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_长期服用葛根的危害_ 葛根伤肝还是护肝

基础信息

别名:干葛、甘葛、粉葛、葛葛根、葛麻茹、葛子根、葛条根、鸡齐根

性味:甘;辛;平

功能主治:解肌退热;发表透诊;生津止渴;升阳止泻。主外感发热;头项强痛;麻疹初起;疹出不畅;温病口渴;消渴病;泄泻;痢疾;高血压;冠心病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块根。

原形态:1.野葛多年生落叶藤本,长达10m。全株被黄褐色粗毛。块根圆柱状,肥厚,外皮灰黄色,内部粉质,纤维性很强。茎基部粗壮,上部多分枝。三出复叶;顶生小叶柄较长;叶片菱状圆形,长5.5-19cm,宽4.5-18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有时浅裂,侧生小叶较小,斜卵形,两边不等,背面苍白色,有粉霜,两面均被白色伏生短柔毛;托叶盾状着生,卵状长椭圆形,小托叶针状。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花冠蓝紫色或紫色;苞片狭线形,早落,小苞片卵形或披针形;萼钟状,长0.8-1cm,萼齿5,披针形,上面2齿合生,下面1齿较长;旗瓣近圆形或卵圆形,先端微凹,基部有两短耳,翼辩狭椭圆形,较旗瓣短,常一边的基部有耳,龙骨瓣较翼瓣稍长;雄蕊10,二体;子房线形,花柱弯曲。荚果线形,长6-9cm,宽7-10mm,密被黄褐色长硬毛。种子卵圆形,赤褐色,有光泽。花期4-8月,果期8-10月。2.甘葛藤藤本。根肥大。茎枝被黄褐色短毛或杂有长硬毛。三出复叶,具长柄;托叶披针状长椭圆形,有毛;小叶片菱状卵形至宽卵形,有时3裂,长9-21cm,宽8-18cm,先端短渐尖,基部图形。总状花序腋生;小苞片卵形;花萼钟状,长1.2-1.5cm,萼齿5,披针形,较萼筒长,被黄色长硬毛;花冠紫色,长1.3-1.8cm。荚果长椭圆形,扁平;长10-12cm,宽1-1。2cm,密被黄褐色长硬毛。种子肾形或圆形。花期6-9月,果期8-10月。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山坡、路边草丛中及较阴湿的地方。2.栽培或野生于山野灌丛和疏林中。资源分布:1.除新疆、西藏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2.分布于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文献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1.陶弘景:葛根,人皆蒸食之,当取入土深大者,被面日干之。南康、庐陵间最胜,多肉而少筋,甘美,但为药用之,不及此间尔。2.《唐本草》:葛虽除毒,其根入土五、六寸已上者名葛DUAN,颈也,服之令人吐,以有微毒也。3.《滇南本草》:葛根,味甜者甘葛,味苦者苦葛。4.苦葛根为同属植物云南葛根PuerariapeduncularisGrah.(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张元素:用此(葛根)以断太阳入阳明之路,即非太阳药也,故仲景治大阳阳明合病,桂枝汤加麻黄、葛根也。又有葛根黄芩黄连解肌汤,是知葛根非太阳药,即阳明药。太阳初病、未入阳明,头痛者,不可便服葛根发之,若服之是引贼破家也,若头颅痛者可服之。2.李杲:干葛,其气轻浮,鼓舞胃气上行,生津液,又解肌热,治脾胃虚弱泄泻圣药也。3.《纲目》:本草十剂云,轻可去实,麻黄、葛根之属。盖麻黄乃太阳经药,兼入肺经,肺主皮毛;葛根乃阳阴经药,兼人脾经,脾主肌肉。所以二味药皆轻扬发散,而所入迥然不同也。4.《本草经疏》:葛根,解散阳明温病热邪之要药也,故主消渴,身大热,热壅胸隔作呕吐。发散而升,风药之性也,放主诸痹。伤寒头痛兼项强腰脊痛,及遍身骨疼看,足太阳也,邪犹未入阳明,故无渴证,不宜服。5.《本草汇言》:葛根,清风寒,净表邪,解肌热,止烦渴,泻胃火之药也。