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附_香附可以口服吗_香附治什么病

基础信息

别名:雀头香、莎草根、香附子、雷公头、香附米、三棱草根、苦羌头

性味:味辛;微寒;无毒

功能主治:理气解郁;调经止痛;安胎。主胁肋胀痛;乳房胀育;疝气疼痛;月经不调;脘腹痞满疼痛;嗳气吞酸,呕恶;经行腹痛;崩漏带下;胎动不安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根茎。

原形态:莎草,多年生草本,高15-95cm。茎直立,三棱形;根状茎匍匐延长,部分膨大呈纹外向型形,有时数个相连。叶丛生于茎基部,叶鞘闭合包于茎上;叶片线形,长20-60cm,芝2-5mm,先端尖,全缘,具平行脉,主脉于背面隆起。花序复穗状,3-6个在茎顶排成伞状,每个花序具3-10个小穗,线形,长1-3cm,宽约1.5mm;颖2列,紧密排列,卵形至长圆形,长约3mm,膜质两侧紫红色有数脉。基部有叶片状的总苞2-4片,与花序等长或过之;每颖着生1花,雄蕊3;柱头3,丝状。小坚果长圆状倒卵形,三棱状。花期5-8月,果期7-11月。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耕地、路旁水边潮湿处。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中南、西南及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台湾等地。

文献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1.陶弘景:莎草根,方药亦不复用。《离骚》云:青莎杂树,繁草HUO靡,古人为诗多用之,而无识者。乃有鼠蓑,疗体异此。2.《本草图经》:《天宝单方图》载水香棱,功状与此(莎草根)颇相类,但味差不同。3.《本草衍义》:香附子亦入印香中,亦能走气,今人多用。虽生于莎草根,然根上或有或无,有薄皲,皮紫黑色,非多毛也,刮去皮则色白,若便以根为之,则误矣。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汤液本草》:香附子,益血中之气药也。方中用治崩漏,是益气而止血也。又能化去凝血,是推陈也。与巴豆同治泄泻不止,又能治大便不通,同意。2.王好古:香附,凡气郁血气必用之,炒黑能止血,治崩漏,多用亦能走气。3.《本草衍义补遗》:香附子,必用童便浸,凡血气药必用之,引至气分而生血,此阳生阴长之义也。4.朱震亨:香附,《本草》不言补,而方家言于老人有益,意有存焉,盖于行中有补理。5.《纲目》:香附之气平而不寒,香而能窜,其味多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生则上行胸膈,外达皮肤,熟则下走肝肾,外彻腰足。炒黑则止血,得童溲浸炒则入血分而补虚,盐水浸炒则入血分而润燥,青盐炒则补肾气,酒浸炒则行经络,醋浸炒则消积聚,姜汁炒则化痰饮。飞霞子韩矛云,香附能推陈致新,故诸书皆云益气,而俗有耗气之说、宜于女人不宜于男子者非矣。盖妇人以血用事,气行则无疾;老人精枯血闭,惟气是资;小儿气日充则形乃日固,大凡病则气滞而馁,故香附子气分为主药,世所罕知。辅以参、芪,佐以甘草,治虚怯甚速也。矛游方外时,悬壶轻赍,治百病黄鹤丹,治妇人青囊丸,随宜用引,辄有小效,人索不已,用者当思法外意可也。黄鹤丹方用香附一斤,黄连半斤,洗晒为末,水糊丸梧子大。假如外感,葱、姜汤下,内伤米饮下,气病香汤下,血病酒下,痰病姜汤下,火病白汤下,余可类推。青囊丸,方用香附略炒一斤,乌药略炮五两三钱,为末,水醋煮面糊为丸。随证用引,如头痛茶下,痰气姜汤下,血病酒下为妙。6.《本草经疏》:莎草根,治妇人崩漏、带下、月经不调者,皆降气、调气、散结、理滞之所致也,盖血不自行,随气而行,气逆而郁,则血亦凝涩,气顺则血亦从之而和畅,此女人崩漏带下,月事不调之病所以咸须之耳。然须辅之以益血凉血之药,气虚者兼入补气药乃可奏功也。7.《本草述》:香附,主治诸证,当审为血中之气病,乃中肯窾,不漫同于诸治气之味也。故上焦心包络所生病,如七情抑郁者能开之,以心包络主血也;中焦脾胃所生病,如霍乱吐逆及饮食积聚、痰饮痞满能畅之,以胃生血,脾统血也;下焦肝肾所生病,如膀胱连胁下气妨,如下血、尿血及女子崩漏、带下、月候不调等证,亦以胃脾为血之元,肝固血之脏,肾乃血之海也。此味于血中行气,则血以和而生,血以和生,则气有所依而健运不穷,是之谓生血,是之谓益气,非二义也。用此于补血味中,乃能使旧血和而新血生,即气虚而事补益者,亦借此为先导,去虚中之着,韩矛所谓去虚怯甚速之义也。按香附子类谓调气之味,不知气之为病所因不一,如痞胀喘哕噫酸噎塞,又如胃脘痛或心腹痛,《局方》概同香燥用之,或砂仁,或沉香,或蕲艾、良姜辈,止可治虚寒或寒湿之病,而火热病气者种种不一,况寒湿之久则亦化火乎,如黄鹤丹之同黄连而用,其义不可思欤。气郁多用香附,或气弱而郁者,必同补剂而用,固也;然有火伤元气以致者,又须降火之剂而此佐之,若概谓开气之郁,反以燥助火,而气愈弱愈郁矣,明者审之。8.《本草求真》:香附,专属开郁散气,与木香行气,貌同实异,木香气味苦劣,故通气甚捷,此则苦而不甚,故解郁居多,且性和于木香,故可加减出入,以为行气通剂,否则宜此而不宜彼耳。9.《本草正义》:香附,辛味甚烈,香气颇浓,皆以气用事,故专治气结为病。又凡辛温气药,飚举有余,最易耗散元气,引动肝肾之阳,且多燥烈,则又伤阴。惟此物虽含温和流动作用,而物质既坚,则虽善走而亦能守,不燥不散,皆其特异之性,故可频用而无流弊。未尝不外达皮毛,而与风药之解表绝异。未尝不疏泄解结,又非上行之辛散可比。好古谓《本草》不言治崩漏,而能治崩漏,是益气而止血也。颐谓虽不可直认为益气,而确有举陷之力,丹溪谓须用童便浸过,盖嫌其辛味太浓,以下行为监制之义。颐意调肝肾者,此法最宜。或有以醋炒、以青盐炒者,其理盖亦如此。气结诸症,固肝胆横逆肆虐为多,此药最能调气,故濒湖谓之专入足厥阴。其实胸胁痹结,腹笥CHEN胀,少腹结痛,以及诸疝,无非肝络不疏。所谓三焦气分者,合上中下而一以贯之,固无论其何经何络也。10.《别录》:主除胸中热,充皮毛,久服利人,益气,长须眉。11.《唐本草》:大下气,除胸腹中热。12.《医学启源》:快气。13.李杲:治一切气,并霍乱吐泻腹痛,肾气,膀恍冷,消食下气。14.《汤液本草》:治崩漏。15.《滇南本草》:调血中之气,开郁,宽中,消食,止呕吐。16.《纲目》散时气寒疫,利三焦,解女郁,消饮食积聚,痰饮痞满,跗肿,腹胀,脚气,止心腹、肢体、头、目、齿、耳诸痛,痈疽疮疡,吐血,下血,尿血,妇人崩漏带下,月经不调,胎前产后百病。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5928.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香桂皮_香桂皮的医疗用途_香桂皮可以入药吗

