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粉_绿豆粉 绿豆粉敷脸的功效_绿豆粉的使用方法

基础信息

别名:真粉

性味:味甘;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消暑;凉血解毒。主暑热烦渴;痈肿疮疡;丹毒;烧烫伤;跌打损伤;肠风下血;酒毒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绿豆Vignaradiata(L.)R.Wilczak的种子经水磨加工而得的淀粉。

原形态:绿豆一年生直立或顶端微缠绕草本。高约60cm,被短褐色硬毛。三出复叶,互生;叶柄长9-12cm;小叶3,叶片阔卵形至菱状卵形,侧生小叶偏斜,长6-10cm,宽2.5-7.5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楔形或截形,两面疏被长硬毛;托叶阔卵形,小托叶线形。总状花序腋生,总花梗短于叶柄或近等长;苞片卵形或卵状长椭圆形,有长硬毛;花绿黄色;萼斜钟状,萼齿4,最下面1齿最长,近无毛;旗瓣肾形,翼瓣有渐窄的爪,龙骨瓣的爪截形,其中一片龙骨瓣有角;雄蕊10,二体;子房无柄,密被长硬毛。荚果圆柱形,长6-8cm,宽约6.mm,成熟时黑色,被疏褐色长硬毛。种子绿色或暗绿色,长圆形。花期6-7月,果期8月。

生长环境分布:全国各省区多有栽培。

文献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本草经疏》:绿豆粉所禀气味与绿豆同,故能解诸热及酒食毒、汤火伤灼也。发背、痈疽、疮肿,皆热毒所致,甘寒解阳明之热,则毒气不至犯胃而呕恶,肠胃清凉,而诸肿散矣。热伤气,除热故能益气也。2.姚可成《食物本草》:家粉(以绿豆粉搓线,下汤煮熟)味甘凉无毒,滋脏腑,益肠胃,凉血,解诸毒,凉大肠,止下血。3.《日用本草》:解诸热,益气,解酒食诸毒。治发背、痈疽、疮肿及汤火伤灼。4.汪颖《食物本草》:解菰菌砒毒。5.《纲目》:新水调服,治霍乱转筋。6.《本经逢原》:取陈者,蜜调敷痘毒。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7093.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荚蒾子

    荚蒾子(《唐本草》) 【来源】为忍冬科植物荚蒾的果实。植物形态详"荚蒾"条。 【性味】《唐本草》:"味甘。" 【功用主治】《千金翼方》:"主破血,止痢消肿,除蛊疰、蛇毒。" 【用法…

  • 土荆皮

    土荆皮(《药材资料汇编》) 【别名】土槿皮(《中药通报》3(4):156,1957),荆树皮(《中国药植志》),金钱松皮(《药材学》)。 【来源】为松科植物金钱松的树皮或根皮。 【…

  • 枳椇木皮

    枳椇木皮(《唐本草》) 【来源】为鼠李科植物枳椇的树皮。植物形态详"枳椇子"条。 【性味】《纲目》:"甘,温,无毒。" 【功用主治】①《唐本草》:"主五痔,和五脏。" ②《陕西中草…

  • 水芙蓉_水芙蓉是中药吗_水芙蓉怎么入药

    基础信息 别名:水薄荷、软骨倒水莲、水管筒、三叉草、水管草、通关草、马上消、麻雀草、马下消、止咳草 性味:味辛;性凉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消肿解毒。主感冒咳嗽;百日咳;毒蛇咬伤;疮…

  • 西藏凹乳芹根_西藏凹乳芹根有什么危害_西藏凹乳芹根是中药吗

    基础信息 别名:独脚当归、野当归 性味:味辛;甘;微苦;性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主风寒湿痹;中寒胃痛;腰部冷痈;皮肤瘙痒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西藏凹乳…

  • 棕板

      棕板  PetiolusTrachycarpi  (英)FortuneWindmillpalmPetiole  【别名】 棕榈皮、棕榈木皮、棕皮。   【来源】 为棕榈科植物棕…

  • 栗叶

    栗叶(《滇南本草》) 【来源】为壳斗科植物栗的叶,植物形态详"栗子"条。 【功用主治】①《滇南本草》:"治喉疔火毒,煎服(二至三钱)。" ②《现代实用中药》:"为收敛剂。外用涂漆疮…

  • 山棯根

    山棯根(《生草药性备要》) 【异名】岗棯根(《全展选编·传染病》)。 【来源】为桃盆娘科植物桃金娘的根。植物形态详"山棯子"条。 【采集】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性味】甘,微酸,…

  • 野猪蹄

    野猪蹄(《医林纂要》) 【来源】为猪科动物野猪的蹄,动物形态详"野猪肉"条。 【功用主治】①《医林纂要》:"祛风治痹。" ②《随息居饮食谱》:"蹄爪补力更胜(野猪肉),一切痈疽不敛…

  • 叶上珠

    叶上珠(《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异名】阴证药、大部参(《植物名实图考》),叶上花(《峨嵋药植》),叶上果(《中国药植图鉴》)。 【来源】为山茱萸科植物青荚叶、西藏青荚叶或中华青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