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小豆_赤小豆的功效和作用_赤小豆有毒吗

基础信息

别名:小豆、赤豆、红豆、红小豆、猪肝赤、杜赤豆、小红绿豆、虱牳豆、朱赤豆、金红小豆、朱小豆、茅柴赤、米赤豆

性味:味甘;酸;性微寒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退黄;清热解毒消痈。主水肿;脚气;黄疸;淋病;便血;肿毒疮疡;癣疹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种子。

原形态:1.赤小豆一年生半攀援草本。茎长可达1.8m,密被倒毛。三出复叶;叶柄长8-16cm;托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小叶3枚,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长6-10cm,宽2-6cm,先端渐尖,基部阔三角形或近圆形,全缘或具3浅裂,两面均无毛,纸质;小叶具柄,脉3出。总状花序腋生,小花多枚,花柄极短;小苞2枚,披针状线形,长约5mm,具毛;萼短钟状,萼齿5;花冠蝶形,黄色,旗瓣肾形,顶面中央微凹,基部心形,翼瓣斜卵形,基部具渐狭的爪,龙骨瓣狭长,有角状突起;雄蕊10,二体,花药小;子房上位,密被短硬毛,花柱线形。荚果线状扁圆柱形。种子6-10颗,暗紫色,长圆形,两端圆,有直而凹陷的种脐。花期5-8月,果期8-9月。2.赤豆一年生直立草本,高30-90cm。茎上有白色长硬毛。三出复叶;托叶披针形,被白色长柔毛,小托叶线形;叶柄长达20cm,被疏长毛;顶生小叶卵形,例生小叶斜方状卵形,长5-10cm,宽3.5-7cm,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三角形或近圆形,全缘或微3裂,两面被疏长毛;小叶柄很短;基出脉3条。花2-6朵,着生于腋生的总花梗顶部,黄色;小苞片线形,较萼长;萼钟状,5齿裂,萼齿三角形;旗瓣扁圆形或近肾形,常稍歪斜,顶端凹,翼瓣宽于龙骨瓣,具短爪及耳,龙骨瓣上端弯曲近半卷,其中一片在中下部有一角状突起,基部有爪;雄蕊10枚,分成9与1二体;于房线形,花柱弯曲,近先端有毛。荚果圆柱形稍扁,成熟时种子间缢缩,含种子6-10粒。种子椭圆形,两端截形或圆形,暗红色,种脐白色,不凹。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栽培或野生。资源分布:1.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南方各地普遍栽培。2.全国广为栽培。

文献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赤小豆以紧小而赤黯色者入药,其稍大而鲜红淡色者,并不治病。此药治一切痈疽疮疥及赤肿,不拘善恶,但水调敷之,无不愈者。但其性粘,干则难揭,若入苎根末即不粘,此法尤佳。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神农本草经》:主下水,排痈肿脓血。2.《名医别录》:主寒热,热中,消渴,止泄,利小便,吐逆,卒僻,下胀满。3.《药性论》:消热毒痈肿,散恶血不尽、烦满。治水肿皮肌胀满;捣薄涂痈肿上;主小儿急黄、烂疮,取汁令洗之;能令人美食;末与鸡子白调涂热毒痈肿;通气,健脾胃。4.《食疗本草》:和鲤鱼烂煮食之,甚治脚气及大腹水肿;散气,去关节烦热,令人心孔开,止小便数;绿赤者,并可食。暴利后气满不能食,煮一顿服之。5.《蜀本草》:病酒热,饮汁。6.《食性本草》:坚筋骨,疗水气,解小麦热毒。7.《日华子本草》:赤豆粉,治烦,解热毒,排脓,补血脉。8.《本草纲目》:辟温疫,治产难,下胞衣,通乳汁。9.《本草再新》:清热和血,利水通经,宽肠理气。10.王好古:治水者唯知治水,而不知补胃,则失之壅滞。赤小豆消水通气而健脾胃,乃其药也。11.《本草纲目》:赤小豆,其性下行,通乎小肠,能入阴分,治有形之病。故行津液、利小便,消胀除肿,止吐而治下痢肠僻,解酒病,除寒热痈肿,排脓散血而通乳汁,下胞衣产难,皆病之有形者。久服则降令太过,津液渗泄,所以令肌瘦身重也。其吹鼻瓜蒂散及辟瘟疫用之,亦取其通气除湿散热耳。12.《本草经疏》:凡水肿、胀满、泄泻,皆湿气伤脾所致,小豆健脾燥湿,故主下水肿胀满,止泄,利小便也。《十剂》云,燥可去湿,赤小豆之属是矣。陶弘景云,小豆逐津液,利小便,久服令人枯燥。凡水肿胀满,总属脾虚,当杂补脾胃药中用之,病己即去,勿过剂也。其治消渴,亦借其能逐胃中热从小便利去,若用之过多,则津液竭而渴愈甚,不可不戒也。13.《本草新编》:赤小豆,可暂用以利水,而不可久用以渗湿。湿症多属气虚,气虚利水,转利转虚而湿愈不能去矣,况赤小豆专利下身之水而不能利上身之湿。盖下身之湿,真湿也,用之而有效;上身之湿,虚湿也,用之而益甚,不可不辨。14.《本经疏证》:痈肿脓血,是血分病,水肿是气分病,何以赤小豆均能治之?盖气血皆源于脾,以是知血与水同源而异派,浚其源,其流未有不顺者矣。然凡物之于人,能抑其盛者,不必能起其衰,能起其衰者,不必能抑其盛,痈肿脓血为火之有余,水肿则火之不足,赤小豆两者兼治,既损其盛,又补其衰。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846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线叶蓟

