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_槟榔对男性的危害_槟榔吃多了会上瘾吗

基础信息

别名:仁频、宾门、宾门药饯、白槟榔、橄榄子、洗瘴丹、大腹槟榔、槟榔子、青仔、槟榔玉、榔玉

性味:味苦;辛;性温

功能主治:驱虫;消积;下气;行水;截疟。主虫积;食滞;脘腹胀痛;泻痢后重;脚气;水肿;疟疾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种子。

原形态:槟榔,乔木,高10-18m;不分枝,叶脱落后形成明显的环纹。羽状复叶,丛生于茎顶端,长1.3-2m,光滑,叶轴三棱形;小叶片披针状线或线形,长30-70cm,宽2.5-6cm,基部较狭,顶端小叶愈合,有不规则分裂。花序着生于最下一叶的基部,有佛焰苞状大苞片,长倒卵形,长达40cm,光滑,花序多分枝;花单性同株;雄花小,多数,无柄,紧贴分枝上部,通常单生,很少对生,萼片3,厚而细小,花瓣3,卵状长圆形,长5-6mm,雄蕊6,花丝短小,退化雌蕊3,丝状;雌花较大而少,无梗,着生于花序轴或分枝基部,萼片3,长圆状卵形,长12-15mm。坚果卵圆形或长圆形,长5-6cm,花萼和花瓣宿存,熟时红色。每年开花2次,花期3-8月,冬花不结果;果期12月至翌年6月。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有栽培。资源分布:原产马来西亚。

文献

出处:出自李当之《药录》;1.《南方草木状》:槟榔,树高十余丈,皮似青桐,节如桂竹,下本不大,上枝不小,调直亭亭,千万若一,森秀无柯。端顶有叶,叶似甘蕉,条派(脉)开破,仰望眇眇,如插丛蕉于竹杪;风至独动,似举羽扇之扫天。叶下系数房,房缀数十实,实大如桃李,天生棘重累其下,所以御卫其实也。味苦涩。剖其皮,鬻其肤,熟如贯之,坚如干枣,以扶留藤、古贲灰并食,则滑美,下气消谷。出林邑。2.《雷公炮炙论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用药心法》:槟榔,苦以破滞,辛以散邪,专破滞气下行。2.《本草约言》:槟榔,入胸腹破滞气而不停,入肠胃逐痰癖而直下,能调诸药下行,逐水攻脚气。治利取其坠也,非取其破气也,故兼木香用之,然后可耳。一云能杀寸白虫,非杀虫也,以其性下坠,能逐虫下行也。3.《本草蒙筌》:槟榔,久服则损真气,多服则泻至高之气,较诸枳壳、青皮,此尤甚也。4.《纲目》:按罗大经《鹤林玉露》云,岭南人以槟榔代茶御瘴,其功有四:一曰醒能使之醉,盖食之久,则熏然颊赤,若饮酒然,苏东坡所渭'红潮登颊醉槟榔'也。二曰醉能使之醒,盖酒后嚼之,则宽气下痰,余醒顿解,朱晦庵所谓'槟榔收得为祛痰'也。三曰饥能使之饱,四曰饱能使之饥。盖空腹食之,则充然气盛如饱,饱后食之,则饮食快然易消。5.《本草经疏》:槟榔,入手、足阳明经。夫足阳明为水谷之海,手阳明为传导之宫,二经相为贯输,以运化精微者也。二经病则水谷不能以时消化,羁留而生痰癖,或湿热停久,则变生诸虫,此药李能散结破滞,苦能下泄杀虫,故主如上诸证也。甄权宣利五脏六腑壅滞,破胸中气,下水肿,治心痛积聚;日华子下一切气,通关节,利九窍,健脾调中,破症结;李殉主奔豚气,五膈气,风冷气,脚气,宿食不消,皆取其辛温走散,破气坠积,能下肠胃有形之物耳。6.《本草汇言》:槟榔,主治诸气,祛瘴、破滞气、开郁气、下痰气、去积气、解蛊气、消谷气、逐水气、散脚气、杀虫气、通上气、宽中气、泄下气之药也。方龙潭曰:如巅顶至高不清而为头痛寒热,下焦后重之气不利而为积痢肠BI,或胸痛引背、两胁肤满而喘逆不通,或气痞痰结、水谷不远而关格ZHEN胀,或水壅皮肤、肢体肿胀而行动即喘;如奔豚脚气之下而上升,如五膈五噎之上而不下;或寸白虫结于肠胃之中,或疮痍癣癞流延于肌膜之外,种种病因,因于水谷不能以时消化,羁留而至痰者,此药宣行通达,使气可散,血可行,食可消,痰可流,水可化,积可解矣。7.《本草正》:槟榔,本草言其被气极速,较枳壳、青皮尤甚。若然,则广南之入朝夕笑噬而无伤,又岂破气极速者。总之,此物性温而辛,故能醒脾利气,味甘兼涩,故能固脾壮气,是诚行中有留之剂,观《鹤林玉露》云,饥能使之饱,饱朗使之饥,醉能使之醒,醒能使之醉。于此四句详之,可得其性矣。8.《医林纂要》:槟榔全无辛味,惟合浮留藤叶及蜃灰嚼之,则有辛味,本草言味辛,误也。又入口甚涩,涩与酸同,实有补肺敛气之功,人第知其下气破气,而不知其顺气敛气,逐邪乃以安正也。又回味甚甘,则亦能和能补矣。9.《别录》:主消谷逐水,除痰癖,杀三虫,疗寸白。10.《药性论》:宣利五脏六腑壅滞,破坚满气,下水肿。治心痛,风血积聚。11.《唐本草》:主腹胀,生捣末服,利水谷。敷疮,生肌肉止痛。烧为灰,主口吻白疮。12.《脚气论》:治脚气壅毒,水气浮肿。13.《海药本草》:主奔豚诸气,五膈气,风冷气,宿食不消。14.《日华子本草》:除一切风,下一切气,通关节,利九窍,补五劳七伤,健脾调中,除烦,破症结,下五膈气。15.《医学启源》:治后重。16.王好古:治冲脉为病,气逆里急。17.《纲目》:治泻痢后重,心腹诸痛,大小便气秘,痰气喘急。疗诸疟,御瘴疠。18.《本草通玄》:止疟疗疝。19.《随息居饮食谱》:宣滞破坚,定痛和中,通肠逐水,制肥甘之毒。且能坚齿,解口气。20.《现代实用中药》:驱除姜片虫、绦虫,兼有健胃、收敛及泻下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8552.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淡豆豉_淡豆豉可以入药吗_淡豆豉有毒吗

