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补黄芪汤组成,方歌,功效主治,临床应用医案

【组成】炙黄芪 麦冬各15g 人参 熟地 茯苓 炙甘草各6g 白芍药 当归 川芎 远志 官桂各3g 姜、枣各10g

【方歌】内补黄芪地芍冬,参苓远志加川芎,当归甘草官桂并,力补痈疽善后功。

【主治】痈疽溃后,气血皆虚,溃处作痛,倦怠懒言,间或发热,经久不退,脉细弱,舌淡苔薄等症。

【病案】王某,男,40岁,于1991年10月3日以左胫骨开放性骨折入骨科,行骨折复位,清创缝合术后7天拆线,见患者伤口愈合差,范围约3cmX4cm,脓液黄绿色,给予抗炎治疗。局部换药治疗5天后,脓液变少,又同法治疗10余天后,伤口范围未明显缩小,表面灰白,脓液清稀,自诉头昏眼花,神疲乏力,查舌质沉,苔薄白脉虚。即停内服抗生素,外敷生肌玉红膏等治疗,给予局部清洁,内服内补黄芪汤加银花、连翘各15g,1日1剂,2剂后,患者自觉患肢发热,换药见伤口新鲜,范围明显缩小。3天伤口结痂,痂脱而愈。 (摘自《甘肃中医》)

【分析】皮肤溃破久不愈合,在临床上多施以外治法及抗菌消炎。但是西医的抗生素用久有伤及机体阳气的副作用,由此例患者就可以看出患者在用抗生素一段时间后明显出现中医所说的虚证:"脓液清稀,自诉头昏眼花,神疲乏力,查舌质沉,苔薄白脉虚”,而且可以看出患者是纯虚无实的表现。

此例患者因久病而致气血俱虚,伤口久不愈合,笔者通过对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治指导临床,采用内补黄芪汤加减治疗,收到满意效果。明·陈实功《外科正宗》曰:“本方治痈疽发背,诸疮已破后,虚弱无力,体倦懒言,精神短少,饮食无味,自汗口干,脉涩不睡,并效”。明·周文秉《外科集验方》曰:“治诸疮肿发背已破后虚弱无力,体倦,懒言语,食无味,少睡脉涩,自汗口干并宜服之”。方中人参、茯苓、甘草、熟地、当归、白芍、川芎以补气养血合八珍汤之意;黄芪、肉桂益气助阳,收阳生阴长之效;重用大量黄芪可以托疮生肌,促进疮面愈合,麦门冬养心除烦,护阴以配阳;远志宁心安神,“长肌肉……治一切痈疽”;银花、连翘清热解毒,为治疗疮疡的常用药物。方中诸药调配,气血双补,阴阳并调,再佐以清热解毒之品,共使腐去肌生而痊愈。

——本文摘自《方剂学案例分析》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935.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胃癌方九

    藻、海带、丹参各15克,牡蛎、瓦楞、白花蛇舌草、铁树叶各、蒲黄炭、仙鹤草各20克,夏枯草、赤芍、白芍各12克,当归、白及各10克,青陈皮各12克,木香9克,山楂、神曲、谷芽、麦芽各…

  • 抗衰防老方5

    活甲鱼1只,虫草10克,红枣20克。将甲鱼切成4大块,放人锅中煮沸,捞出,割开四肢,剥去腿油,洗净;虫草洗净,红枣用开水浸泡。甲鱼放入汤碗中,上放虫草、红枣、加料、酒、盐、葱节、姜…

  • 三鲜汁可增白皮肤

    [组成]鲜藕节500克,鲜萝卜500克,鲜旱莲500克,冰糖适量。[制法与用法]将以上三品捣烂,用干净纱布包好取汁,加冰糖适量,即可饮用。不拘时。[功效与应用]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 宫颈癌方五

    泽漆100克,鸡蛋3个。加水适量,泽漆与鸡蛋共煮,煮熟后吃蛋喝汤,每日1剂。本方出自《陕西中草药》适用于宫颈癌。

  •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感冒后咳嗽56例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感冒后咳嗽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感冒后咳嗽不愈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另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感冒后…

  • 荨麻疹方五

    金银花12克,地肤子、芥穗各9克,大黄10克,厚朴、云苓各9克,白芍10克。甘草9克。水煎服,日贝剂,分2次服。本方清热散风,适用于荨麻疹。

  • 化脓性鼻窦炎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肺胃蕴热。【治法】排脓解毒。【方名】排脓清窦汤。【组成】桔梗10克,黄芩10克,浙贝10克,天花粉10克,七叶一枝花10克,金银花12克,苍耳子6克,甘草6克…

  • 抗衰老滋补方6

    燕麦片100克,玉竹15克,蜂蜜适量。玉竹用冷水泡发,煮沸20分钟后取计,再用清水煮沸20分钟取汁;合并2次药汁,加入麦片,用文火熬煮成稠粥,加蜂蜜食用。本方清热熄风,现多用于抗衰…

  • 急性前列腺炎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湿热之邪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治法】清热化湿解毒。【方名】苓薏败酱汤。【组成】土茯苓25克,薏苡仁20克,败酱草20克,王不留行10克,石苇15克,匾蓄1…

  • 妊娠恶阻的主要症状和病机,安胃饮加减治疗妊娠恶阻

    受孕多病因血虚,血液营养胎儿源。胎儿母腹渐增大,气机不畅多痰瘀。孕妇素体脾胃弱,胎气不固肾气虚。临症审因仔细辨,对症施治愈可期。上医治疗妊娠病,治病安胎应并重。须知治病即安胎,却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