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明粉

玄明粉
(《药性论》)

【异名】白龙粉(《御药院方》),风化硝(《本草篆筌》)。

【来源】为芒消经风化失去结晶水而成的无水硫酸钠。矿物形态详"芒消"条。

【制法】将芒硝放入平底盆内或用纸包裹,露置通风干燥处,令其风化,使水分消失,成为白色粉末即得。风化时气温不宜高于32℃,否则会使芒消液化。此法所得玄明粉,常因风化不完全而残留一部分水分。又法:将芒消放入磁盆(忌用铁锅)内,再将盆放在水锅上加热,使结晶熔化,然后水分逐渐散失,而留存白色粉末。水分消失较上法彻底。

①《品汇精要》:"别录云,明净朴消不拘多少,于腊月霜雪凝寒之际,用皂荚三两重,略炮捶碎,温热汤六碗,按去渣,浸化,薄纸二重,滤过澄清,入铁锅内煮至一半,候温倾出瓦盆内于见天处露一宿,次早结块,再用净熟水六碗,化开,入大萝卜八两重,切作二分厚一片用,煮见萝卜熟为度,仍倾在瓦盆,去萝卜片,再放在见天处露一宿,次日结块,去水取出,滤干,入好皮纸袋盛,悬挂当风处自然成粉。"

②《本草蒙筌》:"制玄明粉法,用朴消十斤,水一桶,同入锅内溶化,掠去面上油腻,其水将细布并好纸滤去渣滓,仍用萝卜十斤,冬瓜五斤,豆腐三斤,俱切厚片,同消水入锅内煮沸六、七次,捞去萝卜等物,又掠去油腻,将细布好纸再滤过,务令渣滓去净,然后放入瓦盆,置诸星月之下,自然生出消芽片子,取出放于桌面上,任其风干,将原水又煎沸一次,入瓦盆内令其再生,如是者数次,以水内无消片为度。将前风干消芽,用泥裹罐子装盛按实,碎炭周围,不走火气,如法煎炼,候水干尽,仍听罐内消汁不响,复如法固封罐口,再加猛火煅炼一昼夜,玄明粉成矣。"

③《纲目》:"用白净朴消十斤,长流水一石,煎化去滓,星月下露一夜,去水取消,每一斗用萝卜一斤,切片同煮热,滤净再露一夜,取出;每消一斤,用甘草一两,同煎去滓,再露一夜,取出以大沙罐一个,筑实盛之,盐泥固济,厚半寸,不盖口,置炉中,以炭火十斤,从文至武煅之,待沸定,以瓦一片盖口,仍前固济,再以十五斤顶火煅之,放冷一伏时,取出,隔纸安地上,盆覆三日,出火毒,研末,每一斤入生甘草末一两,炙甘草末一两,和匀,瓶收用。"

【药材】为白色粉末,质疏松,无臭,味咸。能溶于水。

【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无水硫酸钠。是朴硝脱水制成,由于产地及提炼方法不同,所含夹杂物亦异,常见者为硫酸钙、硫酸铁、硫酸钾等,因此,玄明粉亦多少含有钙、钾等杂质。

【药理作用】见"芒消"条。

【性味】辛咸,寒。

①《嘉祐本草》:"味辛甘,性冷,无毒。"

②《本草原始》:"味甘,大寒,无毒。"

③《本草经疏》:"辛咸。"

【归经】入胃,大肠经。

①《本草经疏》:"入手少阴,足厥阴、阳明经。"

②《玉揪药解》:"入手少阴心、手太阴肺经。"

③《本草求真》:"入肠、胃。"

【功用主治】泻热,润燥,软坚。治实热积滞,大便不通,目赤肿痛,咽肿口疮,痈疽肿毒。

①《药性论》:"治心热烦躁并五脏宿滞癥结。"

②《日华子本草》:"明目,退膈上虚热,消肿毒."

③《证类本草》:"治一切热毒风,搜冷,痃癖气胀满,五劳七防,骨蒸传尸,头痛烦热,搜除恶疾,五脏秘涩,大小肠不通,三焦热淋,疰忤疾,咳嗽,呕逆,口苦干涩,咽喉闭塞,心、肝、脾、肺藏、胃积热,惊悸健忘,荣卫不调,中酒、中脍,饮食过度,腰膝冷痛,手脚酸,久冷久热,四肢壅塞,背膊拘急,眼昏目眩,久视无力,肠风痔病,血癖不调,妇人产后,小儿疳气,阴毒伤寒,表里疫疠等疾。"

④《医学入门》:"治一切痰火。"

