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贝母_浙贝母的功效和作用_浙贝母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土贝母、浙贝、象贝、象贝母、大贝母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降气止咳;散结消肿。主风热或痰热咳嗽;肺痈吐脓;瘰疬瘿瘤;疮痈肿毒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鳞茎。

原形态:浙贝母,多年生草本。高50-80cm。鳞茎扁球形,直径1.5-4cm,由2枚白色肥厚的鳞叶对合组成。叶在茎最下面的对生或散生,渐向上常兼有散生、对生和轮生的;叶片近条形至披针形,长7-11cm,宽1-2.5cm,先端不卷曲或稍弯曲。花1-6朵,淡黄色,有时稍带淡紫色,顶端的花具3-4枚叶状苞片,其余具2-4cm,宽1-1.5cm,内外轮相似,内面具紫色方格斑纹,基部上方具蜜腺;雄蕊6,长约为花被片的2/5;花药近基着生,花丝无小乳突;柱头裂片长1.5-2mm。蒴果卵圆形,6棱,长2-2.2cm,宽约2.5cm,棱上有宽约6-8mm的翅。花期3-4月,果期5月。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较低的山丘阴蔽处或竹林下。资源分布:分布浙江、江苏、安徽、湖南等地。浙江宁波地区有大量栽培。

文献

出处:出自《药材学》1.《神农本草经逢原》:贝母,川者味甘最佳:西者味薄次之,象山者微苦又次之,一种大而苦者仅能解毒。并去心用。凡肺经药皆当去心,不独贝母也。2.《百草镜》:浙贝出象山,俗呼象贝母。皮糙微苦,独颗无瓣,顶圆心斜。入药选圆白而小者佳。3.贝母在《纲目》以前的历代文献,并未明确分立川贝、浙贝、土贝专条,至明《本草正》始于贝母条后,别立上贝母一条,所指即系本品。清《百草镜》始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本草正义》:象贝母蓄寒泄降,而能散结。《本经》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别录》止烦、热、渴、出汗,皆泄降除热也。疝瘕以热结而言,泄热散结,故能治之。喉痹,热之结于上者也。乳难之乳,即孳乳之乳,指产难也、贝母滑降,且能散结,故催生而治产难。甄权《药性论》谓贝母作末酒服,治产难及胞衣不出;近人保生无忧散一方,为催生保产灵药,内有贝母,程钟龄释之谓贝母滑润,久皆本此。而注《本经》者仅以为下乳汁,恐非真目。主金疮者,苫降清热之功也,不仅可以内服,亦可外作渗药。居人以象贝通治阳证痈疡,消肿退热,殊有捷效,亦本于此。主风痉者,苦寒清热,泄降定风之功也。《别录》疗腹中结实、心下满,皆指邪热窒塞之证,苦泄散结,皆能主之。洗洗恶风寒者,风寒外袭于皮毛,内合于肺,象贝清泄肺气而辛能疏散,其效可知。目眩为肝阳上乘,项直为风邪外感,舌降泄风,辛泄疏散,治之宜也。咳嗽上气,又痰热之侵肺,苦泄清金而又降逆之功用也。象贝母,味苦而性寒,然含有辛散之气。故能除热,能泄降,又能散绪。今人乃以通治风热、温热、时气热邪,则寒能胜热,辛能散邪也。主郁气痰核等证,虽辛散苦泄,开结散郁也,催生下乳,又其泄降之余义。至于治疸、治疡、清喉咽,主吐衄、疗痰嗽、通二便,种种功力,无非清热泄降四中,足以赅之,要之皆象贝之功用,而市肆通行之川贝,淡泊异常,断不足以语此。2.《本草正》:大治肺痈肺萎,咳喘,吐血,衄血,最降痰气,善开郁结,止疼痛,消胀满,清肝火,阴耳目,除时气烦热,黄疸淋闭,便血溺血;解热毒,杀诸虫及疗喉痹,瘰疬,乳痈发背,一切痈疡肿毒,湿热恶疮,痔漏,金疮出血,火疮疼痛,较之川贝母,清降之功,不啻数倍。3.《本草从新》:去时感风痰。4.《纲目拾遗》:解毒利痰,开宣肺气,凡肺家突风火有痰者宜此。5.《山东中草药手册》:清肺化痰,制酸,解毒。治感冒咳嗽,胃痛吐酸,痈毒肿痛。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5287.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南瓜七

    南瓜七(《四川常用中草药》) 【异名】马蹄当归、八角乌。 【来源】为菊科植物四川橐吾的根。 【植物形态】四川橐吾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茎直立,较粗,圆柱形,有浅棱,密生白…

  • 水慈姑

    水慈姑(《贵阳民间药草》) 【异名】剪刀草。 【来源】为泽泻科植物长叶泽泻的全草。 【植物形态】长叶泽泻多年生草本。须根纤细白嫩,多透明横纹,中空,无地下球茎。数叶从根部丛生;柄长…

  • 灵寿茨

    灵寿茨(《陕西中草药》) 【异名】降龙木(《陕西中草药》),黑果木、龙须木(《中国树木分类学》)。 【来源】为清风藤科植物泡花树的根皮。 【植物形态】泡花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4~…

  • 吴茱萸根

    吴茱萸根(《本经》)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根或根的韧皮部。植物形态详"吴茱萸"条。 【采集】9~10月采收。 【性味】《纲目》:"辛苦,热,无毒。" 【功用主治】行气温中,…

  • 杧果核

    杧果核(《岭南采药录》) 【来源】为漆树科植物杧果的果核,植物形态详"杧果"条。 【采集】食用杧果后,收集果核,晒干。 【药材】干燥的果核,呈肾形或卵圆形,压扁,长约6~10厘米,…

  • 猪肾

    猪肾(《别录》)) 【异名】猪腰子(《医学入门》)。 【来源】为猪科动物猪的肾,即俗称"猪腰子",植物形态详"猪肉"条。 【性味】咸,平。 ①《千金·食治》:"平,无毒。" ②《纲…

  • 黑大豆_黑大豆可以长高吗_黑大豆和黑小豆的区别

    基础信息 别名:乌豆、黑豆、冬豆子、大豆、菽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活血利水;祛风解毒;健脾益肾。主水肿胀满;风毒脚气;黄疸浮肿;肾虚腰痛;遗尿;风痹筋挛;产后风痉;口噤;痈肿疮…

  • 胡桃青皮

    胡桃青皮(《开宝本草》) 【异名】青胡桃皮(《救急方》),青龙衣(《山东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胡桃科植物胡桃的未成熟果实的外果皮。植物形态详"胡桃仁"条。 【采集】秋季采收未…

  • 婆罗门皂荚

    婆罗门皂荚(《本草拾遗》) 【异名】忽野檐默、阿梨去伐、波斯皂荚(《酉阳杂俎》),阿勒勃(《本草拾遗》),清泻山扁豆(《国药的药理学》)。 【来源】为豆科植物腊肠树的果实。 【植物…

  • 头发七

    头发七(《陕西中草药》) 【异名】黑丝草。 【来源】为松萝科植物亚洲树发的丝状体。 【植物形态】亚洲树发寄生地衣植物。全体呈细丝状,黄褐色或淡棕黑色,长可达20厘米,基部着生于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