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竹黄_天竹黄的用药禁忌_天竹黄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竹黄、天竺黄、竹膏、竹糖

性味:甘;寒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凉心定惊。主小儿惊风;癫痫;中风痰迷;热病神昏;痰热咳喘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薄竹等竹节间贮积的伤流液,经干涸凝结而成的块状物质。

原形态:1.青皮竹竿高8-10m,直径3-5cm,尾梢弯垂,下部挺直;节间长40-70cm,绿色,幼时被白蜡粉,并贴生淡棕色刺毛,后变无毛;分枝常自竿中下部第7-11节开始,以数枝或多枝簇生,中央1枝略较粗长。箨鞘早落;箨耳较小,不相等,大耳狭长圆形至披针形;箨舌边缘齿裂;箨片直立,易脱落。叶鞘无毛,背部具脊,纵肋隆起;叶耳通常呈镰刀形,边缘具弯曲而呈放射状的繸毛;叶舌边缘啮蚀状;叶片线状被针形至狭披针形,一般长9-17cm,宽1-2cm,先端渐尖具钻状细尖头,基部近圆形或楔形。假小穗单生或簇生于花枝各节,鲜时暗紫色,干时古铜色;小穗含小花5-8朵,顶端小花不孕;颖仅1片,具21脉;外稃椭圆形,具25脉;内稃被针形,具2脊,脊间10脉;鳞被不相等,边线被长纤毛;花丝细长,花药黄色,子房基部具柄,花柱被短硬毛,柱头3羽毛状。2.薄竹竿高5-8m,直径2-3cm。节间长30-45cm,上半部于幼嫩时被白色柔毛,老时毛落。分枝常于竿基部第3节上开始,近水平开展。竿箨幼时紫红色,老时变枯黄色,其长度常为其节间的一半;箨鞘近呈梯形;箨耳呈极狭的线形;箨舌近全缘;箨片窄三角形,先端长渐尖,边缘在近先端部分内卷。叶鞘无毛,先端带紫红色;叶耳和鞘口繸毛具芒;叶舌近截形。叶片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15-26cm,宽3-4.5cm,次脉7-9对,小横脉明显,先端长渐尖,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叶柄紫红色,无毛,长约5mm。花枝长35-40cm,节间长3-6cm;次级分枝长5-10cm,基部托以鞘状苞片,基部抱茎。假小穗先端渐尖;苞片卵状披针形,长7-11mm。小穗先端渐尖;颖2片,呈卵状披针形;不孕外稃卵状披针形,具15脉,背部中脊隆起;内稃具6脉,顶具1束短毛,鳞被3,脉纹不明显;花药基部具不等长的2裂;子房近棒状,花柱狭长,柱头羽毛状。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1.青皮竹常栽培于低海拔地的河边、村落附近。2.薄竹常生于海拔1500-2500m的山地常绿阔叶灌木林中。资源分布:1.青皮竹分布于广东、广西,现华东、华中、西南各地广为栽培。2.薄竹产云南等地。

文献

出处:本品始载于《蜀本草》,原名竹黄。1.韩保升曰:“《图经》云:竹节间黄白者,味甘,名竹黄。”2.《日华子》谓:“此是南海边竹内尘沙结成者耳。”3.《开宝本草》云:“按《临海志》云:生天竺国,今诸竹内往往得之。”4.《纲目》指出:“按吴僧赞宁云:竹黄生南海镛竹中。此竹极大,又名天竹。其内有黄,可以疗疾。”上述本草所云天竹黄的来源与今相同。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论天竹黄清心凉肝、化痰定惊之功1.1.李中梓:“竹黄之寒,专泻少阴之火。火去而惊邪诸证靡不疗矣。”(《雷公炮制药性解》)1.2.缪希雍:“天竺黄,气微寒而性亦稍缓,故为小儿家要药。入手少阴经,小儿惊风天吊诸风热者,亦犹大人热极生风之候也。此药能除热养心,豁痰利窍,心家热清而惊自平,君主安而五脏咸得滋养,故诸证悉除也。明目,疗金疮者,总取甘寒凉血清热之功耳。”(《本草经疏》)2.论天竹黄与竹沥性能异同2.1.李时珍:“竹黄,气味功用与竹沥同,而无寒滑之害。”(《纲目》)2.2.倪朱谟:“竹沥性速,直通经络而有寒滑之功;竹黄性缓,清空解热而更有定惊安神之妙。故前古治小儿惊风天吊,夜啼不眠,客忤痢疟及伤风痰闭,发热气促,人抱龙丸,治婴科惊痰要剂。如大人中风,失音不语,入风痰药中,如屡见奏效。此钱月坡独得之见也。”(《本草汇言》)2.3.苏廷琬:“天竺黄,本草云清心豁痰,功同竹沥,气味稍缓,说亦近似。第痰生于脾,竹之有黄,似入脾而豁痰为切,与竹沥之走经络而利痰热微有不同,不止气味稍缓也。”(《药义明辨》)【集解】:《重庆堂随笔》:“《纲目》止载释名而无集解,出产采取,一切形状皆未之及。按《笔谈补》云:岭南深山中有大竹,竹中有水甚清澈,溪涧之水皆有毒,惟此水无毒,土人陆行多饮之。至深冬则凝结如玉,乃天竹黄也。玉彦祖知雷州日,盛夏之官,山溪涧水皆不可饮,惟剖竹取水,烹任饮啜皆用竹水。次年初召赴阙,各行求竹水不可复得。问土人乃知至冬则凝结,不复成水,遇夜野火烧林木为煨烬,惟竹黄不灰,如火烧兽骨而轻,土人多于火后采拾以供药品,不若生得者为善。此说可补濒湖之未备。”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6079.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榕树胶汁