    基础信息 性味: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理气止痛;活血通脉。主胃寒疼痛;胸满腹痛;呕吐泄泻;疝气疼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血痢肠风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香桂…

  • 猫人参

    猫人参(《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异名】猫气藤、痈草、沙梨藤(《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猕猴桃科植物镊合猕猴桃的根。 【植物形态】镊合猕猴桃落叶木质藤本。根皮光滑,表面茶…

  • 金盏草

    金盏草(《纲目》) 【异名】金盏花、醒酒花(《宛陵集》诗注),金盏儿花(《救荒本草》),长春花(《纲目》),长春菊(《学圃杂巯》),金仙花、长春草(《现代实用中药》)。 【来源】为…

  • 野凤仙花

    野凤仙花(《植物名实图考》) 【异名】假凤仙花、假指甲花(《陆川本草》)。 【来源】为凤仙花科植物野凤仙花的全草。 【植物形态】野凤仙花多年生草本,高约60厘米。根部发达,肉质,根…

  • 金背枇杷花

    金背枇杷花(《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陇蜀杜鹃的花。植物形态详"金背枇杷叶"条。 【采集】5~6月采摘,晒干。 【性味】甘苦,平。 【功用主治】清肺泻火,止咳化痰。治…

  • 蛇莓根

    蛇莓根(《纲目》) 【异名】三皮风根(《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蛇莓的根,植物形态详"蛇莓"条。 【功用主治】《分类草药性》:"治内热,潮热。" 【选方】①治…

  • 肾经草_肾经草的药理作用_肾经草有副作用嘛

    基础信息 别名:玉峰花、睫毛兰、土天麻、银兰、鸡肾草、鸡儿草、双肾草、地夫子、野阳合、玉峰兰 性味:味甘;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壮腰补肾;清热利水;解毒。主肾虚腰痛;遗精;阳痿;白…

  • 假蓝靛

    假蓝靛(《广西药植名录》) 【异名】木蓝(《陆川本草》),小蓝青(《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为豆科植物野青树的茎叶及种子。 【植物形态】野青树直立灌木或亚灌木,高1~1.5米。…

  • 荠菜_荠菜用法用量_荠菜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荠、靡草、护生草、羊菜、鸡心菜、净肠草、上e菜、菱角菜、清明菜、香田芥、枕头草、地米菜、鸡脚菜、假水菜、地地菜、烟盒草 性味:甘;淡;凉 功能主治:凉肝止血;平肝明…

  • 牛马藤_牛马藤的作用与功效_牛马藤服用禁忌

    基础信息 别名:过山龙、油麻血藤、牛肠藤、鸡血藤、老鸦枕头、牛麻藤、绵麻藤 性味:苦;微苦;性温 功能主治:活血调经;补血舒筋。主有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血虚;贫血;风湿痹痛;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