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草黄芩栀子汤治疗倒经

经行衄吐为倒经,肝阳上亢血上逆。月经量少或闭经,清热降逆引下行。

注:在经行前一至二天,或正值经期,或在经后,出现规律性的衄血,甚或口中吐血者,称为倒经。它引起月经量少或闭经,好似月经逆上倒行,故称其为“倒经”。

发病原因多为血海满盈,肝郁化火,火热炽盛,血为热迫,上逆妄行,出现吐衄。

肝阳上亢血上逆,经前经期衄吐血。色红量多心烦怒,头晕耳鸣口苦干。或有闭经经量少,两胁胀痛弦滑脉。凉血降逆清肝热,胆草黄芩栀子汤。胆草丹皮芩地栀,藕节茅根军赭膝。

方药:

  胆草黄芩栀子汤:

龙胆草10g 黄芩10g 栀子10g 生赭石15g 丹皮10g 生地15g 鲜藕节30g 生军5g 牛膝12g 鲜茅根30g

注:肝藏血而司血海。肝阳亢盛,血海被扰,泛波不静,行经时血海之血随肝热上逆,故出现衄血、吐血、且色红量多。因经血上逆从口鼻出,故闭经或月经量少。肝阳上亢,故有胁痛,口苦口干,头晕、耳鸣,心烦易怒等。

龙胆草清肝胆而泄热;黄苓、栀子清上焦火热且止心烦;丹皮、生地、鲜藕节、鲜茅根清热凉血、止衄血吐血;生军、牛膝引血下行以通月经,经通则衄吐自止;赭石质重,引血下行,且止吐血,衄血。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6891.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偷针眼

    用缝衣针的针鼻部反复摩擦患处并稍用力,每日2~3次,2日即可治愈,也可用线扎患病那边的中指节半小时,一天可消。

  • 地骨皮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地骨皮 【异名】杞根、地骨、地辅、地节(《本经》),枸杞根,苟起根(《本草经集注》),枸杞根皮(《药性论》),山杞子根、甜齿牙根、红耳堕根(《河南中药手册》),山枸杞根、狗奶子根皮…

  • 泥鳅消炎治狐臭

    用料:泥鳅。制法:将泥鳅(不洗,带黏液)捣烂。用法:涂敷腋下,直至治愈。

  • 黄连解毒汤组成,方歌方解,临床医案,功效与作用

    【组成】黄连三两(9g)黄芩 黄柏各二两(各6g)桅子十四枚,擘(9g) 【方歌】清热解毒汤四味,黄芩黄柏栀子备,躁狂大热呕不眠,吐衄发斑均可为。 【用法】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

  • 小儿发热的治疗偏方

    山栀外敷剂药物:生山栀9克。用法:上药研碎,浸入少量70%酒精(食用)或白酒中30-60分钟,取其泡液与适量面粉和匀,作成4个五分硬币大小的饼,临睡前帖于患儿的《源》泉穴(双),内…

  • 小儿温热病的中医治疗医案

    牛某某,男,8岁,学生。于1977年4月28日初诊。症状:不断发热,时轻时重,已四十余天。但发热而不恶寒,早轻晚重,夜出盗汗,头晕头疼,口干咽燥、渴而不多饮水,饮食日减,精神不振,…

  • 治疗便秘的偏方5

    黑芝麻30克,桃仁(去皮)15克,枳实3克。[制用法]水煎服。[适应证]血秘。

  • 什么是理气剂

    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作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的方剂,统称理气剂。 气为一身之主,升降出入,内而脏腑,外而肌腠,周行全身,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当情志失调,或劳倦…

  • 生黑发方六

    桑椹(或桑叶)、黑芝麻若干。取适量桑植或桑叶洗净,晒干,研末与4倍的黑芝麻粉拌匀,贮存于瓶中;用时取桑麻粉适量,加入蜂蜜,揉成面团,再分成约10克重的小丸。每日早、晚各服1丸。本方…

  • 枸杞能预防黄斑变性

    香港理工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每日服食少量枸杞,有助降低出现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几率。老年性黄斑变性是65岁以上者丧失视力的最主要原因,黄斑是位于视网膜后面低度敏感的组织薄膜,当感光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