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藤

黄瓜藤
(《滇南本草》)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黄瓜的茎。植物形态详"黄瓜"条。

【采集】6月采。阴干或鲜用。

【性味】①《四川中药志》:"性平,味淡,无毒。"

②《上海常用中草药》:"苦,平,有小毒。"

【功用主治】利水,解毒。治痢疾,淋病,黄水疮。

①《陆川本草》:"治疮痈,流注。"

②《四川中药志》:"利水、通淋、消胀。"

③《中国药植图鉴》:"治痢疾。"

④《上海常用中草药》:"祛痰镇痉。"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两。外用:煎水洗或研末撒。

【选方】①治黄水疮:黄瓜藤(阴干,火焰存性)、枯矾。为细末,搽疮上。(《滇南本草》)

②治癫痫:黄瓜藤一两。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临床应用】治疗高血压病
以黄瓜藤制剂观察64例(Ⅰ期17例,Ⅱ期46例,Ⅲ期2例),结果显效34例,有效1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2.8%(按1972年全国心血管会议制定的疗效标准)。制剂及用法:㈠流浸膏:每毫升含干燥黄瓜藤与猪毛菜各5分,每次5毫升,日服3次。㈡片剂:每片含干燥黄瓜藤1钱,每次4片,日服3次。疗程30~60天。初步观察,片剂较流浸膏降压作用强。一般无副作用,仅5例服后上腹部有烧灼感,改为食后服症状即减轻或消失;另1例有头晕感觉。

另有用去根、叶的鲜瓜秧半斤,加水500毫升煎取200毫升,每日2次分服(亦可当茶饮);或制成浸膏丸(每丸3克,日服3次,每次1丸)、片剂(每片0.3克,日服3次,每次5~10片)应用。共观察62例,显效(血压降至130/90毫米汞柱,或单用其他降压药无效,并用黄瓜秧制剂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均降20毫米汞柱)28例,有效(收缩压、舒张压持续降10毫米汞柱以上)26例,无效8例。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2092.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棘叶

    棘叶(《纲目》) 【来源】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叶。植物形态详"酸枣仁"条。 【化学成分】含芸香甙、小檗碱、原阿片碱、蜡醇、多量维生素C及苹果酸、酒石酸等。 【药理作用】酸枣叶子具有麻…

  • 石荠乞

    石荠乞(《本草拾遗》) 【异名】鬼香油(《纲目拾遗》),小鱼仙草(《植物名实图考》),香茹草,野荆芥、痱子草(《分类草药性》),土荆芥、野香茹(《福建民间草药》),热痱草(《浙江中…

  • 金鸡尾巴草根

    金鸡尾巴草根(《浙江天舢药植志》) 【来源】为金星蕨科植物针毛蕨或延羽卵果蕨的根茎。 【植物形态】①针毛蕨又名:金鸡尾巴草。多年生草本,高80~150厘米。根茎短而斜上。叶近簇生;…

  • 鸬鹚肉

    鸬鹚肉(《雷公炮炙论》) 【异名】水老鸦(《本草衍义》),摸鱼公(《纲目拾遗》),鱼鹰(《中国动物图谱·鸟类》))。 【来源】为鸬鹚科动物鸬鹚的肉。 【动物形态】鸬鹚体长约80厘米…

  • 山丹花

    山丹花(《纲目》) 【异名】山豆子花(《山东中草药手册》)。 【来源】百合科植物山丹的花蕾,植物形态详"山丹"条。 【性味】①《纲目》:"甘,凉,无毒。" ②《医林纂要》:"甘咸,…

  • 白花菜_白花菜的功效_白花菜可以做汤吗

    基础信息 别名:羊角菜、屡析草、臭花菜、臭豆角、猪屎草、五梅草、白花仔草 性味:辛;甘;平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清热解毒。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淋浊;白带;疟疾;痢疾;痔疮;蛇虫咬…

  • 橘根

    橘根(《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种橘类的根。植物形态详"橘"条。 【采集】9~10月采收。 【性味】《重庆草药》:"味苦辛,性平,无毒。" 【功用主…

  • 玉芙蓉

    玉芙蓉(《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为仙人掌科植物仙人掌的肉质茎中流出的浆汁凝结物。植物形态详"仙人掌"条。 【采集】4~8月,当仙人掌汁液充盈时,选择生长茂盛的仙人掌树,割破外皮…

  • 山驴骨

    山驴骨(《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牛科动物鬣羚的骨胳。 【动物形态】鬣羚,又名:驴羊(《广志》),山驴(《唐本草》),苏门羚、山羊、明鬃羊。 身长1.4~1.7米,尾长9~11厘…

  • 毛冬瓜

    毛冬瓜(《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异名】白洋桃、白毛桃、白葡萄、生毛藤梨(《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山蒲桃(《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猕猴桃科植物毛花杨桃的根及叶。 【植物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