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苁蓉_肉苁蓉的功能主治_肉苁蓉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肉松蓉、黑司令、纵蓉、地精、马足、马芝、大芸、寸芸

性味:味甘;咸;性温

功能主治: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道。主肾阳虚衰;精血不足之阳痿;遗精;白浊;尿频余沥;腰痛脚弱;耳鸣目花;月经衍期;宫寒不孕;肠燥便秘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列当科植物肉苁蓉的肉质茎。

原形态:肉苁蓉多年生寄生草本,高40-160cm。茎肉质,单一或由基部分为2或3枝,下部宽5-15cm,上部渐变细,宽2-5cm。叶多数,鲜片状,螺旋状排列,淡黄白色,无叶柄;下部叶排列紧密,宽卵形或三勿状卵形,长0.5-1cm,宽1-2cm,上部叶稀疏,线状披针形,长1-4cm,宽0.5-1cm,宽1-2cm,上部叶稀疏,线状披针形,长1-4cm,宽0.5-1cm,两面无毛。穗状花序,长15-50cm;苞片1,线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4cm,宽0.5-0.8cm,被疏绵毛或近无毛;小苞片2,卵状披针形,与花萼等长或稍长,被疏绵毛或无毛;花萼钟状,长1-1.5cm,5浅裂,裂片近圆珠笔形;花冠筒状钟形,长3-4cm,裂片5,展开,近半圆形;花黄白色、淡紫色,干后变棕褐色,管内有2条纵向的鲜黄色凸起;雄蕊4,二强,近内藏,花丝上部稍弯曲,基部被皱曲长柔毛,花药箭形,被长柔毛;子房上位,基部有黄色密腺,花柱细长,顶端内折,柱头近球形。蒴果卵形,2裂,褐色。种子多数,微小,椭圆状卵形,表面网状,有光泽。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25-1150m的荒漠中,寄生在藜科植物梭梭、白梭梭等植物的根上。资源分布:分布于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

文献

出处:1.出自《神农本草经》2.《本草图经》:《本经》云,五月五日采,五月恐已老不堪,故多三月采之。西人多用作食品啖之,刮去鳞甲,以酒净洗去黑汁,薄切,合山芋、羊肉作羹,极美好,益人,食之胜服补药。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本经》: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精气,妇人症瘕。2.《别录》:除膀胱邪气、腰痛,止痢。3.《药性论》:益髓,悦颜色,延年,治女人血崩,壮阳,大补益,主赤白下。4.《日华子本草》:治男绝阳不兴,女绝阴不产,润五脏,长肌肉,暖腰膝,男子泄精,尿血,遗沥,带下阴痛。5.《本草经疏》:白酒煮烂顿食,治老人便燥闭结。6.《本草经疏》:肉苁蓉,滋肾补精血之要药,气本微温,相传以为热者误也。甘能除热补中,酸能入肝,咸能滋肾,肾肝为阴,阴气滋长,则五脏之劳热自退,阴茎中寒热痛自愈。肾肝足,则精血日盛,精血盛则多子。妇人症瘕,病在血分,血盛则行,行则症瘕自消矣。膀胱虚,则邪客之,得补则邪气自散,腰痛自止。久服则肥健而轻身,益肾肝补精血之效也,若曰治痢,岂滑以导滞之意乎,此亦必不能之说也。7.《本草汇言》:肉苁蓉,养命门,滋肾气,补精血之药也。男子丹元虚冷而阳道久沉,妇人冲任失调而阴气不治,此乃平补之剂,温而不热,补而不峻,暖而不燥,滑而不泄,故有从容之名。8.《本经逢原》:肉苁蓉,《本经》主劳伤补中者,是火衰不能生土,非中气之本虚也。治妇人症瘕者,咸能软坚而走血分也。又苁蓉止泄精遗溺,除茎中热痛,以其能下导虚火也。老人燥结,宜煮粥食之。9.《玉楸药解》:肉苁蓉,暖腰膝,健骨肉,滋肾肝精血,润肠胃结燥。凡粪粒坚小,形如羊屎,此土湿木郁,下窍闭塞之故。谷滓在胃,不得顺下,零星传送,断落不联,历阳明大肠之燥,炼成颗粒,秘涩难通,总缘风木枯槁,疏泄不行也。一服地黄、龟胶,反益土湿,中气愈败矣。肉苁蓉滋木清风,养血润燥,善滑大肠,而下结粪,其性从容不迫,未至滋湿败脾,非诸润药可比。方书称其补精益髓,悦色延年,理男子绝阳不兴,女子绝阴不产,非溢美之词。10.《本草求真》:肉苁蓉,诸书既言峻补精血,又言力能兴阳助火,是明因其气温,力专滋阴,得此阳随阴附,而阳自见兴耳。惟其力能滋补,故凡症瘕积块,得此而坚即消。惟其滋补而阳得助,故凡遗精茎痛,寒热时作,亦得因是而除。若谓火衰至极,用此甘润之品,同于桂、附,力能补阳,其失远矣。况此既言补阴,而补阴又以苁蓉为名,是明因其功力不骤,气专润燥,是亦宜于便闭,而不宜于胃虚之人也。谓之滋阴则可,谓之补火正未必然。11.《本草正义》:肉苁蓉,《本经》主治,皆以藏阴言之,主劳伤补中,养五脏,强阴,皆补阴之功也。茎中寒热痛,则肾脏虚寒之病,苁蓉厚重下降,直入肾家,温而能润,无燥烈之害,能温养精血而通阳气,故曰益精气。主症瘕者,咸能软坚,而入血分,且补益阴精,温养阳气,斯气血流利而否塞通矣。《别录》除膀胱邪气,亦温养而水府寒邪自除。腰者肾之府,肾虚则腰痛,苁蓉益肾,是以治之。利,今木皆作痢,是积滞不快之滞下,非泄泻之自利,苁蓉滑肠,痢为积滞,宜疏通而不宜固涩,滑以去其着,又能养五脏而不专于攻逐,则为久痢之中气己虚,而积滞未尽者宜之,非通治暑湿热滞之痢疾也。苁蓉为极润之品,市肆皆以盐渍,乃能久藏,古书皆称其微温,而今则为咸味久渍,温性已化除净绝,纵使漂洗极淡,而本性亦将消灭无余,故古人所称补阴兴阳种种功效,俱极薄弱,盖已习与俱化,不复可以本来之质一例论矣。但咸味能下降,滑能通肠,以主大便不爽,颇得捷效,且性本温润,益阴通阳,故通腑而不伤津液,尤其独步耳。自宋以来,皆以苁蓉主遗泄带下,甚且以主血崩溺血,盖以补阴助阳,谓为有收摄固阴之效。要知滑利之品,通导有余,奚能固涩,《本经》除阴中寒热痛,正以补阴通阳,通则不痛耳。乃后人引申其义,误认大补,反欲以通利治滑脱,谬矣。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6578.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冬瓜皮_冬瓜皮的用法用量_冬瓜皮是如何帮助病人的

