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乌桕根

山乌桕根
(《陆川本草》)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山乌桕的根。

【植物形态】山乌桕,又名:红乌桕。
乔木或灌木,高3~5米。枝条灰黑色,具小点状皮孔。单叶互生;纸质;椭圆状卵形,长3~10厘米,宽2~5厘米,先端短尖或钝,基部钝形,全缘,上面绿色,下面粉绿色;叶柄长2~7.5厘米,顶端有2腺体。花单性,雌雄同株;总状花序顶生,密生黄色小花;雌雄花同在一花序上,但有时仅具雄花,无花瓣及花盘;雄花7朵聚生于苞腋内,苞片卵形,先端锐尖,每侧各有腺体1,萼杯状;雄蕊2,很少有3枚者;雌花生于花序的近基部,萼3,三角形,子房卵形,3室,柱头3裂,向外反卷。蒴果室背开裂;种子近球形,外被蜡层。花期4~6月。果期7~8月。

生于平原、丘陵、山地的疏林或灌丛中。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贵州、湖南、江西、浙江等地。

本植物的叶(山乌桕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秋后采。

【性味】《陆川本草》:"苦,寒,有微毒。"

【功用主治】利水通便,去瘀消肿。治大便秘结,白浊,跌打损伤,蛇咬伤,痔疮,皮肤湿痒。

①《陆川本草》:"去瘀,消肿,通便,清肠胃。治跌打损伤,大便热结,毒蛇咬伤。"

②《广西民间常用草药》:"治蛇伤,疮痈,皮肤湿痒,理跌打。"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钱(鲜者1~2两);或捣汁饮。外用:捣敷或煎汤洗。

【选方】①治大便秘结:山乌桕根一两。用水煎服。

②治白浊:山乌桕根须一两,猪肉二两。用水煎服。

③治蛇咬伤:山乌桕根一两,枫木叶二两。共捣烂,用糯米水四两,调匀,取汁服。渣敷患处四周。

④治毒蛇咬伤:山乌桕一至二两,黑面叶一至二两。用水煎,冲酒服。

⑤治痔疮及皮肤湿痒:山乌桕根、铺地粘、金银花各适量。用水煎洗患处。(选方出《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3693.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紫苏梗

    紫苏梗(《本草蒙筌》) 【异名】紫苏茎(《雷公炮炙论》),苏梗(《药品化义》),紫苏杆(《湖南药物志》)。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皱紫苏、尖紫苏等的茎。植物形态详"紫苏叶"条。 【采…

  • 鸡血藤_鸡血藤是如何帮助病人的_鸡血藤的食用方法

    基础信息 别名:血风藤、马鹿藤、紫梗藤、猪血藤、九层风、红藤、活血藤、大血藤、血龙藤、过岗龙、五层血 性味:味苦;微甘;性温 功能主治:活血舒筋;养血调经。主手足麻木;肢体瘫痪;风…

  • 水杨梅1

    水杨梅1(《庚辛玉册》) 【异名】地椒(《庚辛玉册》),头晕药、蓝布正、路边香、卜地香、凤凰窝、换骨丹(《贵州民间方药集》),南布正(《贵阳民间药草》),水益母(《湖南药物志》),…

  • 残槁蔃

    残槁蔃(《岭南采药录》) 【异名】楠木根(《南宁市药物志》),大疳根(《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为樟科植物潺槁树的根、根皮或树皮、叶、种子。 【植物形态】潺槁树,又名:潺槁木姜…

  • 冬青叶

    冬青叶(《本草拾遗》) 【异名】四季青叶(江苏)。 【来源】为冬青科植物冬青叶片,植物形态详"冬青子"条。 【化学成分】叶含两种抑菌成分,其中之一是原儿茶酸,另含挥发油、黄酮类。 …

  • 赤小豆

    赤小豆(《本经》) 【异名】亦豆(《日华子本草》),红豆(《纲目》),红小豆(《本草原始》),小红绿豆、虱拇豆(《陆川本草》),朱赤豆(《中药材手册》),金红小豆、朱小豆(《药材学…

  • 山藿香

    山藿香(《峨嵋药植》) 【异名】血见愁、血芙蓉(《生草药性备要》),野石蚕、野薄荷、仁沙草、苦药菜、假紫苏(《广西中兽医药植》),皱面草、方枝苦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肺…

  • 新疆羌活_新疆羌活的主治功能_新疆羌活有什么用药禁忌

    基础信息 别名:羌活 性味:味辛;苦;性温 功能主治:祛风发表;胜湿止痛。主风寒湿感冒;头痛身疼;风湿痹痛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灰绿叶当归的根。 原形态:多年生草…

  • 三角草

    三角草(《广西药植名录》) 【别名】山韭菜(《广西药植名录》),土麦冬(《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三角草的全草或根。 【植物形态】三角草多年生草本。叶基出,线形…

  • 臭梧桐子

    臭梧桐子(《岭南采药录》) 【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臭梧桐的果实或带宿萼的果实。植物形态详"臭梧桐"条。 【功用主治】《上海常用中草药》:"祛风湿,平喘。" 【用法与用量】内脏:煎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