    基础信息 别名:香豉、豉、淡豉、大豆豉 性味:苦;辛;平 功能主治:解肌发表;宣郁除烦。主外感表证;寒热头痛;心烦;胸闷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ma…

  • 马羟膏

    马羟膏(《本草经集注》) 【异名】马膏(《灵枢》),马羟头膏(《别录》),马脂(《丹房鉴源》)。 【来源】为马科动物马项上的皮下脂肪。原动物详"马肉"条。 【性味】①《别录》:"平…

  • 理肺散

    理肺散(《云南中草药》) 【异名】接骨丹、小接骨。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攀援耳草的全株。 【植物形态】攀援耳草多年生攀援状草质藤本,长可达5~10米。主根发达。圆柱形,多弯曲。茎有…

  • 胡芦巴

    【中药名称】胡芦巴(《嘉祐本草》) 【异名】葫芦巴(侯宁极《药谱》),苦豆(《饮膳正要》),芦巴(《本草原始》),胡巴(《本草求真》),季豆(《东北药植志》),小木夏、香豆子(《新…

  • 垂丝海棠

    垂丝海棠(《纲目》)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垂丝海棠的花。 【植物形态】垂丝海棠乔木,高达5米,树冠疏散。小枝幼时紫色,初有毛,后脱落。叶卵形、椭圆形,或椭圆状卵形,长3.5~12厘…

  • 酸石榴

    酸石榴(《纲目》) 【异名】醋石榴(《海上集验方》)。 【来源】为石榴料植物石榴的味酸的果实。植物形态详"石榴皮"条。 【化学成分】种子油中含石榴酸(即栝楼酸),尚含雌酮及雌二醇、…

  • 小被单草

    小被单草(《云南中草药》) 【异名】太极草、狗夺子(《滇南本草》),水筋骨、高果果鸟、称筋散(《云南中草药》),小九股牛、大被单草、大鹅肠菜(《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为石竹科…

  • 玉柏

    玉柏(《别录》) 【异名】玉遂(《别录》),千年柏、万年松(《纲目》)。 【来源】为石松科植物玉柏的全草。 【植物形态】玉柏多年生草本。地下茎细弱,蔓生。地上茎直立,高20~40厘…

  • 延胡索—东北延胡索

    延胡索—东北延胡索 RhizomaCorydalisAmurensis   (英) AmurCorydalisRhizome   【别名】 土元胡。   【来源】 为罂粟科植物东北…

  • 雨韭

    雨韭(《纲目拾遗》) 【异名】浮蔷(《救荒野谱》),青茨菇花(汪连仕《采药书》),蓝鸟花(《植物名汇》)。 【来源】为雨久花科植物雨久花的全草。 【植物形态】雨久花(《花镜》)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