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藤_南藤可以入药吗_南藤有哪些功效

基础信息

别名:丁父、丁公寄、丁公藤、石南藤、搜山虎、风藤、巴岩香、三角枫、石蒌藤、细叶青竹蛇

性味:辛;温;甘

功能主治:祛风湿;强腰膝;补肾壮阳;止咳平喘;活血止痛。主风寒湿痹;腰膝酸痛;阳痿;咳嗽气喘;痛经;跌打肿痛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胡椒科植物石南藤的茎叶或全株。

原形态:石南藤常绿攀援藤本,揉之有香气。茎深绿色,节膨大,生不定根。叶互生,叶柄长1-2.5cm;叶片椭圆形或向下渐变为狭卵形或卵形,长7-14cm,宽4-6.5cm,先端渐尖,基部钝圆或阔楔形,下面被疏粗毛,叶脉5-7条,最上1对互生或近对生,离基1-2.5cm从中脉发出,弧形上升。花单性异株,无花被;穗状花序轴被毛;雄花苞片圆形,直径约1mm,具被毛的短柄,雄蕊2,稀3枚,花药比花丝短;雌花序短于叶片;雌花苞片柄于果期延长达2mm。密被白色长毛;子房离生,柱头3-4,稀5。浆果球形,直径3-3.5mm,有疣状凸起。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谷林中阴处或湿润处,攀援于树上或岩石上。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南部、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文献

出处:出自《名医别录》。1.《名医别录》:丁公寄,生石间,蔓延木上,叶细,大枝赤茎,其大如债,黄有汁。七月七日采。2.《开宝本草》:南藤,生依南树,故号南藤,茎如马鞭,有节,紫褐色。一名丁公藤。3.《本草图经》:南藤,苗如马鞭,有节,紫褐色,叶如杏叶而尖。采无时。石南藤,生天台山中。其苗蔓延木上,四时不雕。4.《纲目》:南藤,细藤圆腻,紫绿色,一节一叶,叶深绿色,似杏叶而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别录》:主金疮痛。2.《开宝本草》:主风血,补衰老,起阳,强腰脚,除痹,变白,逐冷气,排风邪。亦煮汁服,亦浸酒服,冬月用之。3.《本草图经》:治腰痛。4.《滇南本草》:治寒湿痹伤筋,祛风,筋骨疼痛,利小便及茎中痛,热淋初起,利小便急速。5.《纲目》:煮汁服,治上气咳嗽。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6752.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水牛角_水牛角怎么入药_水牛角的功效

    基础信息 别名:沙牛角 性味:味苦;咸;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定惊。主热病头痛;商热神昏;发斑发疹;吐血、衄血;瘀热发黄;小儿惊风及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生长采收 来源:…

  • 草本三角枫_草本三角枫的副作用_草本三角枫的功效

    基础信息 别名:变豆菜、肺形草、山芹菜 性味:味辛;微苦;性曙 功能主治:祛风湿;通经络。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川滇变豆菜的全草。 …

  • 和血丹_和血丹的功效与作用_和血丹的禁忌

    基础信息 别名:胡枝子、大叶乌梢、大叶马料梢、山苜蓿、夜关门、羊罩机、山豆根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表;止咳止血;通经活络。主外感头痛;发热;痧疹不透;痢疾;咳嗽咯血;尿血…

  • 荷苞花

    荷苞花(《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异名】赖桐花、贞桐花(《南方草木状》),百日红(《洛阳花木记》),洋海棠(《植物名实图考》),合包花(《草木便方》),状元红(《广州植物志》),抽…

  • 刮筋板

    刮筋板(《四川中药志》) 【异名】刮金械,走马胎(《天宝本草》),云南土沉香(《中国树木分类学》)。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草沉香的幼嫩全株。 【植物形态】草沉香常绿小乔木,高30~…

  • 火炭母草根

    火炭母草根(《重庆草药》) 【来源】蓼科植物火炭母草的根,植物形态详"火炭母草"条。 【采集】夏、秋采挖。 【性味】酸甘,平。 ①《分类草药性》:"味甘,平,无毒。" ②《重庆草药…

  • 蒺藜花

    蒺藜花(《纲目》) 【来源】为蒺藜科植物蒺藜的花,植物形态详"刺蒺藜"条。 【功用主治】《本草衍义》:"治白癜风。阴干为末,每服三、二钱,饭后以酒调服。"

  • 莸_莸有毒性吗_莸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边兰、方梗金钱草、野苋草、半枝莲、倒挂金钟、荆芥叶莸 性味:微甘;凉 功能主治:清暑解表;利湿解毒。主夏季感冒;中暑;热淋;带下;外伤出血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

  • 三七草

    三七草(《湖南药物志》) 【别名】土三七(《秘方集验》),见肿消、乳香草、奶草(《纲目拾遗》),泽兰、叶下红(《辰溪县志》),散血草、和血丹(《简易草药》),天青地红(《植物名实图…

  • 红花苗

    红花苗(《开宝本草》) 【来源】为菊科植物红花的幼苗,植物形态详"红花"条。 【功用主治】《开宝本草》:"生捣碎,敷瘀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