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香_松香多吃有影响吗_松香有哪些功效

基础信息

别名:松脂、松膏、松肪、松胶香、沥青、白松香、松胶、黄香、松脂香

性味:苦;甘;性温

功能主治:祛风燥湿;排脓拔毒;生肌止痛。主痈疽恶疮;瘰疬;瘘症;疥癣;白秃;疠风;痹症;金疮;扭伤;妇女白带;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松科松属若干植物中渗出的油树脂,经蒸馏或提取除去挥发油后所作余固体树脂。

原形态:1.乔木,高达45m,胸围1.5m。树皮红褐色,下部灰褐色,成不规则长块状裂。小枝常轮生,淡黄褐色,无白粉,无毛;冬芽卵状圆柱形,褐色,先端尖,芽鳞边缘丝状,先端尖或有长尖头。叶针形,2针一束,稀3针一束,长12-30cm,细长而柔软,叶缘有细锯齿,树脂道约4-8个,在背面边生,或腹面也有2个边生;叶鞘初呈褐色,后渐变成灰黑色,宿存。雄球花淡红褐色,圆柱形,弯垂,长1-1.5cm,聚生于新枝下部苞腋,穗状;雌球花单生或2-4个聚生于新枝顶端,淡紫红色。球果卵圆形或圆锥状卵形,长4-7cm,径2.5-4m,有短梗,下垂,熟时粟褐色;中部种鳞近长圆状倒卵形,长约3cm;鳞盾菱形,微隆起或平,鳞脐微凹,无刺。种子长卵圆形,长4-6mm,连翅长2-2.7cm。花期4-5月,果熟期翌年10-12月。2.乔木,高达25m,胸围可达1m以上。树皮灰褐色,呈不规则鳞甲状裂,裂隙红褐色。枝轮生,小枝粗壮,淡橙黄色或灰黄色;冬芽宽椭圆形,先端尖,红褐色。叶针形,2针一束,深绿色,粗硬,长10-15cm,径约1.5mm,边缘有细齿,两面有气孔线;叶鞘初时淡褐色,渐变成暗灰色。雄球花圆柱形,长1.2-1.8cm,在新枝上聚生成穗状;雌球花序阔卵形,长7mm,紫色,着生于当年新枝上。球果卵形或圆卵形,长4-9cm,有短梗,向下弯垂,熟时淡黄色或淡褐黄色,宿存数年之久;中部种鳞近长圆状倒卵形,长1.6-2cm,鳞盾肥厚,隆起或微隆起,扁菱形或菱状多角形,横脊显着,鳞脐凸起有尖刺。种子卵圆形或长卵圆形,淡褐色,有斑纹,连翅长1.5-1.8cm。花期4-5月,果熟期翌年10月。3..乔木,高达30m,胸围达1.5m。树皮橘红色,不规则鳞片状脱落。一年生枝淡黄色或红黄色,微有白粉,无毛;冬芽长圆状卵圆形,暗红褐色,针叶2针一束,长5-12cm,径约1mm,先端微尖,两面有气孔线,边缘有细锯齿,横切面半圆形,树脂道约4-6个,边生。雄球花淡红黄色,圆筒形,5-12mm,聚生于新枝下部呈短穗状;雌球花淡红紫色,单生或2-3个聚生,一年生小球果的种鳞先端有短刺。球果熟时暗黄褐色或淡褐黄色;种鳞张开,易脱落,有微隆起的横脊,鳞脐平或微凸起,有短刺。种子倒卵状椭圆形或卵圆形,长4-7mm,连翅长1.5-2m,种翅宽5-7mm。花期4月,果熟期翌年9-10月。4.乔木,高达30m,胸围可达2m。幼树皮暗灰色,老时灰黑色,粗厚,不规则块裂。一年生枝淡褐黄色,无毛;冬芽银白色,圆柱状椭圆形或圆柱形,顶尖,芽鳞披针形,边缘白色丝状。针叶2针一束,深绿色,有光泽,粗硬,长6-12cm,边缘有细锯齿,两面均有气孔线,横切面有树脂道6-11个,中生。雄球花淡红褐色,圆柱形,长1.5-2cm;雌球花单生或2-3个聚生新枝近顶端,直立,卵圆形,淡紫红色。球果熟时褐色,圆锥状卵圆形或卵圆形,长4-6cm,径3-4cm,有短梗,向下弯垂,中部种鳞卵状椭圆形,鳞盾稍肥厚,横脊显着,鳞脐有短刺。种子倒卵状椭圆形,长5-7mm,连翅长1.5-1.8cm,种翅灰褐色。花期4-5月,果熟期翌年10月。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1500m以下山地。2.生于海拔100-2600m的山地。3.生于温带沿海山地和平原。4.生于东部沿海山地。资源分布:1.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2.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河南、山东、江苏等地。3.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江苏。南京一带有栽培。4.分布于辽宁、山东、江苏等地;武汉、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多有栽培。

