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七

  (论三首 脉证四条 方十六首)

  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何从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曰: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诞沫者何?师曰:为肺痿之病。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

  问曰:病咳逆,脉之,何以知此为肺痈?当有脓血,吐之则死,其脉何类?师曰:寸口脉微而数,微则为风,数则为热;微则汗出,数则恶寒。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荣,吸而不出。风伤皮毛,热伤血脉*。风舍于肺,其人则咳,口干喘满,咽燥不渴,时唾浊沫,时时振寒。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蓄结痈脓,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脓成则死。

  上气,面浮肿,肩息,其脉浮大,不治。又加利,尤甚。

  上气,喘而躁者,属肺胀,欲作风水,发汗则愈。

  肺痿吐涎沫而不渴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诞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甘草干姜汤方

  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炮)

  右口父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射干麻黄汤方

  射干十三枚(一云三两) 麻黄四两 生姜四两 细辛三两 紫菀三两 款冬花三两 五味子半斤 大枣七枚 半夏大者八枚(洗)(一法半升)

  右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

  皂荚丸方

  皂荚八两(刮去皮,用酥炙)

  右一味,末之,蜜丸梧子大,以枣膏和汤取三丸,日三夜一服。

  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

  厚朴麻黄汤方

  厚朴五两 麻黄四两 石膏如鸡子大 杏仁半升 半夏半升 干姜二两 细辛二两 小麦一升 五味子半升

  右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麦熟,去滓,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脉沉者,泽漆汤主之。

  泽漆汤方

  半夏半升 紫参五两(一作紫菀) 泽漆三斤(以东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 生姜五两 白前五两 甘草 黄芩 人参 桂枝各三两

  右九味,口父 咀,内泽漆汁中,煮取五升,温服五合,至夜尽。

  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麦门冬汤方

  麦门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参三两 甘草二两 粳米三合 大枣十二枚

  右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葶苈大枣泻肺汤方

  葶苈(熬令黄色,捣丸如弹子大) 大枣十二枚

  右先以水三升,煮枣取二升,去枣,内葶苈,煮取一升,顿服。

  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喝,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

  桔梗汤方(亦治血痹)

  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

  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

  越婢加半夏汤方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五枚 甘草二两 半夏半升

  右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小青龙加石膏汤方(《千金》证治同,外更加胁下痛引缺盆)

  麻黄 芍药 桂枝 细辛 甘草 干姜各三两 五味子 半夏各半升 石膏二两

  右九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去上洗,内诸药,煮取三升。强人眼一升,羸者减之,日三服,小儿服四合。

  附方

  《外台》炙甘草汤 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方见虚劳中)。《千金》甘草汤 甘草二两*

  右一味,以水三升,煮减半,分温三服。

  《千金》生姜甘草汤 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

  生姜五两 人参三两 甘草四两 大枣十五枚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千金》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 治肺痿吐涎沫。

  桂枝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枚 皂荚二枚(去皮子炙焦)

  右五味,以水七升,微微火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外台》桔梗白散 治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

  桔梗 贝母各三分 巴豆一分(去皮熬,研如脂)

  右三味,为散,强人饮服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者吐脓血;膈下者泻出;若下多不止,饮冷水一杯则定。

  《千金》苇茎汤 治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是为肺痈。

  苇茎二升 薏苡仁半升 桃仁五十枚 瓜瓣半升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苇茎得五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服一升,再服,当吐如脓。

  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方见上,三日一剂,可至三四剂,此先服小青龙汤一剂,乃进。小青龙汤方见咳嗽门中)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181.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11/03/2024
下一篇 01/03/2025

相关推荐

  • 卷上·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五

      (论一首 脉证三条 方十一首)   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

  • 卷上·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三

      (论一首 证三条 方十二首)   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加热无热,口苦…

  • 卷下·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二十

      (证三条 方八首)   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方见利中)。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   妇…

  • 卷上·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六

      (论一首 脉证九条 方九首)   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

  • 卷下·杂疗方二十三

      退五脏虚热,四时加减柴胡饮子方:   冬三月加柴胡八分 白朮八分 陈皮五分 大腹槟榔四枚并皮子用 生姜五分 桔梗七分 春三月加枳实 减白朮共六味 夏三月加生姜三分 枳实五分 甘…

  • 卷下·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二十二

      (论一首 脉证五十四条 方十六首)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方见呕吐中)   妇人伤寒发…

  • 卷上·奔豚气病脉证治八

      (论二首 方三首)   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奔豚气上冲胸,腹…

  • 卷中·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十三

      (脉证九条 方六首)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即吐,下之不肯止。   寸口脉浮而迟,浮即为虚,迟即为劳;虚则卫气不足,劳则荣气竭。   趺阳脉浮…

  • 卷上·痉湿暍病脉诊第二

      (论一首 脉证十二条 方十一首)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痉,为难治。太阳病,发汗太多,因…

  • 卷中·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十七

      (论一首 脉证二十七条 方二十三首)   夫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   先呕却渴者,此为欲解;先渴却呕者,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呕家本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饮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