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毒散的组成功效与主治

【方歌】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来源】《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各6g,甘草3g,以上为小儿量。

【用法】加生姜、薄荷少许,水煎服。(原方为末,每服二钱,入生姜、薄荷煎服。)

【功用】发汗解表,散风祛湿。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气虚证。症见恶寒高热,无汗,头项强痛,肢体酸痛,胸膈痞闷,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舌苔白腻,脉浮,按之无力。

  败毒散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湿邪而兼有正气亏虚,以恶寒高热、肢体酸痛、无汗、脉按之无力为辨证要点。本方亦治下痢初起而有上述主治表证者。清代名医喻嘉言称此法为“逆流挽舟”法。

2.辨证加减:若正气未虚,而表寒较甚者,去人参,加荆芥穗、防风以祛风散寒;气虚明显者,可重用人参,或加黄芪以益气补虚;湿滞肌表经络、肢体酸楚疼痛甚者,可酌加威灵仙、桑枝、秦艽、防己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咳嗽重者,加苦杏仁、白前止咳化痰;痢疾之腹痛、便脓血、里急后重甚者,可加白芍、木香以行气和血止痛。

3.使用注意:方中药物多为辛温香燥之品,外感风热及阴虚外感者均忌用。若时疫、湿温、湿热蕴结肠中而成之痢疾,切不可用。

4.现代运用:常用于治疗感冒、支气管炎、过敏性皮炎、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症等属于气虚外感风寒夹湿者。

逆流挽舟:是喻嘉言用此方治疗痢疾初起而有风寒湿表证的一种治法。对于表邪内陷入里而成之痢疾,治疗上用此方疏散表邪,使内陷的邪气还从表(外)而出,表气疏通,里滞亦除,其痢自止,好像在逆流中挽舟上行,故称“逆流挽舟"

  败毒散方解

君:羌活、独活——发散风寒,祛湿止痛,以祛一身上下之风寒湿邪。

臣: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柴胡——解肌发表。

佐:桔梗——宣通肺气,化痰止咳。

前胡——宣利肺气,化痰止咳。

枳壳——行气宽胸,消痰除满。

生姜、薄荷——辛散解表而和中。

茯苓——健脾渗湿,以治生痰之源。

人参——益气扶正以驱邪外出,散中有补,不致耗伤真元。

使:甘草——调和药性。

配伍特点:方中以辛温之药外散风寒湿,扶以人参驱邪外出,散中有补,防邪气内陷。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903.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冬瓜肉蒸包

    [原料]面粉850克,面肥150克,猪肉100克,冬瓜750克,酱油14克,姜10克,葱10克,盐8克,味精3克,香油5克,碱适量。[制法]面粉加面肥、温水适量揉匀,待发酵后加碱揉…

  • 产后病方十二

    山楂糕300克,淀粉、精白面粉各50克,白糖150克,蜂蜜30克,植物油500克(实耗50克)。淀粉、面粉加水调成糊,山楂糕切成手指粗条放入糊中抓匀,将其逐个下入烧至六七成熟的植物…

  • 哮喘病的中医治疗方法,平喘中药椒目有良效

    哮喘病是常见病、多发病。陈老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专科门诊诊病时,常目睹哮喘急性发作之患者痛苦异常,迫切需要有速效的平喘药以解除痛苦。但鉴于常用之中西药物如洋金花、麻黄、氨茶碱、肾…

  • 鼻咽癌方七

    瘦猪肉、山楂、面上柏各50克。加水1500毫升,煮熟后吃肉喝汤,每日1剂,连用7天,为1疗程,休息3天后再用,可服用10疗程。本方扶正抗癌,适用于鼻咽癌。

  • 食疗法防治黄褐斑

    黄褐斑,亦称肝斑、蝴碟斑,是一种常见的色素沉着性疾病。黄褐斑多与内分泌,特别是性激素失调有关,最常见于生殖活动期的妇女。黄竭斑形成的原因很多,当人体肝脏或肾脏功能不佳而又过多接受紫…

  • 治疗肺结核的偏方2

    北沙参、麦冬、百合、白及、元参、栀子各10克,百部、生地、丹皮各12克,夏枯草、仙鹤草、藕节各15真。[制用法]水煎服。[适应证]阴虚火旺证。

  • 蒜酒治便秘

    具体做法是:取大蒜瓣250克,用50度左右的白酒500毫升,浸泡一周。然后每天饮服一小杯,约25毫升,每次同时吃下两至三个蒜瓣。如此长期治疗,病情有了好转。(此经验仅供参考)

  • 肾功能低下,气血两虚的中医治疗验方

    脾肾亏极气血虚,面色苍白倦无力。心慌汗出食不振,或有浮肿舌淡白。脉象沉细肾功低,严重贫血尿蛋白。益肾补血参苓芪,白术阿胶鹿角胶。当归金樱紫河车,五味杜仲地百合。 方药: 党参10g…

  • 抗衰老滋补方10

    银耳、黑木耳、侧耳(均为干晶)各10克,冰糖30克。将三耳泡发,洗净,去杂,放人碗中,加冰糖和适量水,上笼蒸1小时,熟透;可分次或1次食用,日2服。本方滋阴,补肾,润肺,适用于肾阴…

  • 《用药杂谈》

    内容简介本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用药心得,系作者广纳先贤经验及自身临床体会的结晶;第二部分为试药心得,是作者效仿张锡纯亲身体察药性的总结,内容更为丰富具体,填补了当代同类内容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