苧麻根

苧麻根
(《药性论》)

【异名】苧根(《别录》),苧麻头(《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为荨麻科植物苧麻的根。

【植物形态】苧麻(《药性论》),又名:紵(《诗经》),天青地白草、川绵葱、野苧麻(王安卿《采药志》),银苧、天名精(《纲目拾遗》),园麻、线麻、白苧麻、山麻、红苧麻。
多年生草本,高达2米。茎直立,分枝,有柔毛。单叶互生,阔卵形或卵圆形,长7~15厘米,宽6~14厘米,先端渐尖,边缘有粗锯齿,基部浑圆或阔楔形,上面绿色,粗糙,下面除叶脉外全部密被白色绵毛;托叶锥尖形,脱落;叶柄有柔毛。花单性,雌雄同株,花小成束,为腋生的圆锥花序;雄花黄白色,花被4片,雄蕊4;雌花淡绿色,花被4片,紧抱子房,花柱1。瘦果细小,椭圆形,集合成小球状,上有毛,花柱突出。花期5~6月。果熟期9~10月。
野生于山坡、山沟、路旁等处。我国中部、南部、西南及山东、江苏、安徽、浙江、陕西、河南等地均有栽培。

本植物的茎皮(苧麻皮)、叶(苧麻叶)、花(苧麻花)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冬、春采挖,除去地上茎和泥土,晒干。

【药材】干燥根呈不规则圆柱形或稍带扁圆形,略弯曲,长6~10厘米,直径,1~2厘米。外皮灰棕色,极粗糙。有突起的根痕和许多疣状凸起,皮部有时脱落而呈现棕褐色或棕黄色的纤维状。质硬体轻,断面纤维性,略有粉质,嫩者实心,有时可见中间有数个同心环纹,老者空心。气微,味淡,嚼之略有粘性。以灰棕色、条匀、坚实者为佳。
主产江苏、山东、陕西等地。

【化学成分】根含酚类、三萜(或甾醇)、绿原酸。全草和种子含氢氰酸。

【药理作用】①止血作用
用野苧麻的提取物"血凝"浸泡大、小白鼠尾端的人工创面,可使出血量减少,出血时间缩短,如给小鼠口服或腹腔注射,亦可得到同样效果。家兔肌肉注射"血凝"后,凝血时间缩短,但血小板计数未见明显变化。用浸有"血凝"的药棉覆盖于大鼠的肝、肾伤口,未见明显的止血作用。有报道用根包扎创伤有止血作用。

②从对苧麻的成分研究过程中,发现咖啡酸有明显的止血作用,因此人工合成了"血凝酸胺(咖啡酸二乙胺盐)",按7毫克/公斤静脉注射于家兔,10毫克/20克注射于小鼠腹腔,凝血时间及出血时间均显著缩短,"血凝酸胺"在试管内无抗纤维蛋白溶解作用,但对钴照射的小鼠能使白细胞及血小板显著增加。

【炮制】拣去杂质,分开大小条,用水浸泡,洗净,捞出,润透后切片,晒干。

【性味】甘,寒。

①《别录》:"寒。"

②《药性论》:"味甘,平。"

③《日华子本草》:"味甘,滑,冷,无毒。"

④《浙江民间草药》:"性寒,味酸,无毒。"

【归经】①《得配本草》:"入足厥阴经血分。"

②《本草撮要》:"人手、足太阴经。"

【功用主治】清热,止血,解毒,散瘀。治热病大渴、大狂,血淋,癃闭,吐血,下血,赤白带下,丹毒,痈肿,跌打损伤,蛇虫咬伤。

①《别录》:"主小儿赤丹;渍苧汁疗渴,安胎。"

②《日华子本草》:"治心膈热,漏胎下血,产前后心烦闷,天行热疾,大渴大狂,罯毒箭、蛇虫咬。"

③《本草图经》:"主白丹,浓煮浴之,日三、四。"

④《本草备要》:"补阴,破瘀,解热,润燥。治痈疽,发背,金疮,折伤,鸡、鱼骨哽。"

⑤《纲目拾遗》:"治诸毒,活血,止血,功能发散,止渴,安胎;涂小儿丹毒,通蛊胀,崩漏,白浊,滑精,牙痛,喉闭,骨哽,疝气,火丹,疖毒,胡蜂、毒蛇咬,发背,疔疮,跌扑损伤。"

⑥《分类草药性》:"疗砍伤、跌扑,敷续筋骨;疯狗咬伤。"

⑦《现代实用中药》:"根、叶并用,治肛门肿痛,脱肛不收。"

⑨《南宁市药物志》:"治小儿麻疹,创伤出血肿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5钱;或捣汁。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宜忌】《本草经疏》:"胃弱泄泻者勿服;诸病不由血热者,亦不宜用。"

【选方】①治五淋:苧麻根两茎,打碎,以水一碗半,煎取半碗,频服。(《斗门方》)

②治血淋,脐腹及阴茎涩痛:麻根十枚,捣碎,以水二大盏,煎取一大盏,去滓,分为二服,如人行十里再服。(《圣惠方》)

③治小便不通:㈠苧麻根,洗,研,摊绢上,贴小腹连阴际。(《摘元方》)

㈡麻根半两,蛤粉半两。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空心,以新汲水调下二钱。(《圣惠方》)

④治叶:血不止:苧麻根、人参、白垩、蛤粉各一分。上四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糯米饮调下,不拘时候。(《圣济总录》苧根散)

⑤治肠风:苧麻根四钱。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⑥治习惯性流产:苧麻干根一两,莲子五钱,怀山药五钱。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⑦治妊娠胎动,忽下黄汁如胶,或如小豆汁,腹痛不可忍者:苧根去黑皮,切二升,银一块,水九升,煮四升。每服以水一升,入酒半升,煎一升,分作二服。一方不用银。(《梅师集验方》)