尝观发表散邪之药,其品亦多,如麻黄拔太阳营分之寒,桂枝解太阳卫分之风,防风、紫苏散太阳在表之风寒,藁本、羌活散太阳在表之寒湿,均称发散药也,而葛根之发散,亦入太阳,亦散风寒,又不同矣,非若麻、桂、苏、防,辛香温燥,发散而又有损中气之误也;非若藁本、羌活,发散而又有耗营血之虞也。《神农经》谓起阴气,除消渴,身大热,明属三阳表热无寒之邪,能散之清之之意也。如伤风伤寒,温病热病,寒邪已去,标阳已炽,邪热伏于肌腠之间,非表非里,又非半表半里,口燥烦渴,仍头痛发热者,必用葛根之甘寒,清肌退热可也,否则舍葛根而用辛温(如麻、桂、苏、防之类),不惟疏表过甚,而元气虚,必致多汗亡阳矣。然而葛根之性专在解肌,解肌而热自退,渴自止,汗自收。而本草诸书又言能发汗者,非发三阳寒邪在表之汗也,又非发风温在经之汗也,实乃发三阳寒郁不解,郁极成热之汗也。又如太阳汗出不彻、阳气怫郁,其人面色缘缘正赤,躁烦不知痛之所在,短气,更发汗以愈,宜葛根汤治之,郁解热除,汗出而邪自退,此所以本草诸书言发汗者此也。6.《本草正》:葛根,用此者,用其凉散,虽善达诸阳经,而阳明为最,以其气轻,故善解表发汗。凡解散之药多辛热,此独凉而甘,故解温热时行疫疾,凡热而兼渴者,此为最良,当以为君,而佐以柴、防、甘、桔。7.《药品化义》:葛根,根主上升,甘主散表,若多用二、三钱,能理肌肉之邪,开发腠理而出汗,属足阳明胃经药,治伤寒发热,鼻干口燥,疟疾热重。盖麻黄、紫苏专能攻表,而葛根独能解肌耳。因其性味甘凉,能鼓舞胃气,若少用五、六分,治胃虚热渴,酒毒呕吐,胃中郁火,牙疼口臭。或佐健脾药,有醒脾之力。且脾主肌肉,又主四肢,如阳气郁遏于脾胃之中,状非表症,饮食如常,但肌表及四肢发热如火,以此同升麻、柴胡、防风、羌活,升阳散火,清肌退热,薛立斋常用剂也。若金疮、若中风、若痉病以致口噤者,捣生葛根汁,同竹沥灌下即醒,干者为末,酒调服亦可。痘疮难出,以此发之甚捷。8.《本经逢原》:葛根轻浮,生用则升阳生津,熟用则鼓舞胃气,故治胃虚作渴,七味白术散用之。又清暑益气汤兼黄柏用者,以暑伤阳阴,额颅必胀,非此不能开发也。9.《本经疏证》:葛根之用,妙在非徒如栝蒌但FU阴律,亦非徒如升麻但升阳气,而能兼擅二者之长,故太阳阳明合病,自下利看(葛根汤证),太阳被下,利遂不止,脉促喘汗者(葛根芩连汤证)咸用之。盖两者之利,为阳盛于外,不与阴交,阴遂不固而下溜,起其阴气,使与阳浃,得曳以上行,则非但使利止,并能使阳之遏于外者,随胃阳鼓荡而散矣。10.《药医学丛书》:葛根,斑疹为必用之药,亦并非已见点不司用,痧麻均以透达为主,所惧者是陷,岂有见点不可用之理惟无论痧麻,舌绛且干者,为热入营分,非犀、地黄不办,误用葛根,即变证百出,是不可不知也。又凡伤寒阳阴症已见,太阳未罢,得葛根良。太阳已罢,纯粹阳明经症,得葛根亦良。惟温病之属湿温及伏暑、秋邪者不适用,此当于辨症加之注意。若一例横施,伏暑、秋邪得此,反见白,则用之不当之为害也。11.《本草正义》:葛根,气味皆薄,最能升发脾胃清阳之气,《伤寒论》以为阳明主药,正惟表寒过郁于外,胃家阳气不能散布,故以此轻扬升举之药,捷动清阳,扞御外寒,斯表邪解而胃阳舒展,所以葛根汤中仍有麻黄,明为阳阴表寒之主药,非阳明里热之专司,若已内传而为阳明热,则仲景自有白虎诸法,非葛根汤之所宜用。其葛根黄芩黄连汤方,则主阳明协热下利,貌视之,颇似专为里有实热而设,故任用芩、连之苦寒,则葛根似亦为清里之品;抑知本条为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之变,邪热因误下而入里,里虽宜清,而利遂不止,即以脾胃清阳下陷之候,葛根只以升举陷下之气,并非为清里而设,此皆仲师选用葛根之真旨。由此推之,而知《本经》之主消渴者,亦以燥令太过,降气迅速,故虽饮多而渴不解,此药治之,非特润燥,亦以升清。又主呕吐者,亦以胃气不能敷布,致令食不得入,非可概治胃火上逆之呕吐。而仅知为清胃生津、甘润退热之普通药剂,则似是实非,宁独毫厘之差,真是千里之谬矣。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7939.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小通草

