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

白果
(《日用本草》)

【异名】灵眼(《太仓州志》),佛指甲(《浙江通志》),佛指柑(《一握坤舆》)。

【来源】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种子。

【植物形态】银杏,又名:鸭脚(《宛陵集》),公孙树(《汝南圃史》),鸭掌树。
落叶乔木,高可达40米。树干直立,树皮灰色。枝有长短两种,叶在短枝上簇生,在长枝上互生。叶片扇形,长4~8厘米,宽5~10厘米,先端中间2浅裂,基部楔形,叶脉平行,叉形分歧;叶柄长2.5~7厘米。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呈下垂的短柔荑花序,4~6个生于短枝上的叶腋内,有多数雄蕊,花药2室,生于短柄的顶端;雌花每2~3个聚生于短枝上,每花有一长柄,柄端两叉,各生1心皮,胚珠附生于上,通常只有1个胚珠发育成熟。种子核果状,倒卵形或椭圆形,长2.5~3厘米,淡黄色,被白粉状蜡质;外种皮肉质,有臭气;内种皮灰白色,骨质,两侧有棱边;胚乳丰富,子叶2。花期4~5月。果期7~10月。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

本植物的根或根皮(白果根)、树皮(白果树皮)、叶(白果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10~11月采收成熟果实,堆放地上,或浸入水中,使肉质外种皮腐烂(亦可捣去外种皮),洗净,晒干。

【药材】干燥的种子呈倒卵形或椭圆形,略扁,长径1.5~2.5厘米,短径1~1.5厘米。外壳(种皮)白色或灰白色,平滑,坚硬,边缘有2条棱线盘绕,顶端渐尖,基部有圆点状种柄痕。壳内有长而扁圆形的种仁,剥落时一端有淡棕色的薄膜。种仁淡黄色或黄绿色,内部白色,粉质。中心有空隙。靠近顶端有子叶2枚或更多。气微,味甘、微苦涩。以外壳白色、种仁饱满、里面色白者佳。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广西、四川、河南、山东、湖北、辽宁等地。

【化学成分】种子含少量氰甙、赤霉素和动力精样物质。内胚乳中还分离出两种核糖核酸酶。一般组成为:蛋白质6.4、脂肪2.4、碳水化物36%,钙10毫克、磷218毫克、铁1毫克%,胡萝卜素320微克、核黄素50微克%,以及多种氨基酸。

外种皮含有毒成分白果酸、氢化白果酸、氢化白果亚酸、白果酚和白果醇。尚含天门冬素、甲酸、丙酸、丁酸、辛酸、廿九烷醇-10等。

花粉含多种氨基酸、谷氨酰胺、天门冬素、蛋白质、柠檬酸、蔗糖等。雄花含棉子糖可达鲜重的4%。

【炮制】白果仁:拣净杂质,除去硬壳。熟白果:取拣净的白果,蒸熟、炒熟或煨熟,去壳。

【性味】甘苦涩,平,有毒。

①《饮膳正要》:"味甘苦,无毒。"

②《滇南本草》:"味甘,平,性寒。"

③《纲目》:"甘苦,平,涩。""熟食小苦微甘,性温,有小毒。"

【归经】入肺、肾经。

①《纲目》:"入肺经。"

②《本草汇言》:"入手太阴、大阳经。"

③《本草再新》:"入心、肺、肾三经。"

【功用主治】敛肺气,定喘嗽,止带浊,缩小便。治哮喘,痰嗽,白带,白浊,遗精,淋病,小便频数。

①《三元延寿书》:"生食解酒。"

②《滇南本草》:"大疮不出头者,白果肉同糯米蒸合蜜丸:与核桃捣烂为膏服之,治噎食反胃,白浊、冷淋;捣烂敷太阳穴,止头风眼疼,又敷无名肿毒。"

③《品汇精要》:"煨熟食之,止小便频数。"

④《医学入门》:"清肺胃浊气,化痰定喘,止咳。"

⑤《纲目》:"熟食温肺益气,定喘嗽,缩小便,止白浊;生食降痰,消毒杀虫;(捣)涂鼻面手足,去皶泡,皯黯,皴皱及疥癣疳匿、阴虱。"

⑥《本草再新》:"补气养心,益肾滋阴,止咳除烦,生肌长肉,排脓拔毒,消疮疥疽瘤。"

⑦《本草便读》:"上敛肺金除咳逆,下行湿浊化痰涎。"

⑧《现代实用中药》:"核仁治喘息,头晕,耳鸣,慢性淋浊及妇人带下。果肉捣碎作贴布剂,有发泡作用;菜油浸一年以上,用于肺结核。"

⑨《山东中药》:"治遗精,遗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捣汁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宜忌】有实邪者忌服。

①《日用本草》:"多食壅气动风。小儿多食昏霍,发惊引疳。同鳗鲡鱼食患软风。"

②《纲目》:"多食令人胪胀。"

【选方】①治鼩喘:白果二十一枚(去壳砸碎,炒黄色),麻黄三钱,苏子二钱,甘草一钱,款冬花三钱,杏仁一钱五分(去皮尖),桑皮三钱(蜜炙),黄芩一钱五分(微炒),法制半夏三钱(如无,用甘草汤泡七次,去脐用)。上用水三钟,煎二钟,作二服,每服一钟,不拘时。(《摄生众妙方》定喘汤)

②治梦遗:银杏三粒。酒煮食,连食四至五日。(《湖南药物志》)

