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补黄芪汤组成,方歌,功效主治,临床应用医案

【组成】炙黄芪 麦冬各15g 人参 熟地 茯苓 炙甘草各6g 白芍药 当归 川芎 远志 官桂各3g 姜、枣各10g

【方歌】内补黄芪地芍冬,参苓远志加川芎,当归甘草官桂并,力补痈疽善后功。

【主治】痈疽溃后,气血皆虚,溃处作痛,倦怠懒言,间或发热,经久不退,脉细弱,舌淡苔薄等症。

【病案】王某,男,40岁,于1991年10月3日以左胫骨开放性骨折入骨科,行骨折复位,清创缝合术后7天拆线,见患者伤口愈合差,范围约3cmX4cm,脓液黄绿色,给予抗炎治疗。局部换药治疗5天后,脓液变少,又同法治疗10余天后,伤口范围未明显缩小,表面灰白,脓液清稀,自诉头昏眼花,神疲乏力,查舌质沉,苔薄白脉虚。即停内服抗生素,外敷生肌玉红膏等治疗,给予局部清洁,内服内补黄芪汤加银花、连翘各15g,1日1剂,2剂后,患者自觉患肢发热,换药见伤口新鲜,范围明显缩小。3天伤口结痂,痂脱而愈。 (摘自《甘肃中医》)

【分析】皮肤溃破久不愈合,在临床上多施以外治法及抗菌消炎。但是西医的抗生素用久有伤及机体阳气的副作用,由此例患者就可以看出患者在用抗生素一段时间后明显出现中医所说的虚证:"脓液清稀,自诉头昏眼花,神疲乏力,查舌质沉,苔薄白脉虚”,而且可以看出患者是纯虚无实的表现。

此例患者因久病而致气血俱虚,伤口久不愈合,笔者通过对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治指导临床,采用内补黄芪汤加减治疗,收到满意效果。明·陈实功《外科正宗》曰:“本方治痈疽发背,诸疮已破后,虚弱无力,体倦懒言,精神短少,饮食无味,自汗口干,脉涩不睡,并效”。明·周文秉《外科集验方》曰:“治诸疮肿发背已破后虚弱无力,体倦,懒言语,食无味,少睡脉涩,自汗口干并宜服之”。方中人参、茯苓、甘草、熟地、当归、白芍、川芎以补气养血合八珍汤之意;黄芪、肉桂益气助阳,收阳生阴长之效;重用大量黄芪可以托疮生肌,促进疮面愈合,麦门冬养心除烦,护阴以配阳;远志宁心安神,“长肌肉……治一切痈疽”;银花、连翘清热解毒,为治疗疮疡的常用药物。方中诸药调配,气血双补,阴阳并调,再佐以清热解毒之品,共使腐去肌生而痊愈。

——本文摘自《方剂学案例分析》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935.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食管癌方二十一

    八角莲10克,八月札30克,急性子、半枝莲各15克,丹参12克,青木香10克,生山楂12克。每日1剂,水煎服。本方为安徽安庆市人民医院治疗食管癌的验方,功能理气活血化痰。

  • 润肺止咳药膳

    百合小米粥50克鲜百合,配小米100克,冰糖50克。将小米熬煮八成熟时,放入百合及冰糖熬煮成熟,午餐及晚餐食用,对于肺燥干咳有食疗功效。蜂蜜百合汤10克百合,配蜂蜜25克。将百合洗…

  • 参芪四物汤加味治疗低热

    气浮外越血液亏,头晕眼花小劳热。心悸怔忡胁亦痛,月经涩少或闭经。失眠多梦面无华,指甲干黄沉细脉。补养心肝益气血,参芪四物加味医。参芪归芎芍熟地,术草五味酸枣仁。 方药: 参芪四物汤…

  • 风泪散:治疗迎风流泪的中医验方

    功用:除肝风,清肝热。 主治:迎风流泪。 处方:黑木耳30g,木贼15g。 制法:共为细末,过箩即成,装瓶备用。 用法:每服6g,每日2次,早晚饭后用热黄酒送下,连服2~4天,即可…

  • 撮风散加减治疗新生小儿破伤风

    新生小儿破伤风,周至俗名“四六”风。断脐不当风邪入,四至七天口唇青。吮乳不力呈撮口,颈项强直四肢抽。口眼牵引面苦笑,牙关发紧角弓张。祛风定抽双钩藤,朱砂僵蚕麝蜈蚣。南星防风白附子,…

  • 治疗感冒的偏方7

    生姜2片,茶叶3克,红糖10克,食醋3毫升。[制用法]上药放在茶杯内,沸水冲泡5分钟后内服,每日3次。[适应证]风寒感冒。

  • 真人养脏汤(纯阳真人养脏汤)方歌,组成与功效

    真人养脏汤(纯阳真人养脏汤) 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人参 当归去芦 白术焙 各六钱(各18g) 肉豆蔻面裹,煨,半两(15g) 肉桂去粗皮 甘草炙各八钱(各24g) …

  • 小儿急性黄疸性肝炎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湿热内蕴,中焦失和,胆汁外溢,发为黄疸。【治法】清热利湿,健脾消食。【方名】茵陈蒿汤加减。【组成】茵陈15克,金钱草9克,栀子6克,大黄6克,焦山楂9克,神曲…

  • 《中草药现代研究(第1卷)》

    内容简介本书为医科院药物研究所总结近10年科研成果的专著,内容包括各研究项目的立题背景、研究思路、实施路线、技术方法、研究结果等,对我国新药创制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 洁齿方四

    水石、白石英、石膏各30克,细辛、朱砂、沉香各15克,川升麻、钟乳各30克,麝香、丁香各0.3克。诸药捣细过筛为散,研令匀。每日早晨及夜间用以揩齿。本方令齿光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