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蕊_石蕊的药理作用_石蕊有什么危害

基础信息

别名:石濡、石芥、云茶、蒙顶茶、石蕊花、石云茶、云芝茶、蒙山茶、蒙阴茶、酶苔、石花、刀伤药

性味:甘;涩,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润燥,凉肝,化痰,利湿。。主烦热不安,咽燥痰结,目昏翳障,热淋,黄疸。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石蕊科植物鹿蕊的枝状体。

原形态:初生地衣体早期即消失。果柄子(子器柄)主轴明显,为不等长我多叉假轴型分枝,枝腋间有近圆形小穿孔,枝顶端呈荼褐色,常向同一方向倾斜或下垂;分枝圆柱,粗壮,中空,高3-12cm或过之,粗1-3mm,表面呈灰色或深灰绿色,生长在光照强处,常变成污黑色,无光泽。果柄无皮层;外髓层粗糙,其间分散子囊盘呈褐色,小型,顶生于果柄上。分生孢子器呈黑褐色,卵圆形,含无色粘液,生于果柄小枝的顶端。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多生于岩石表面的细土层上,且多在高山带。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陕西、福建、台湾、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文献

出处:出自1.《本草拾遗》:石蕊,生太山石上,如花蕊。为丸、散服之。今时无复有。石濡,生石之阴,如屋游、垣衣之类,得雨则展,故名石濡。早春青翠,端开四叶。性冷,明目,不饥渴。2.《纲目》:《别录》石濡具其功用,不言形状,陈藏器言是屋游之类,复出石蕊一条,功同石濡,盖不知其即一物也。此物惟诸高山石上者为良,今人谓之蒙顶茶。生衮州蒙山石上,乃烟雾熏染日久结成,盖苔衣类也。彼人春初刮取曝干馈人,谓之云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本草汇言》:石蕊,能去心热烦闷不安,肝热眼障失明,脾热唇口疮发,肺热咽喉痰结,肾热小便淋闭,凡诸虚火、火郁之症,咸宜用之。2.《别录》:明目,益精气,令人不饥渴。3.《纲目》:生津润咽,解热化痰。4.《纲目拾遗》:治胃热,消积滞。5.《贵州草药》:清热除湿,凉血止血。6.《陕西中草药》:祛风,镇痛。治头痛,偏头痛。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6457.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肉桂_肉桂有什么副作用_肉桂治什么病

    基础信息 性味:辛、甘,大热。 功能主治: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虚阳上浮,眩晕目赤,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腹痛,痛经经闭。 生…

  • 土箭芪_土箭芪的副作用有哪些_土箭芪的功效

    基础信息 别名:山皮条、矮它它、矮陀陀、一把香、黄狗头、藤构、构构麻、香构、香枸、一柱香、竹腊皮、铁扁担 性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宽中理气;补脾益胃。主脘腹胀痛;食少便溏;虚肿不…

  • 齿缘草

    齿缘草(《内蒙古中草药》) 【异名】蓝梅。 【来源】为紫草科植物齿缘草的花及叶。 【植物形态】齿缘草多年生草本,高20~30厘米。茎具多数短分枝,被灰色绢毛。基生叶稍呈匙形,长3~…

  • 猬胆

    猬胆(《本草衍义》) 【来源】为刺猬科动物刺猬或短刺猬的胆汁。动物形态详"刺猬皮"条。 【功用主治】《纲目》:"点目止泪;化水涂痔疮。" 【选方】治痘后风眼,发则两睑红烂眵泪:刺猬…

  • 白苣

    白苣(《千金·食治》) 【异名】生菜(《千金·食治》),石苣(《纲目》),千层剥(《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为菊科植物莴苣的栽培种-白苣的茎、叶。植物形态详"莴苣"条。 【性味…

  • 酸枣仁

    酸枣仁(《雷公炮炙论》) 【异名】枣仁(《药品化义》),酸枣核(《江苏植药志》)。 【来源】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种子。 【植物形态】酸枣(《本经》),又名:棘(《诗经》),槭(《尔雅…

  • 鸭跖草_鸭跖草的主要功效_鸭跖草怎么服用

    基础信息 别名:鸡舌草、鼻斫草、碧竹子、碧蟾蜍、竹叶草、鸭脚草、耳环草、碧蝉儿花、地地藕、蓝姑草、竹鸡草、竹叶菜、淡竹叶、碧蝉花、水竹子、露草、帽子花、竹叶兰、竹根菜、鹅儿菜、竹管…

  • 广香藤_广香藤能喝吗_广香藤可以泡酒吗

    基础信息 别名:降香藤、钻山风、铁牛钻石、香藤、黑风藤、小香藤、香藤风、铁钻、笼藤、山龙眼藤、飞扬藤、古风子、藤龙眼 性味:微辛;平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风湿痹痛;腰痛…

  • 柳絮_柳絮治什么病_柳絮可以口服吗

    基础信息 别名:柳实、柳子 性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解毒消痈。主吐血;创伤出血;痈疽;恶疮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带毛种子。 原形态:乔木,高可达…

  • 挖耳草1

    挖耳草1(《滇南本草》) 【异名】芸香草、毛叶草(《滇南本草》),野烟叶、野思草(《草木便方》),野烟(《分类草药性》),倒提壶(《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金挖耳(《四川中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