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脾汤组成,医案,方歌方解,功效与作用

本文目录

1 【温脾汤组成】2 【温脾汤主治】3 【温脾汤医案】4 【医案分析】5 《邓中甲方剂学讲稿》中关于温脾汤的论述5.1 主证病机分析5.2 功用5.3 方解5.4 配伍特点5.5 大黄附子汤和温脾汤的比较5.6 运用5.6.1 辨证要点5.6.2 运用─加减【温脾汤组成】

生大黄(后)12g   制附片(先)9g  干姜6g   晒参(另)9g   炙甘草3g

【温脾汤主治】

脾阳不足所致冷积便秘,或久利赤白,腹痛,手足不温,脉沉弦。

【温脾汤医案】

刘某,女性35岁。于1995年4月初诊。患者于1994年6月因饮食不洁,突发急性腹泻,1日10余次,在当地西医治疗,诊为急性肠炎,给予口服氟哌酸、痢特灵后症状缓解。但近1年来,每因受寒、饮食不节则腹痛腹泻复发,每日便四五次,便带黏液,无脓血,自服西药抗菌素无效,来我院做纤维结肠镜诊为慢性肠炎。患者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乏力,畏寒,纳呆,腹部胀满,便带黏液,每日四五次,舌质淡,苔白腻,脉沉弦。脉症合参,此乃脾阳不足,冷积宿垢停肠间,属虚中夹实之候,宜温补脾阳,攻下宿积。药用生大黄10g、党参15g、炮姜6g、制附片10g、甘草6g、制川朴12g、炒谷麦芽(各)30g、荆芥炭15g、炒元胡12g。1日1剂,分早晚服。泻止后以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加减扶正固本。共服药30天。临床症状全部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
(摘自《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医案分析】

患者1994年的腹泻病未治彻底,以致时发。是那一次大病损伤了脾胃,还是仍有余邪未尽,或是二者兼有?从“饮食不节”后诱发来看,脾胃确实受伤了(“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从“受寒”触发来看,脾胃受损后偏于阳气受损(若易被辣椒或煎炸食品触发,就要结合具体情况再说,不能就说有里热)。从“便带黏液”这种特殊腹泻症状看,邪以湿邪为主,很可能就是从前的余邪未尽了,而非脾虚生内湿为主(纯内湿者大便不黏滞,仅溏泻。纯阳虚者,又多为水泻)。“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乏力”,可以确认有脾气虚。“畏寒....舌质淡”,是气虚发展到阳虚(阳气一体,阳虚的本质是气虚发展到失于温煦时,故阳虚者大多兼有气虚表现)。“苔白腻”加强了湿邪存在的证据。“腹部胀满”很可能是湿邪阻滞了气机。“纳呆”,除胃火以外所有脾胃病均有可能,无特殊意义。“脉沉弦”,要注意“土虚木乘”(脉象多数只能作为参考,尤其是当代中医判定的脉象)。

综合来看,为脾阳虚夹外湿。湿邪以至于阻滞了气机,且虚较重(面色萎黄,形体消瘦),故虚、实两因素地位相等,宜并治,温阳健脾、除湿消胀可为其法。祛湿“化、燥、渗”三法均可,也常结合使用。另亦可再配开胃、促消化等药,不仅针对“纳呆”,在脾胃本虚的情况下也有利于其他药物的消化吸收。考虑用实脾饮、参苓白术散或厚朴温中汤加减都是可以的,关键是依所定治法灵活增减,并分清主次。

作者认为“虚中夹实”,但认为“实”是指“冷积宿垢”,而并非刚刚判断的余邪不尽的外湿之邪。好像指的是食积日久之腹泻,且偏于寒,而不是较为常见的食积日久生湿生热。故以“通因通用”为思路,选用了温阳攻积的温脾汤为基础方进行加减。温阳健脾的有“党参、炮姜、制附片、甘草”,除胀止痛的有“制川朴、炒元胡”,燥湿的有“制川朴”,开胃消食的有“炒谷、麦芽”。除了加了个止泻治标的“荆芥炭”(名医施今墨就喜用各种炭类药止泻)以外,这些思路与笔者之前的思路也大致相同。但实邪致泻,若无滑脱之势,似不宜止。荆芥炭止泻力量如何,也存可疑。