    小通草(《四川中药志》) 【异名】小通花,鱼泡通。 【来源】为旌节花科植物喜马拉雅旌节花的茎髓。 【植物形态】喜马拉雅旌节花,又名:通草树、通条树。小乔木,枝梢呈蔓状,高2~3.5…

  • 桃金娘_桃金娘可以入药吗_桃金娘有哪些功效

    基础信息 别名:金丝桃、山稔子、山菍、多莲、豆稔干、稔果、多奶、山多奶、苏园子、石榴子、白碾子、岗稔、水刀莲、乌肚子、当梨子、哆哞仔、稔子 性味:味甘;涩;性平 功能主治:养血止血…

  • 炮仗花_炮仗花的功效_炮仗花有医用价值吗

    基础信息 别名:黄鳝藤 性味:花:味甘;性平;叶;味苦;微涩;性平 功能主治:润肺止咳;清热利咽。主肺痨;新久咽喉肿痛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紫葳科植炮仗花的花和叶。 原形态…

  • 猕猴桃藤中汁

    猕猴桃藤中汁(《本草拾遗》) 【来源】为猕猴桃科植物猕猴桃茎中的液汁。植物形态详"猕猴桃"条。 【化学成分】茎含氨基酸,有多量的精氨酸和相当量的赖氨酸、亮氨酸、丙氨酸及天门冬酰胺。…

  • 苘麻子

      苘麻子 SemenAbutili(英)ChingmaAbutilonSeed【别名】冬葵子、青麻、葵子、白麻。 【来源】为锦葵科植物苘麻AbutilontheophrastiM…

  • 水芹菜

    水芹菜(《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少花水芹的全草。 【植物形态】少花水芹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全体无毛.茎直立有分枝,具棱。叶为1~2回羽状复叶,小叶长6…

  • 牛乳

    牛乳(《本草经集注》) 【来源】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乳汁,动物形态详"牛肉"条。 【性味】甘,平。 ①《别录》:"微寒。" ②《千金·食治》:"味甘,微寒,无毒。" ③《唐本草》:…

  • 铁海棠花

    铁海棠花(《全展选编·妇产科》)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铁海棠的花朵。植物形态详"铁海棠"条。 【功用主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铁海棠花十至十五朵,与瘦猪肉同蒸或水煎服。

  • 入地蜈蚣

    入地蜈蚣(《广西药植名录》) 【别名】水娱蚣(《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为七指蕨科植物七指蕨的根茎。 【植物形态】七指蕨、七叶一枝花、水上一枝花。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甸甸横走,…

  • 昆布

    昆布(《吴普本草》) 【异名】纶布(《吴普本草》),海昆布(《山东中药》)。 【来源】为海带科植物海带、或翅藻科植物昆布、裙带菜的叶状体。 【植物形态】①海带多年生大型褐藻,植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