⑧治血热崩漏:苧麻干根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⑨治哮喘:苧麻根和沙糖烂煮,时时嚼咽下。(《医学正传》)

⑩治痰哮咳嗽:苧根,煅存性为末,生豆腐蘸三、五钱食;未全可者,以肥猪肉二、三片蘸食。(《医学正传》)

⑾治白丹:苧根三斤,小豆四升。水二斗,煮以浴,日三、四遍。(《备急方》)

⑿治痈疽发背,或发乳房初起微赤:捣苧根敷之,数易。(《梅师集验方》)

⒀治跌打闪挫:大鲫鱼一尾,独核肥皂一个,胡椒七粒,黄栀子九个,老姜一片,葱头三个,野苧麻根一段,干面一撮,香糟一团,绍酒随数用,同前药合捣如泥,炒热熨敷患处,外用布包扎紧,次日青出。(《纲目拾遗》)

⒁治跌扑:野苧根一两,捣碎,好酒煎服,尽量饮醉。(《百草镜,)

⒂治蛇咬伤:鲜苧麻根,捣烂罨包。(《浙江民间草药》)

⒃治鸡鱼骨哽:苧麻根捣汁,以匙挑灌之。(《谈野翁试验方》)

【名家论述】①《本草经疏》:"苧根,《别录》在小儿赤丹,为其寒能凉血也。渍苧汁疗渴者,除热之功也。《日华子》用以治心膈热,漏胎下血,胎前产后心烦,天行热疾,大渴发狂,及罯毒箭、蛇虫咬,皆以其性寒能解热凉血故也。"

②《本草述》:"苧根,丹溪谓其大补阴而即行滞血,足以补为行也。夫甘寒之药能泻火,此味止血淋、治丹毒,或入血分而泻热乎?但就其安胎治漏血尤效,则补阴活血之功,又岂徒以泻热与他味问论乎。……其和血便在补阴,而能行能止之故可以思矣。"

③《本草正义》:"白苧性寒,古方多言其主治小便不通,五淋热结等证,则有泄热通利之力,是以《日华本草》谓其甘寒而滑。乃近人偏以为安胎之用,实则既寒且滑,必非胎动者所宜;且根主下行,尤为妊娠禁品。考古今医药诸书,惟《梅师集验方》用以治胎动忽下黄汁,此外殊不多见,丹溪且言其行滞血,则更与胎动大相刺谬,又何可为安胎套药耶。"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3069.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鱼腥草

    鱼腥草(《履巉岩本草》) 【异名】岑草(《吴越春秋》),蕺(《别录》),葅菜(《唐本草》),蕺菜(孟诜),紫背鱼腥草(《履巉岩本草》),紫蕺(《救急易方》),葅子(《纲目,),臭猪…

  • 花苜蓿

    花苜蓿(《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异名】奇尔克、纳林-胡岑格(蒙名),布斯项(藏名)。 【来源】为豆科植物花苜蓿的全草。 【植物形态】花苜蓿,又名:扁豆子、野苜蓿。多年生直立草…

  • 奶浆柴胡_奶浆柴胡有毒吗_奶浆柴胡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竹叶青、岔子菜、小粘连、细防风 性味:味苦;性平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消炎解毒。主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炙科植物竹叶万丈深的全草。…

  • 肉根还阳参_肉根还阳参可以入药吗_肉根还阳参治什么病

    基础信息 别名:大一支箭、一支箭、铺地风、万丈深、抽葶还阳参、大地挡 性味: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养肝明目。主肺热咳嗽;百日咳;夜盲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

  • 祖司麻

    【中文名】:祖司麻【类别】:皮类【英文名】:CiraldDaphneBark【别名】:祖师麻、大救驾、金腰带。 【来源】:瑞香科植物黄瑞香DaphnegiraldiiNitsche…

  • 小龙胆草_小龙胆草的中药用途_小龙胆草有副作用嘛

    基础信息 别名:青鱼胆草、雪里梅、小内消、细龙胆、凤凰花、小雪里梅、寒风草、小青鱼胆、小酒药花根、星秀花、血龙胆、青鱼胆、疔药、小龙胆、傍雪开、龙胆草、胆草、穿山七、九月花、草龙胆…

  • 络石藤

    【中文名】络石藤(《本草拾遗》) 【类别】茎藤类 【异名】络石、石鲮(《本经》),鲮石、明石、悬石、云花、云珠、云英、云丹(《吴膂本萆》),石蹉、略石、领石、石龙蘼(《别录》),耐…

  • 桃耳七

    桃耳七(《陕西中草药》)) 【异名】铜筷子(《陕西中草药》),小叶莲(《西藏常用中草药》),鸡素苔(《甘肃卫生通讯》(4):37,1972),奥勒莫色罗玛琼瓦(藏名)。 【来源】为…

  • 关木通_关木通和木通的区别_关木通可以直接吃吗

    基础信息 别名:马木通、苦木通、木通、东北木通、桤木香 性味:苦;寒;有毒 功能主治:清心泻火;能淋;下乳通经。主小便赤涩;热泪盈眶淋;水肿;心中烦热;口舌生疮;白带;经闭;产后乳…

  • 大过山龙_大过山龙的功效与作用_什么是大过山龙

    基础信息 别名:大过江龙、青竹标、麒麟尾、爬树龙、金草箍、大芦子、过山龙、大青蛇、大憨青、万丈深、山包谷 性味:味苦;辛;性寒 功能主治:活血舒筋;解表镇咳;消肿解毒。主跌打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