只是作者加了一个大黄攻“冷积宿垢”。不过,大黄也可能在发挥另一个功效——泻湿(茵陈蒿汤、八正散、芍药汤、枳实导滞丸中均用大黄的此功效,大黄牡丹汤中可能也是此作用)。只是,大黄泻湿多用于实证为主的方证中,脾虚明显尤其脾阳虚者少用此功效,只因此药寒凉,多用几剂就伤脾气。此处,以大黄泻陈年宿邪,在一派温补药中,应该无碍。这也是药物配伍扬长避短的好处吧。只不过,用化湿、开胃、理气兼有的砂仁、豆蔻,用既燥湿又健脾的苍术代替之,是不是也是个好的选择呢?总之,总体思路还算一致的,用药后邪气渐尽,并以“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等健脾善后,以防再发。虚证难补,30剂彻愈,效果还是可以的。

——本文摘自《方剂学案例分析》

《邓中甲方剂学讲稿》中关于温脾汤的论述

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一类方

主证病机分析

阳虚寒积证。

寒积阻滞于肠道 ─ 腹痛便秘,脐下绞痛,绕脐不止。

脾阳不足 ─ 手足不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

有的说它阳虚冷积,便秘,这个区别就是说,既有寒积,寒积是属于实的方面。又体质基础是阳虚,阳气不足,所以这个寒呢,温脾汤的寒,很重要是个寒从中生为主的。即使临床上归脾汤证的诱发,也有可能跟饮食的不注意有关,但是它的寒的来源,主要的还是由于阳虚造成。阳虚不能温通,寒积阻滞于肠道,造成腹痛便秘。脐下绞痛,绕脐不止。温脾汤这种腹痛,由于有实邪,所以比起单纯的,比如中焦虚寒,脾肾阳虚,它那种腹痛,绵绵作痛,喜温喜按,那个不同。这个腹痛要比较,因为有实邪,所以相比理中汤,理中丸那一类腹痛要重一些。但是一般也不是很剧烈的。

脾阳不足,表现会伴随有一组中焦虚寒的症状。中焦虚寒就是手足清冷或手足不温,苔白不渴,脉沉或迟这一类基础的中焦虚寒证。

但中焦虚寒证,比较典型是四肢不温,四肢清冷,吐利腹痛。这里由于有阳虚,寒从中生,不能温通,寒性凝滞,导致了腹痛便秘。所以它主要反映,基础的中焦虚寒证加上腹痛、便秘了。当然这一类情况,它一般都喜温的。针对这种中焦虚寒为主造成的冷积便秘,冷积要功下,中焦虚寒要温补脾阳。内生之寒,温补结合。

功用

功下冷积,温补脾阳。

方解大黄附子芒硝干姜人参当归甘草  君  臣  佐 使

整个方基本上是温阳的方。仲景,在像四逆汤这类基础上,发展组合起来的。现在我们选这个方,是《千金方》上的。含有芒硝、当归的。去掉芒硝、当归,《千金方》还有一个温脾汤,过去教材有时候也选这个。这张方,温下、攻下力量强一点。因为它不仅有大黄,还配合了芒硝,所以整个这个方,从它的组成来看,大黄、附子仍然是大黄附子汤的结构。从成药来看,用芒硝来增强大黄的功下力量。用干姜来增加附子的温里祛寒力量。实际上,姜、附同用,温里祛寒力量很强,大黄芒硝联用,泻下积滞作用也强。所以这个方比起原来五版的温脾汤选用的,它攻下力量,攻下冷积力量要强一些,人参当归体现出对里寒证,寒从中生的一种温补结合的基本治法。所以这个方温补结合的治法,和前面的大黄附子汤的温散结合的治法,针对寒邪来路不同,也针对了寒实,和兼有虚寒的这种区别。温脾汤里的寒,它形成有虚寒的特点。尽管由于这个虚寒,导致冷积内停,要温补和攻下相结合。

方里的使药是甘草。甘草既帮助人参补气,和附子干姜构成温补结构。又能调和药性,调和寒热两类药。这是温脾汤的一个基本结构。

配伍特点

温通、泻下、补益三法兼备,寓温补于攻下之中,温阳以祛寒,攻下不伤正。

温、下、补,寓温补于攻下之中,也就是说温里祛寒,和泻下相结合,大黄虽然是苦寒的,但和附子干姜联用,去性取用。整个方温阳以祛寒,攻下不伤正。实际上还是在过去经方的药物配伍特点,和基础方的结构,这三方面发展来的。

