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头菌_猴头菌的功效_猴头菌的主要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猴菇、猬菌、刺猬菌、小刺猴头、猴头菇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健脾养胃;安神;抗癌。主体虚乏力;消化不良;失眠;胃与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消化道肿瘤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齿菌科真菌猴头菌、珊瑚状猴头菌的子实体。

原形态:1.悬于树干上,少数座生,长径5-20cm,最初肉质,后变硬,个别子实体干燥后菌肉有木栓化倾向,有空腔,松软。新鲜时白色,有时带浅玫瑰色,干燥后黄色至褐色。菌刺长2-6cm,粗1-2mm,针形,末端渐尖,直或稍弯曲,下垂,单生于子实体表面之中,下部、上部刺退化或发育不充分。菌丝薄壁,具隔膜,有时具锁状联合。菌丝直径10-20μm。囊状体内有颗粒状物,直径10μm左右。孢子近球形,无色,光滑,含有1个大油滴,(4-5)μm×(5-6.5)μm。2.珊瑚状猴头菌子实体肉质,通常有数个软而韧的短小主枝,各主枝又多次分枝,形似珊瑚,长10-30cm,主枝基部有时愈合成块。整个子实体鲜时纯白色,干后变硬,浅黄色。主枝和分枝上生有菌刺。在分枝上更为稠密。菌刺圆锥形,锐尖,长5-15mm。菌丝有锁状联合,孢子近球形,无色,光滑,含1个油滴,(5-6)μm×(4-6)μm。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栎等阔叶树倒、腐木上。2.生于云杉、冷杉等的枯腐木上。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南及甘肃、上海、浙江、河南、广西、西藏等地。2.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文献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临海水土异物志》:民皆好啖猴头羹,虽五肉臛不能及之,其俗言:宁负千石之粟,不愿负猴头羹CONG。2.《农政全书》:如无花、麻姑、猴头之属,皆草木根腐坏而成者。3.《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甘,性平。有利五脏、助消化、滋补、抗癌等功能。与本品有类似功效,且分布区相近似的尚有以下两个近缘种:玉髯H.Coralloides(Scop.Fr.)Pers,exGtay及分枝猴头菌H.ramosum(Bull.ExMerat。)Letellier.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7629.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姜叶

    姜叶(《纲目》) 【来源】为姜科植物姜的叶,植物形态详"生姜"条。 【性味】《纲目》:"辛,温,无毒。" 【功用主治】①《金匮要略》:"食脍多不消,结为癥病,以姜叶汁饮之一升。" …

  • 肥皂核

    肥皂核(《纲目》) 【异名】肥皂子(《药材学》)。 【来源】为豆科植物肥皂荚的种子。植物形态详"肥皂荚"条。 【采集】9~10月间采取果实,干燥后剥取种子,晒干,置干燥处,防蛀。 …

  • 赤地榆_赤地榆的功效和作用_赤地榆有毒吗

    基础信息 别名:红地榆、隔山消、万两金、雀食地榆、万榄筋、红寒药 性味:苦;涩;微寒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主泄泻;痢疾;消化不良;脘腹;鼻衄;便血;有经过多;产后出血不止…

  • 野三七_野三七的功效与作用_野三七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香刺、土三七、竹节七、白三七 性味:味微苦;甘;性温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主跌打损伤;风湿痛;咳血;外伤出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病后虚弱;肺痨 生长…

  • 地杨梅

    地杨梅(《本草抬遗》) 【来源】为灯芯草科植物地杨梅的全草或果实。 【植物形态】地杨梅多年生草本,地下有小块根。叶丛生;细长而尖,边缘有白色长毛;叶鞘闭合包于茎上。花轴自叶丛抽出,…

  • 木豆

    木豆(《中药鉴定参考资料》) 【异名】豆蓉(《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观音豆(《泉州本草》),树豆(《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为豆科植物木豆的种子。 【植物形态】木豆矮灌木…

  • 乌蛇

    乌蛇(《药性论》) 【异名】剑脊乌梢(《本草衍义》),黑花蛇(《纲目》),乌峰蛇(陈义《动物学》),青蛇(《现代实用中药》),乌风蛇、黄风蛇(《生物学通报》(2):5,1958),…

  • 文鳐鱼_文鳐鱼是中药吗_文鳐鱼有毒吗

    基础信息 别名:鳐、飞鱼、燕鱼、燕鱼、燕儿鱼、燕鳐、燕子鱼、飞乌 性味:味甘;酸;性温 功能主治:催产;止痛;解毒消肿。主难产;胃痛;血痢腹痛;疝痛;乳疮;痔疮 生长采收 来源:药…

  • 吐铁_吐铁的功效与作用_吐铁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土铁、麦螺、梅螺、土螺、泥板 性味:味甘;咸;性寒 功能主治:养肝明目;生津润燥。主眼目视物不清;咽喉炎;肺结核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阿地螺科动物泥螺的肉。…

  • 丝瓜藤

    丝瓜藤(《纲目》)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丝瓜或粤丝瓜的茎,植物形态详"丝瓜"条。 【采集】夏、秋季采取。 【化学成分】丝瓜藤含皂甙。 【药理作用】①止咳祛痰作用小鼠口服丝瓜藤煎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