

【分析】“小产后,头昏眼涩,气息不足”,此为小产之后,伤血耗气所致。“小腹阵阵抽痛,痛时下部少量出血,延至三四日,仍然如此”,此时虽还不能诊断为恶露不绝,但考虑到医院检查为“胎盘残留”,且其脉象仍有滑象,说明“恶露存留未净”,如不采取治疗,以后很可能发展成为恶露不绝,故以化瘀生新,温经止痛之生化汤为主,加五灵脂、蒲黄以化瘀止血定痛,枳壳、元胡索、红花以行气活血止痛,桂枝以温经散寒通脉。经过以上治疗,“第四日下血稍多,且有血块和纤维状物数片”,说明残留之胎盘已排出,故“之后逐日康复”。

此处患者虽未诉有冷痛,亦未见明显感受外寒之象,但为何还用炮姜、桂枝等温热散寒之品呢?因为产后(包括小产)患者多伤血耗气,气有温煦功能,气伤则温煦作用下降,这也符合民间的俗话:“产前一团火,产后一盆冰”。故在治疗产后病时,除非恶露臭秽,一般均宜加用温热散寒之品以散寒助阳。另外,在服用生化汤时,可加用黄酒以加强活血作用,而童便由于多数患者难以接受,常弃而不用。

——本文摘自《方剂学案例分析》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430.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常用的润肤方8

    鹅肉750克,龙眼肉50克,生姜、葱各15克,土豆150克,料酒40克,精盐5克,糖色、酱油各10克,胡椒粉、味精各2克,菜油750毫升(实耗75毫升),肉汤15200克。将鹅肉洗…

  • 健骨强腰方19

    净山鸡1只(约重500克)、板栗200克,葱段3克,姜片2克,白糖50克,酱油15克,精盐5克,味精3克,绍酒30克,湿淀粉15克,清汤50克,花生油750克(约耗100克),花椒…

  • 治斑秃的单方验方

    ⑴川芎5克,首乌20克,桃仁30克,打碎、泡开水代茶饮服,配何外用药治疗。⑵茯苓粉:每日2次,每次6克或临睡前10克吞服,或用茯苓批煎水内服亦可,效颇佳。⑶雷公藤、首乌为主制成合剂…

  • 补中益气汤配方,方歌,补中益气汤的功效与临床运用

    补中益气汤,出自于(宋)金元时代李杲著的《脾胃论》一书。李杲,字东垣。金元时代四大名医之一,与刘完素、张子和、朱丹溪被后人称为金元四大家。他认为治疗疾病应该注意健补脾胃,并创立了“…

  • 泻心饮

    组成:生地30克,木通30克,生甘草6克,川连3克,知母9克,黄柏9克,女贞子15克,墨早莲15克,龟版9克,生熟谷芽各15克。主治:溃疡生于舌者。用法:水煎服。

  • 炙甘草汤组成,方歌方解,医案分析,功效与作用

    本文目录 1 【炙甘草汤组成】2 【炙甘草汤方歌】3 【炙甘草汤方解】4 【炙甘草汤主治】5 【炙甘草汤医案】6 【医案分析】7 《邓中甲方剂学讲稿》中关于炙甘草汤的论述7.1 适…

  • 《药到病除:独特用药治病绝招》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药物篇,主要介绍50余种常用中草药的特殊用法,重点介绍使用方法,并附临床报道。下篇为治疗篇,以病为纲,介绍了130余种常见病证的特殊用药方法,侧重于药物组成与…

  • 甘草干姜汤临床新用

    甘草干姜汤功用:温肺暖胃,益气摄津。 方药组成:甘草4两(炙),干姜2两(炮)。   经方方论 本方以甘草、干姜二味组成,药虽少,配伍恰当。从药物的性味来看,甘草味甘性温,甘缓益气…

  • 七月感冒

    (1)未成熟的杨桃5个压汁、人参粉1钱,1次服完,功效神奇。(2)未成熟的蕃石榴5个,川芎3钱、水2碗,下锅滚10分钟,一服见效。

  • 咳嗽效验方-1

    1.萝卜葱白风寒咳嗽萝卜1个,葱白6根,生姜15克。用水三碗先将萝卜煮熟,再放葱白,姜,煮剩一碗汤。连渣一次服。宣肺解表,化痰止咳。治风寒咳嗽,痰多泡沫,伴畏寒,身倦酸痛等。2.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