    榕树胶汁(《岭南采药录》) 【来源】为桑种植物榕树的树脂。植物形态详"榕须"条。 【功用主治】治目翳,赤眼,瘰疬,唇疔,牛皮癣。 ①《生草药性备要》:"治赤眼,煲粥冲食。" ②《南…

  • 铜锤玉带草_铜锤玉带草的功能与主治_铜锤玉带草怎么入药

    基础信息 别名:地茄子草、翳子草、地浮萍、扣子草、马莲草、铜锤草、红头带、土油甘、白路桥、三脚丁 性味:味辛;苦;性平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解毒。主风湿疼痛;跌打损伤;月经不…

  • 白前_白前的炮制方法_白前服用的禁忌

    基础信息 别名:石蓝、嗽药、柳叶白前、水杨柳、大鹤瓢、水柳、芫花叶白前、溪瓢羹、消结草、乌梗仔、蜜白前、炒白前、鹅管白前 性味:辛甘;微温;无毒 功能主治:泻肺降气;下痰止嗽。主主…

  • 还阳草根

    还阳草根(《云南中草药》) 【来源】为玄参科植物大王马先蒿的根。植物形态详"五凤朝阳草"条。 【采集】秋冬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性味】微甘,凉。 【功用主治】补益气血,健脾利…

  • 鼋膏

    鼋膏(《食疗本草》) 【异名】鼋脂(《淮南万毕术》)。 【来源】为鳖科动物鼋的脂肪,动物形态详"鼋甲"条。 【功用主治】张鼎:"摩风及恶疮。"

  • 飞龙掌血_飞龙掌血的药用价值_飞龙掌血是如何帮助病人的

    基础信息 别名:黄椒、三百棒、飞龙斩血、见血飞、黄大金根、血棒头、飞见血 性味:辛;微苦;性温;小毒 功能主治:祛风止痛;散瘀止血;解毒消肿。主风湿痹痛;腰痛;胃痛;痛经;经闭;跌…

  • 太白韭_太白韭是中药吗_太白韭有毒吗

    基础信息 别名:野葱、野蒜、太白山葱 性味: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发汗;散寒;健胃;接骨。主伤风感冒;头痛鼻塞;脘腹冷痛;消化不良;跌打骨折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

  • 慈乌

    慈乌(《纲目》) 【来源】为鸦科动物寒鸦的肉。 【动物形态】寒鸦(《嘉祐本草》),又名:乌、鸒(《诗经》),鹎鶋(《尔雅》),鸦、楚乌、孝乌(《说文》),元乌(崔豹《古今注》),鹎…

  • 石蟹

    石蟹(《日华子本草》) 【异名】蟹化石(《药材学》)。 【来源】为古生代节肢动物石蟹及其他近缘动物的化石。 【采集】全年均可采收,捞起后,洗净晒干。 【药材】全形似蟹,但多残缺不全…

  • 五气朝阳草_五气朝阳草是中药吗_五气朝阳草的功效与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追风七、见肿消、追风草、乌金丹、水杨梅、龙须草、萝卜叶、绿水草、草本水杨梅、老五叶、海棠菜、蓝布正、状晕药、路边青 性味:苦、辛;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