文献

出处:出自《滇南本草》。1.《本草纲目》:孙思邈云,松脂以衡山者为良,衡山东五百里,满谷所出者,与天下不同。苏轼云,镇定松脂亦良。2.《抱朴子》云,凡老松皮内自然取脂为第一,胜于凿取及煮成者,其根下有伤处不见日月者为阴脂尤佳。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本草经疏》:松脂,味苦而兼甘,性燥,燥则除湿散风寒;苦而燥,则能杀虫;甘能除热,胃中伏热散,则咽干消渴自止。痹者,风寒湿合而为病也。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此死肌之所由来也。湿热之邪散,则血不瘀败,荣气通调而无壅滞,故主疽恶疮;荣和热散,则头疡、白秃、疥瘙、风气俱愈矣。热消则荣血和,风湿去则卫气安,脾胃健五脏无病,可知。2.《本草汇言》:松脂,如入疡科敷贴料中,可去脓拔毒,腐秽初作或初溃者可用,如久溃疡脓血已尽,气虚血寒,肉泛而不敛者,用此不惟不能生新肌,反增溃烂,延流及肉,损人筋脉,不可胜言,用者当细审之。3.《神农本草经》:主痈疽恶疮,头疡白秃,疥瘙风气,安五脏,除热。4.《名医别录》:主胃中伏热,咽干消渴,及风痹死肌,练之令白;其赤者主恶痹。5.《药性论》:杀虫,用之主耳聋;牙有蛀孔,少许咬之不落;能贴诸疮脓血,煎膏生肌止痛,祛风。6.《日华子本草》:润心肺,下气除邪;煎膏主痿烂,排脓。7.《滇南本草》:疗赤白癜风,厉风。8.《医学入门》:治历节酸痛,生津止渴,固齿,聪耳明目;入滋补药和服,壮阳,实阴茎,令人有子。9.《本草纲目》:强筋骨,利耳目。治崩带。10.《本草备要》:祛风去湿,化毒杀虫。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6336.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金狗脊黄毛

    金狗脊黄毛(《岭南采药录》) 【来源】为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根茎上的细柔毛。植物形态详"狗脊"条。 【药理作用】经118次犬、兔实验证明,对于疤痕组织、肝脏、肿脏的损伤性出血有肯定的…

  • 大独叶草

    大独叶草(《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异名】化血丹。 【来源】为菊科植物大独叶草的根、叶。 【植物形态】大独叶草多年生草本。根十数条,丛生。大叶1枚,基生;叶柄长约16厘米;叶片卵状…

  • 辣蓼草

    辣蓼草(《江苏植药志》) 【来源】为蓼科植物柳叶蓼的全草。 【植物形态】柳叶蓼,又名:绵毛酸模叶蓼。一年生草本,高0.5~2.5米。茎直立,多分枝,表面有多数紫红色小斑点,被绵毛,…

  • 蓖麻子_蓖麻子的作用与功效_蓖麻子有毒为什么还能吃

    基础信息 别名:萆麻子、蓖麻仁、大麻子、红大麻子 性味:甘;辛;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消肿拔毒;泻下导滞;通络利窍。主痈疽肿毒;瘰疬;乳痈;喉痹;疥癞癣疮;烫伤;水肿胀满;大便燥结…

  • 苦参实

    苦参实(《唐本草》) 【异名】苦参子(《纲目》),苦豆(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来源】为豆科植物苦参的种子。植物形态详"苦参"条。 【采集】7~8月果实成熟时采收,…

  • 新木?子

    新木?子(《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异名】三苍。 【来源】为樟科植物金毛新木榧子的根或树皮。 【植物形态】金毛新木?子,又名:新木?。常绿乔木,高达8米。树皮灰褐色;小枝密生棕色的…

  • 火秧竻蕊

    火秧竻蕊(《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金刚纂的花蕊。植物形态详"火秧竻"条。 【功用主治】《生草药性备要》:"解毒消肿。火秧竻蕊和鸡蛋煎食治臌胀。"

  • 水朝阳草_水朝阳草的功效_水朝阳草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金沸草 性味:味辛;甘;性温 功能主治:降气化痰;祛风除湿。主咳嗽痰多;胞闷气喘;风湿痹痛;疔疮肿毒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水埋阳的全草。 原形态:水…

  • 桂花露

    桂花露(《纲目拾遗》) 【来源】为木犀科植物木犀的花经蒸馏而得的液体。植物形态详"桂花"条。 【性味】《纲目拾遗》:"味微苦。" 【功用主治】疏肝理气,醒脾开胃。治龈胀,牙痛,咽干…

  • 衡州乌药_衡州乌药的害处_衡州乌药的药用价值

    基础信息 别名:矮脚樟、木防己、十八症、九皮英、托食茶、消食树 性味:辛;甘;性温 功能主治:顺气宽胸;祛风止痛。主胸膈痞胀;脘腹疼痛;疝气;膀光冷气;小便频数;风湿腰腿痛;跌打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