    基础信息 别名:白瓜皮、白东瓜皮 性味:味甘;性微寒 功能主治:清热利水;消肿。主水肿;小便不利;泄泻;疮肿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冬瓜的外层果皮。 原形态:一年生…

  • 大花威灵仙_大花威灵仙的功效_大花威灵仙的做法

    基础信息 别名:威灵仙 性味:味苦;微辛;性平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理气通便;解毒。主小便不利;腹胀;大便秘结;风火牙痛;目生星翳;虫蛇咬伤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毛植物大花…

  • 旱莲花

    旱莲花(《广西中草药》) 【异名】金莲花(《广西中草药》)。 【来源】为旱金莲科植物旱金莲的全草。 【植物形态】旱金莲一年生或多年生攀援状肉质草本,全株光滑无毛。根有时块状。叶互生…

  • 荆芥

    【中文名】荆芥(《吴普本草》) 【类别】全草类 【异名】假苏、鼠蓂(《本经》),姜苏(《吴普本草》),稳齿菜(《滇南本草》),四棱杆蒿(《中药志》)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全草…

  • 老鸦胆根

    老鸦胆根(《广西中草药》) 【来源】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的根。植物形态详"鸦胆子"条。 【采集】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化学成分】树皮中含有的苦味成分较果实中为少(参见"鸦胆子…

  • 断血流_断血流有哪些作用_断血流有毒吗

    基础信息 别名:大叶香薷、荫风轮、山藿香、瘦风轮、九层塔、野薄荷、田螺菜、蒙锄草、多头风轮菜 性味:味辛;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活血。主风热感冒;咳嗽;目赤肿痛;咽喉肿…

  • 盐麸子根

    盐麸子根(《日华子本草》) 【异名】文蛤根、五倍根、泡木根、耳八蜈蚣(《分类草药性》)。 【来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本的树根。植物形态详"盐麸子"条。 【采集】四时可采。 【化学成分…

  • 珂(《唐本草》) 【异名】马珂、马珂螺(徐表《异物志》),珬(《通典》),马鹿贝(《动物学大辞典》)。 【来源】为蛤蜊科动物凹线蛤蜊的贝壳。 【动物形态】凹线蛤蜊贝壳2片,坚厚,呈…

  • 毛贯众

    毛贯众(《湖南药物志》) 【异名】小龙骨、小贯众、蕨难脑、蕨务子。 【来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多鳞毛蕨的干燥根茎。 【植物形态】多鳞毛蕨,又名:阔鳞鳞毛蕨。多年生草本,高50~95厘米…

  • 鹌鹑

    鹌鹑(崔禹锡《食经》) 【异名】鹑鸟(《毛诗传》),循(《禽经》注),宛鹑(《广志》),赤喉鹑(《动物学大辞典》),红面鹌鹑(《中国动物图谱·鸟类》)。 【来源】为雉科动物鹌鹑的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