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中黄

人中黄
(《日华子本草》)

【别名】甘草黄(《医林纂要》),甘中黄(《现代实用中药》)。

【来源】为甘草末置竹筒内,于人粪坑中浸溃后的制成品。

【制法】用甘草磨成粗粉,装入一端有节的竹筒内,另一端用布塞紧,松香封口,将竹筒刮去篾青,浸入清水粪坑中2~3月。一般多于冬季浸入,至翌春取出,用清水漂2~3星期,每天换水1次,至无臭为度。阴干后,劈破竹筒,取出甘草,晒干即成。

【药材】完整者呈圆柱形,外表及断面均呈暗黄色,稍粗糙,可见到甘草的纤维,纵横交织,相互凝聚,有时外表尚附有灰黄色的竹衣残片。质紧密略坚硬,表面易于剥落,有特殊气味。以干燥、不霉者为佳。

【性味】甘,寒。

①《本草汇言》:"味苦微甘,气大寒,无毒。"

②《本经逢原》:"甘咸,寒,无毒。"

③《本草求真》:"味甘,性寒。"

【归经】入心、胃经。

①《本草备要》:"入胃。"

②《玉揪药解》:"入手少阴心、足少阳胆经。"

【功用主治】清热,凉血,解毒。治伤寒热病,大热烦渴,热毒斑疹,丹毒,疮疡。

①《日华子本草》:"治天行热疾。"

②《本草蒙筌》:"治疫毒。"

③《本草经疏》:"解胃家热毒。"

④《本草备要》:"泻热,清痰火,消食积,大解五脏实热。治天行热狂,痘疮血热,黑陷不起。"

⑤《本经逢原》:"解天行狂热,温毒发斑。"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布包),2~3钱,或入丸、散。

【宜忌】《本草经疏》:"伤寒温疫非阳明实热者不宜用;痘疮非火热郁滞因而紫黑干陷倒靥者不宜用。"

【选方】①辟瘟:人中黄不拘多少,饭为丸,绿豆大,下十五丸。(《松峰说疫》人中黄丸)

②治大热发渴:人中黄兑白糖开水服。(《四川中药志》)

③治瘟疫热盛:人中黄,黄连、石膏煎服。(《四川中药志》)

④治呕血吐痰,心烦骨蒸者:人中黄为末,每服三钱,茜根汁、竹沥、姜汁和匀服之。(《丹溪心法》)

⑤治丹毒:人中黄二钱,金银花一钱五分,丹皮一钱五分,生山栀二钱。水煎,一日三次分服。(《现代实用中药》)

⑥治河豚、菌毒及一切恶疮:人中黄、酒大黄,末,等分。无灰酒服,须臾泻利,毒即随出,虽大渴,不可饮水。(《本经逢原》)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3523.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黄瓜根

    黄瓜根(《纲目》)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黄瓜的根,植物形态详"黄瓜"条。 【采集】夏、秋采挖,洗净,晒干或鲜用。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凉,味甘苦,无毒。" 【功用主治】治腹…

  • 心叶风毛菊_心叶风毛菊有毒性嘛_心叶风毛菊可以食用吗

    基础信息 别名:山芍药、马蹄细辛、水葫芦、山牛蒡 性味: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止痛。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心叶风毛菊的根。 原形态:…

  • 巴茅果

    巴茅果(《贵州民间药物》) 【异名】牛草果。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五节芒根茎部叶鞘内的虫瘿。 【植物形态】五节芒,又名:萱仔、马儿扦。多年生草本,高2~4米。根茎横生,具叶鞘,常在…

  • 山梗菜

    山梗菜(《救荒本草》) 【异名】大种半边莲(《中国植物图鉴》),半边莲(《黑龙江中药》),水苋菜、苦菜、节节花(《湖南药物志》),水白菜(江西《草药手册》)。 【来源】为桔梗种植物…

  • 蜂斗菜_蜂斗菜的功效与作用_蜂斗菜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蛇头草、水钟流头、黑南瓜、野饭瓜、南瓜三七、野南瓜、野金瓜头、蜂斗叶、网丝皮 性味:味苦;辛;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主咽喉肿痛;痈肿疔毒;毒蛇咬伤;跌…

  • 凫肉

    凫肉(《纲目》) 【来源】为鸭科动物绿头鸭的肉。 【动物形态】绿头鸭,又名:凫(《诗经》),鸫8、沈凫(《尔雅》),松凫(《南越志》),野鸭、野鹜、晨凫(《纲目》),大红腿鸭、凫鸭…

  • 红毛走马胎

    红毛走马胎(《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异名】毛膏杠(《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红胆(《贵州植药调查》),红毛针、毛罗伞、老虎舌、铺地毡、红毡草(《广西药植名录》),虎舌红、山猪怕、红…

  • 苜蓿_苜蓿多吃有影响吗_苜蓿有哪些功效

    基础信息 别名:牧蓿、木粟、怀风、光风、连枝草、光风草、南苜蓿、金花菜、草头、母齐头、黄花草子、磨盘草子、黄花菜 性味:苦;平;无毒 功能主治:清脾胃;清湿热;利尿;消肿。主尿结石…

  • 独一味

    【药品名称】独一味(《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唇形种植物独一味的根及根茎或全草。 【植物形态】独一味多年生矮小草本。根及根茎直立,较粗,横径可达2厘米左右,表面有棱起皱纹。无茎。…

  • 豇豆壳

    豇豆壳(《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来源】为豆科植物豇豆的荚壳。植物形态详"豇豆"条。 【功用主治】镇痛,消肿。治腰痛,乳痈。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鲜用3~5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