    线叶蓟(《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异名】野红花、山红花(《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线叶蓟的根或花。 【植物形态】线叶蓟多年生草本,高1~1.5米。根纺锤形,稀疏分…

  • 翅卫矛

    翅卫矛(《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异名】约哦(藏名)。 【来源】为卫矛科植物栓翅卫矛的枝皮。 【植物形态】栓翅卫矛落叶灌木,高约4米。枝近四棱,硬直,有2~4个软木质翅,灰褐色;…

  • 白粱米_白粱米具体有哪些药用价值_白粱米的营养价值

    基础信息 别名:白米 性味:味甘;性微寒 功能主治:益气;和中除烦止渴。主胃虚呕吐;烦渴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粱或粟品种之一的种仁。 原形态:1.粱,一年生栽培作…

  • 乌豆根_乌豆根是中药吗_乌豆根的药理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山豆根、矮砣砣、打锣不响、野松皮、矮槐、野建芪、糙皮黄根 性味:苦;涩;凉 功能主治:利湿止泻;散瘀止痛。主水泻;风湿腰腿痛;劳伤疼痛;跌打损伤 生长采收 来源:药…

  • 刺南蛇藤

    刺南蛇藤(《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异名】爬山虎(《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卫矛科植物刺南蛇藤的根、果实或茎。 【植物形态】刺南蛇藤藤状灌木,长达8米。幼枝常有随生根…

  • 白杨枝

    白杨枝(《纲目》) 【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山杨的树枝。植物形态详"白杨树皮"条。 【功用主治】《纲目》:"消腹痛,治吻疮。" 【用法与用量】内服:浸酒。外用:烧汁涂。 【选方】①治腹…

  • 红花鹅掌柴_红花鹅掌柴的功效_红花鹅掌柴的吃法

    基础信息 别名:七叶莲、通花树、当遁 功能主治:宣肺止咳;祛风止痛。主外感咳嗽;风湿痹痛;跌打伤痛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红花鹅掌柴的茎皮及根。 原形态:红花鹅掌柴…

  • 马雹儿_马雹儿的功效_马雹儿入药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老鼠担冬瓜、野苦瓜、扣子草、玉钮子 性味:味甘;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化痰利尿。主痈疮疖肿;痰核瘰疬;咽喉肿痛;痄腮;石淋;小便不利;皮肤湿疹;目…

  • 土碎补_土碎补的功效与作用_土碎补的副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猴子蕨、水龙骨、细牛肋巴、骨碎补 性味:微苦;凉 功能主治:舒筋活络;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肿疮毒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友…

  • 山甘草_山甘草副作用_山甘草有治癌的功效吗

    基础信息 别名:白蝴蝶、白茶、凉茶藤、白头公、凉藤、黄蜂藤、生肌藤、粘雀藤、土甘草、水藤根、假忍冬藤、蝴蝶藤 性味:甘微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感冒;中暑;发热;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