大黄附子汤和温脾汤的比较
 
大黄附子汤
温脾汤
治法温下和温散的结合温下和温补的结合
针对病机寒积里实,纯属实证

即使寒邪伤阳,程度也不重中焦虚寒体质引起的寒积在胃肠
主治证候实证,脉弦紧,可以阳郁产生发热,阳气不达而手足逆冷,腹痛便秘明显的中焦虚寒表现(舌脉,四肢不温,喜温),腹痛便秘

大黄附子汤是温散结合,温脾汤是温补结合,都是温下,都是大黄附子相配。

运用
辨证要点

腹痛、便秘、手足不温,苔白、脉弦。

实际上,温脾汤证一般腹痛程度比大黄附子汤证是要轻一点。反应脉像它强调弦,不是强调紧。现在有些临床,像胃癌病人到后期,经常容易出现大便秘结,看起来像燥屎,这种不能单纯的寒下,要温通。如果单纯用寒下,往往造成反而肠滑失禁,过去我们看过,就是说单用大黄,番泻叶泡水吃了以后,开始大便困难,一下子变成失禁,小便反而不利了。回过头来用像理中和补中益气,结合起来调整。所以温下、寒下不能乱用。温下是用苦寒辛温这一类相结合,这是温脾汤辨证要点。应该说是一组基本的中焦虚寒证。加上腑气不通。

运用

加减

如果冷积重,加上阻滞气机,厚朴、木香,这个前面讲过,气滞,和大黄附子汤加味相近。

腹中冷痛喜温,加肉桂,吴茱萸。有些人主张,就是说不光大黄附子汤,或温脾汤,都可以加吴茱萸。它能够温肝胃,特别是大黄附子汤,有的医家方论说它涉及胁下’涉及厥阴,大便便秘不通,可以胃气上逆,肝胃之气上逆,主张佩吴茱萸。

温下用这两个方作为一个比较。两种治法。

相关文章:

千金温脾汤的功效与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7183.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春盘面

    【原料】白面粉3000克,羊肉100克,羊毛肚500克,鸡蛋5个,蘑菇200克,韭黄250克,白菜苔500克,生姜、食盐、胡椒粉、料酒、醋各适量。【制作工艺】将羊肉、羊肚洗净,切成…

  • 巴戟天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巴戟天是一味补肾助阳效果非常好的中药,据说当年乾隆皇帝就经常用巴戟天来“补肾壮阳”。中国历代皇帝的寿命相对于普通人的平均寿命要短。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们繁忙的政务,过度操劳,以及…

  • 急性乙型黄疸性肝炎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湿热蕴结。【治法】清热解毒,清肝利胆,祛湿热,退黄疸。【方名】首乌汤。【组成】生首乌15克,连翘15克,丹皮15克,大青叶15克,板蓝根15克,半枝莲15克。…

  • 治胃溃疡偏方4

    瑶族偏方用料:野荞麦根90克,猪骨头适量。用法:炖服,每天1剂,连服7天,此后每隔两天服1剂,连服1~3周。说明:此方为一位瑶医祖传而来,治疗胃溃疡效果颇佳

  • 金钱草的功效与作用,金钱草的临床应用

    金钱草味甘淡、微苦,性凉,有利尿通淋、除湿退黄、清热解毒的功能。 金钱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因为其叶近圆形,如旧时的铜钱币,故得此名。也叫做“金钱草”的药物不止一种,功用也不尽相同…

  • 抗皱方六

    桃花、荷花、芙蓉花。春取桃花,夏取荷花,秋取芙蓉花,冬取雪水煎3花为汤,频洗面部。本方活血,润肤,去皱。

  • 男子不育方

    五子衍宗丸治味:龟胶10鹿胶10车前子10熟地15枸杞15复盆子12五味子5菟丝子15枣皮15淮山30精液不液化:党参20参考药:肉苁蓉10巴戟天10杜仲10煅龙牡各30g

  • 黔中名医陈慈煦的用药经验

    陈老为黔中名医,在50余年的临床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现将陈老临证时的部分用药经验介绍如下 王清任《医林改错》中用补阳还五汤治中风偏枯,方中重用黄芪四两益气,对中风属气虚者…

  • 润发香发各种方法锦集

    润发香发润发香发是指具有使毛发润泽光亮,馨香宜人作用的一类偏方秘方。本类方子用于死发干涩枯槁,色无光泽者。其作用机理为疏风清热,香散润泽,滋补肝肾,补益气血。主要的偏方如下。[方一…

  • 月经不调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气滞血瘀。【治法】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方名】血府逐瘀汤