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陵菜_委陵菜的药理作用_委陵菜的功效与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翻白菜、白头翁、根头菜、野鸠旁花、黄州白头翁、龙牙草、天青地白、小毛药、虎爪菜、蛤蟆草、老鸦翎、老鸦爪、地区草、翻白草、野鸡脖子、痢疾草

性味:苦;平;无毒

功能主治:凉血止痢,清热解毒。主久痢不止,赤痢腹痛,痔疮出血,疮痈肿毒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委陵菜的带根全草。

原形态:委陵菜多年生草本,高20-70cm。根粗壮,圆柱状,稍木质化。花茎直立或上升,被疏稀短柔毛及白色娟大辩论长柔毛。基生叶为羽状复叶;总叶柄被短毛及绢状长柔毛;托叶近膜质,褐色,外被白色绢状长柔毛;小叶5-15对,对生或互生,上部小叶较长,向下渐变短,无柄;小叶片长圆形,倒卵形或长圆披针形,长1-5cm,宽0.5-1.5cm,先端急尖或圆钝,边缘羽状中裂,裂片三角卵形、三角状披针形或长圆披针形,边缘向下反卷,上面被短柔毛或近无毛,中脉下陷,下面被生白绒毛,沿脉被白色绢状长柔毛;茎生叶与基生叶相似,唯叶片对数较少,托叶草质,边缘通常呈齿牙状分裂。花两性;伞房状聚伞花序,花茎被白色绢状长柔毛,花序基部有披针形苞片,外密被短柔毛;花直径0.8-1cm,稀达1.3cm;萼片5,三角卵形,先端急尖,花后不增大,紧贴果实,副萼5片,比萼片短约1倍,且狭窄,外被短柔毛及少数绢状柔毛;花瓣5,宽倒卵形,先端微凹,比萼片稍长,黄色;花柱近顶生,柱头扩大。瘦果卵球形,深褐色,有明显皱纹。花、果期4-10月。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3200m的山坡、草地、沟谷、林缘、灌丛及疏林下。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台湾、西藏等地。

文献

出处:出自《救荒本草》。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中国药植志》:治阿米巴痢。2.《贵州民间方药集》:治痢疾,母猪疯,羊癫疯。3.《东北药植志》:煎汤洗疥疮。4.《贵阳民间药草》:清热解毒。治赤白痢下,风湿疼痛,瘫痪。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5980.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黄花菜_黄花菜的功效和作用_黄花菜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臭矢菜、羊角草、向天癀、黄花蝴碟草、蚝猪钻床 性味:甘;辛;温;有毒 功能主治:散瘀消肿,祛风止痛,生肌疗疮。,。主跌打肿痛,劳伤腰痛,病气疼痛,头痛,痢疾,及疮荡…

  • 铁扫竹

    铁扫竹(《贵州民间药物》) 【异名】野蓝枝子(《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金银花、野绿豆、木蓝乔、鸡骨柴、女儿红(《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为豆科植物铁扫帚的全草或根。 【植…

  • 万丈深_万丈深的食用方法_万丈深有副作用嘛

    基础信息 别名:马尾参、细草、竹叶青、细叶万丈深、铁扫把、刷把细辛、奶浆参 性味:味微甘;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止咳;利湿;消痈。主支气管炎;肺炎;肝炎;白带;痈肿疮疖 生长采…

  • 马齿_马齿有哪些功效_马齿有毒吗

    基础信息 别名:马牙 性味: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镇惊熄风;解毒止痛。主小儿惊痫;疔疮痈疽;龋齿疼痛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马科动物马的牙齿。 原形态:马,体格高大,骨骼肌发…

  • 款冬花_款冬花是中药吗_款冬花吃了中毒了怎么办

    基础信息 别名:冬花、款花、看灯花、艾冬花、九九花 性味:味辛;微甘;性温 功能主治:润肺下气;化痰止咳。主新久咳嗽;气喘;劳嗽咳血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款冬的花蕾…

  • 消石

    消石(《本经》) 【异名】芒消(《别录》),苦消(《药性论》)。化金石、水石(《石药尔雅》),焰消(《土宿本草》),火消(《纲目》)。 【来源】为矿物硝石经加工炼制而成的结晶。 【…

  • 原蚕沙

    原蚕沙(《纲目》) 【异名】原蚕屎(《别录》),蚕沙(陶弘景),晚蚕沙(《斗门方》),马鸣肝(《东医宝鉴》),晚蚕矢(《本草备要》),二蚕沙(《江苏药材志》)。 【来源】为蚕蛾科昆…

  • 牛胞衣

    牛胞衣(《纲目》) 【来源】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胎盘。动物形态详"牛肉"条。 【功用主治】《海上方》:"治臁疮不敛,牛胞衣一只,烧存性,研搽。"

  • 莼(《别录》) 【异名】茆((诗经》),屏风(《楚辞》),凫葵(《毛诗传》),虊(《说文》),水葵(陆玑《诗疏》),水芹(《齐民要术》),露葵(《颜氏家训》),丝莼(《唐本草》),…

  • 荔枝叶

    荔枝叶(《岭南采药录》) 【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枝叶,植物形态详"荔枝"条。 【采集】全年可采。 【功用主治】①《生草药性备要》:"浸水数日,贴烂脚。" ②《泉州本草》:"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