⑤《纲目》:"主上焦风热,小儿惊热膈痰,清肺解暑。以人乳和涂,去眼睑赤肿,及头面暴热肿痛。煎黄连点亦目。"

⑥《本草正》:"降心火,祛胃热,消痰涎,平伤寒实热狂躁,去胸膈藏府宿滞癥瘕,通大便秘结,阴火疼痛,亦消痈疽肿毒。"

【用法与用量】内服:溶入汤剂,1.5~3钱。外用:化水涂洗或研细吹喉。

【宜忌】脾胃虚寒及孕妇忌服。

《纲目》:"脾胃虚冷及虚火动者,服之是速其咎矣。"

【选方】①治伤寒发狂:玄明粉二钱,朱砂一钱。末之,令水服。(《伤寒蕴要》)

②治大便不通:玄明粉半两,每服二钱匕,将冷茶磨木香入药,顿服。(《圣济总录》玄明粉散)

③治热厥气痛:玄明粉三钱,热童尿调下。(《濒湖集简方》)

④治咽喉口齿新久肿痛,及久嗽痰火咽哑作痛:冰片五分,朱砂六分,玄明粉、硼砂各五钱。共研极细末。吹搽患上,甚者日搽五、六次。(《外科正宗》冰硼散)

⑤治鼻衄不止:玄明粉,临卧冷熟水调下二钱匕。(《圣济总录》)

⑥治臂痛不能举手,或左右时复转移,由伏痰在内,脉沉细者:茯苓一两,枳壳(麸炒)半两,半夏二两,风化硝一分。上四味为细末,生姜自然汁煮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生姜汤下。(《全生指迷方》茯苓丸)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2300.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迎春花叶

    迎春花叶(《纲目》) 【来源】为木犀科植物迎春花的叶片,植物形态详"迎春花"条。 【采集】5~7月采收。 【化学成分】叶、枝含丁香甙、迎春花甙及迎春花苦味质。 【性味】《纲目》:"…

  • 麻蕡

    麻蕡(《本经》) 【异名】麻勃(《本经》),麻蓝、青羊、青葛(《吴普本草》)。 【来源】为桑科植物大麻的幼嫩果穗。植物形态详"火麻仁"条。 【性味】辛,平,有毒。 ①《本经》:"味…

  • 越瓜_越瓜的功效_越瓜有什么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菜瓜、羊角瓜、生瓜、白瓜 性味:味甘;性寒 功能主治:除烦热;生津液;利小便。主烦热口渴;小便不利;口疮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菜瓜的果实。 原形态…

  • 铁包金_铁包金的功效与作用_铁包金治什么病

    基础信息 别名:狗脚利、提云草、小桃花、老鼠草、老鼠耳、老鼠乌、鼠乳头、乌金藤、老鼠乳、鼠米、乌瘀头、乌李楝、乌龙根、乌儿仔、小号铁包金、乌石米、老鼠屎 性味:苦;微涩;平 功能主…

  • 猪脾

    猪脾(《本草图经》) 【异名】联贴(《纲目》),草鞋底(《随意居饮食谱》)。 【来源】为猪科动物猪的脾,动物形态详"猪肉"条。 【性味】①《纲目》:"涩,平,无毒。" ②《随息居饮…

  • 三丫苦叶

    三丫苦叶(《岭南采药录》)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三丫苦的叶。 【植物形态】三丫苦(《岭南采药录》),又名:三叉虎、斑鸠花、三枝枪、三叉苦、三丫虎、三拜苦、小黄散、消黄散。落叶灌木或…

  • 红蒿枝

    红蒿枝(《红河中草药》) 【异名】小红蒿(《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为菊科植物杯菊的全草。 【植物形态】杯菊一年生直立草本,高20~40厘米,具香气。茎紫红色,上部被白色柔…

  • 银锁匙_银锁匙有毒吗_银锁匙的功效与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金线风、槟榔花 性味:苦;辛;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主喉痛舌肿;风湿痹痛;胃腹疼痛;经闭痛经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防己科植物小花轮环藤的根。 原…

  • 原蚕子

    原蚕子(《分类本草》) 【异名】蚕种(《卫生家宝方》)。 【来源】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的卵子。动物形态详"蚕蛾"条。 【化学成分】蚕子(卵)的一般化学组成:水分59.90%,灰分1.…

  • 鹧鸪

    鹧鸪(《唐本草》) 【异名】越雉(《禽经》),越鸟(《医林纂要》)。 【来源】为雉科动物鹧鸪的肉或全体。 【动物形态】鹧鸪体长约30厘米。嘴短,雄者黑色;雌者上嘴角色,下嘴肉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