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尾草_狗尾草可以减肥吗_狗尾草治膝盖疼吗

基础信息

别名:莠、莠草子、莠草、光明草、阿罗汉草、狗尾半支、谷莠子、洗草、大尾草、大尾曲、毛娃娃、毛嘟嘟、毛毛草

性味:味甘;淡;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祛风明目;解毒;杀虫。主风热感冒;黄疸;小儿疳积;痢疾;小便涩痛;目赤涩痛;目赤肿痛;痈肿;寻常疣;疮癣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狗尾草的全草。

原形态:狗尾草,一年生草本。秆直立或基部膝曲,高10-100cm,基部径达3-7mm。叶鞘松驰,边缘具较径的密绵毛状纤毛;叶舌极短,边缘有纤毛;叶片扁平,长三角状狭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基部钝圆形,几成栽状或渐窄,长4-30cm,宽2-18mm,通常无毛或疏具疣毛,边缘粗糙。圆锥花序紧密呈圆柱状或基部稍疏离,直方或稍弯垂,主轴被较长柔毛,长2-15cm,宽4-13mm(除刚毛外),刚毛长4-12mm,粗糙,直或稍扭曲,通常绿色或褐黄到紫红或紫色;小穗2-5个簇生于主轴上或更多的小穗着生在短小枝上,椭圆形,先端钝,长2-2.5mm,铅绿色;第1颖卵形,长约为小穗的1/3,具3脉,第2颖几与小穗等长,椭圆形,具5-7脉;第1外稃与小穗等长,具5-7脉,先端钝,其内稃短小狭窄,第2外稃椭圆形,具细点状皱纹,边缘内卷,狭窄;鳞被楔形,先端微凹;花柱基分离。颖果灰白色。花、果期5-10月。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荒野、道旁。资源分布:分布于全国各地。

文献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本草纲目》:莠草,秀而不实,故字从秀。穗形象狗尾,故俗名狗尾。其茎治目痛,故方士称为光明草,阿罗汉草。原野垣墙多生之。苗叶似粟而小,其穗亦似粟,黄白色而无实,采茎筒盛,以治目病。恶莠之乱苗,即此也。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本草纲目》:治疣目,贯发,穿之即干灭也。凡赤眼拳毛例睫者,翻转目脸,以一、二茎蘸水戛去恶血。2.《本草纲目拾遗》:治疔痈癣。面上生癣,取草数茎揉软,不时搓之。3.《贵州民间方药集》:解热,治目疾。又用治麻(疣)子。4.《陆川本草》:去湿,消肿。治黄水疮。5.《重庆草药》:治目疾流泪起雾。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7907.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血竭_血竭有副作用嘛_血竭哪些人不可以使用

    基础信息 别名:骐驎竭、海蜡、麒麟血、木血竭 性味:味甘;咸;性平;小毒 功能主治:散瘀定痛;止血;生肌敛疮。主跌打损伤;内伤瘀痛;痛经;产后瘀阻腹痛;外伤出血不止;瘰疬;臁疮溃久…

  • 苦荬菜

    苦荬菜(《嘉祐本草》) 【异名】盘儿草(《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苦荬菜的全草。 【植物形态】苦荬菜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含乳汁。茎直立,无毛,上部分枝。基生叶…

  • 狼喉靥

    狼喉靥(《纲目》) 【异名】狼喉结(《圣惠方》)。 【来源】为犬科动物狼的甲状腺体。动物形态详"狼肉"条。 【功用主治】《圣惠方》:"治噎病。曝干,捣罗为末,入半钱于饭内食之。"

  • 艾实

    艾实(《药性论》) 【异名】艾子(《食疗本草》)。 【来源】为菊科植物艾的果实。植物形态详"艾叶"条。 【采集】9~10月,果实成熟后采收。 【性味】①《日华子本草):"暖,无毒。…

  • 雪上一枝蒿

    雪上一枝蒿(《科学的民间药草》)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短柄乌头等的块根。 【植物形态】短柄乌头多年生草本,高50~70厘米。块根直立,纺锤状圆柱形,长5~8厘米,外皮棕黄色。茎直立…

  • 山?叶

    山?叶(《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为桃金娘科植物桃金娘的叶。植物形态详"山?子"条。 【采集】全年可采。 【性味】甘,平。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甘,性平。" ②《本草求原》:…

  • 虎肉

    虎肉(《别录》) 【来源】为猫科动物虎的肉,动物形态详"虎骨"条。 【性味】甘酸,温。 ①《千金·食治》:"味酸,温,无毒。" ②《本草衍义》:"微咸。" ③《医林纂要》:"甘酸,…

  • 地菍

    地菍(《岭南采药录》) 【异名】山地菍(《生草药性备要》),地茄(《植物名实图考》),铺地锦(《岭南采药录》),地吉桃、地葡萄、地红花(《广西中兽医药植》),古柑、苦含(《闽南民间…

  • 无患树蔃

    无患树蔃(《岭南采药录》) 【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无患树的根。植物形态详"无患子"条。 【功用主治】治外感发热,咳嗽,吐血,白浊,白带。 ①《岭南采药录》:"吐血,合瘦猪肉煎汤饮。…

  • 大黄茎

    大黄茎(《唐本草》) 【来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等的地上茎或嫩苗。植物形态详"大黄"条。 【性味】①《唐本草》:"味酸。" ②《中国医学大辞典》:"苦,寒,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