③治赤白带下,下元虚惫:白果、莲肉、江米各五钱。为末,用乌骨鸡一只,去肠盛药煮烂,空心食之。(《濒湖集简方》)

④治小儿腹泻:白果二个,鸡蛋一个。将白果去皮研末,鸡蛋打破一孔,装入白果末,烧熟食。(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⑤治诸般肠风脏毒:生银杏四十九个。去壳膜,烂研,入百药煎末,丸如弹子大。每服三丸,空心细嚼米饮下。(《证治要诀》)

⑥治牙齿虫露:生银杏,每食后嚼一个,良。(《永类钤方》)

⑦治鼻面酒皶:银杏、酒酻糟。同嚼烂,夜涂旦洗。(《医林集要》)

⑧治头面癣疮:生白果仁切断,频擦取效。(《秘传经验方》)

⑨治下部疳疮:生白果,杵,涂之。(《济急仙方》)

⑩治乳痈溃烂:银杏半斤。以四两研酒服之,以四两研敷之。(《救急易方》)

【临床应用】治疗肺结核
对改善症状有一些作用。服药后部分病人的发热、盗汗、咳嗽、气喘、咳血、食欲不振等,可见不同程度的好转。用法:在中秋节前夕,将半青带黄的银杏(选取外表丝毫无损的大颗粒)摘下,不用水洗,亦不去柄,随即浸入生菜油内,浸满100天后即可使用。每日早、中、晚各服1粒(小儿酌减),饭前服,视病情连服1~3个月

【中毒】白果中毒,古代即有记载,近年来亦屡有报告。大多发生在入秋白果成熟季节,因炒食或煮食过量所致。以10岁以下小儿为多,成人偶亦有之。中毒者服食量小儿自7粒至150粒,成人自40粒至300粒不等。中毒出现的时间在食后1~12小时不等。症状以中枢神经系统为主,表现为呕吐,昏迷,嗜睡,恐惧,惊厥,或神志呆钝,体温升高,呼吸困难,面色青紫,瞳孔缩小或散大,对光反应迟钝,及腹痛、腹泻等,白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粒细胞升高。少数病例并有末梢神经功能障碍表现,呈两下肢完全性弛缓性瘫痪或轻瘫,触痛觉均消失。多数患者,经救治可获恢复,但也有少数因中毒重或抢救过迟而死亡。一般认为引起中毒及中毒的轻重,与年龄大小、体质强弱及服食景的多少有密切关系。年龄愈小中毒可能性愈大,中毒程度也愈重;服食量愈多,体质愈弱,则死亡率也愈高。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1018.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开口箭_开口箭的副作用_开口箭有毒性吗

    基础信息 别名:巴林麻、心不干、岩芪、大寒药、万年攀、竹根七、牛尾七、竹根参、包谷七、岩七、石风丹、搜山虎、小万年青、开喉剑、老蛇莲、青龙胆、罗汉七 性味:苦;辛;寒;有毒 功能主…

  • 蓖麻根

    蓖麻根(《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蓖麻的根,植物形态详"蓖麻子"条。 【化学成分】根含反癸烯-2-三炔-4,6,8-酸甲酯、十三烯-1-五炔-3,5,7,9,11…

  • 木鳖根

    木鳖根(《广西中草药》)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木鳖子的块状根。植物形态详"木鳖子"条。 【性味】苦微甘,寒。 【功用主治】消炎解毒,消肿止痛。 【选方】治痔疮疗毒,无名肿毒,淋巴结…

  • 白鲜皮

    白鲜皮(《药性论》) 【异名】北鲜皮(《药材资料汇编》)。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白鲜的根皮。 【植物形态】白鲜(《本经》),又名:白藓(《本草经集注》),白膻、白羊鲜(陶弘景),金…

  • 五色梅根

    五色梅根(《广西中药志》) 【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马缨丹的根。植物形态详"五色梅"条。 【采集】全年可采。挖取根部,晒干或鲜用。 【化学成分】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 【性味】广州…

  • 鲤鱼

    鲤鱼(《本经》) 【异名】赤鲤鱼(《尔雅》郭璞注),赪鲤(《埤雅》)。 【来源】为鲤科动物鲤鱼的肉或全体。 【动物形态】鲤鱼体呈纺锤形而侧扁,背部在背鳍前稍隆起。成鱼大者长达90余…

  • 木芙蓉叶

    木芙蓉叶(《纲目》) 【异名】拒霜叶(《世医得效方》),芙蓉花叶(《普济方》),铁箍散(《湖南药物志》)。 【来源】锦葵科植物木芙蓉的叶片,植物形态详"木荚蓉花"条。 【采集】夏、…

  • 大避债蛾_大避债蛾的功效与作用_大避债蛾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皮虫、大蓑蛾、昂吊虫、袋蛾、袋子虫、吊袋蛾 性味:咸;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生肌敛疮。主痈肿疮毒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蓑蛾科(避债蛾科)动物…

  • 兔子毛

    兔子毛(《内辈古中草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西伯利亚艾菊的全草。 【植物形态】西伯利亚艾菊多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茎直立,上部分枝,基部具多数残留的干叶柄。基生叶2~3回羽…

  • 鹭鸶兰_鹭鸶兰有毒性吗_鹭鸶兰吃多了会有副作用吗

    基础信息 别名:山韭菜、土洋参 性味: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散瘀止痛;止血生肌。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鹭鸶草的根。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